第70章 驾崩了!

作品:《大国的崛起

    【双更不解释!】

    福康安和其一族显然是中立了。

    无法拉拢这个对象,永瑆不得不考虑其他人选。这时,他想到了身经百战,军机大臣之一的老阿桂。

    如果能有他的支持,在朝野中估计没人敢乱说话,当面拆他胆。

    阿桂,张佳式,字广庭。为人正派,战功赫赫。长期戍守西北边疆,平定伊犁,大小金川都有其功劳。

    阿桂出身名门,是三朝元老阿克敦之子。

    三朝分别是康熙、雍正、乾隆。

    因为老阿桂为人宁直不屈,耻与和珅一党为伍。但又因为其战功斐然,所以一直都是满系官员心中刚正不阿的代表人物。

    对于清朝统治忠心不二。

    永瑆想到这又有些头疼。

    以他这种草包,没有真材实料,就算乾隆传位给他,以老阿桂事事为清王朝考虑的性子,不当面反对就不错了!

    永瑆现在是真的没法子了,只好一口又一口的喝着闷酒。

    ……

    乾隆自从心里上得了心病之后,连续好几天没有上朝,不知为何,还染上了风寒,连续几日咳血不止。这对风霜残烛的乾隆来说,是致命的。

    现在已经口不能食,目不能视。这可忙坏了那些亲王、贝勒们。只能每时每刻陪在乾隆身爆一不留神,乾隆可能就咽气了。

    从福海回来才几天,乾隆就因为和珅的事,茶饭不思,忧心成积,倒在了再也爬不起来。衰老的速度仿佛瞬间加速了几十倍!

    看着乾隆满头白发苍苍,眼沟深凹,脸色枯黄的样子,固伦公主不由抓紧了乾隆的手。伤心催人老,岁岁如刀割。

    乾隆轻轻的咳了一声,眼神早已失去了焦距。暗淡的房子里弥漫着死寂,似乎着死神将要带走这位老人。

    固伦公主和一帮亲王、贝勒们赶紧涌上前,看他还有什么遗言要交代。

    弥留之际,乾隆已经说不动话了,更别提起身提笔写字了。乾隆松开最爱的小女儿,固伦公主的手,颤巍巍地在她的手掌上写起字来,一横一竖,再一横……

    按照律例,六部各大臣、侍郎要到本衙门中集体斋戒,不许回家。散闲官员,则齐集于午门斋戒。

    斋戒期满以后,王以下文武官员不准作乐,禁止丧服嫁娶活动。

    在京的军民百姓要在二十七天中摘冠缨、服素缟,一个月内不准嫁娶,一百天内不准作乐,四十九天内不准屠宰,二十七天不准搞祈祷和报祭。

    服未除前,文件票拟用蓝笔,文件一律用蓝色油墨印刷。京城自大丧之日始,各寺、观鸣钟三万次。

    除此之外,嘉庆还向朝鲜、安南、琉球、缅甸等国发出讣敕书。各属国则派出陈慰使进京奉表陈慰,行吊唁之礼。

    ……

    按照史书记载,乾隆应该会在1799年驾崩,而此时才1793年,距其还有6年的时间,怎么忽然提前了那么多?郑应天暗自诧异不已。

    同时也感受到了身为外来客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历史进程的,虽然郑应天不太清楚自身是如何影响到乾隆的。

    郑应天不放心,暗中对乾隆的饮食进行了仔细排查,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后来,才听固伦公主所述,明白了乾隆这是心中忧郁,积劳缠身所致。

    在乾隆最后的几天里,固伦公主多次听到乾隆在迷迷糊糊之中提到了和珅的名字。

    郑应天上次自己去和珅的府邸时,说了一番话。而当时他也感受到了墙外有几股强烈的精神波动,但不以为意。

    现在想起来,联系乾隆的异常,估计乾隆是因为听了那番话,被气得不轻。后来又因为感染了风寒,再加上年事已脯咳血致死。

    想通了这些,郑应天不由得感到一丝悲哀。这乾隆什么大风大浪没经过,怎么就这么想不开呢?

    唉,这大概就是命。

    乾隆最宠信的是和珅,最后也是因为他而死。

    更让郑应天诧异的是:得到消息时,永琰已经通过乾隆留下的密旨,顺利继位为新皇帝!

    而他几天前趁他们都在福海贺寿时,和永瑆去偷看密旨时,密旨上空白一片,根本没有任何人的名字!

    这又是为何?

    难道是乾隆后来又重新写了一份让人放到正大光明殿的匾后?

    可是乾隆自福海出爆炸后,连续几天,一直都躺在,根本无暇顾及此事。

    难道是……有人伪造了密旨?!您看完了,作者还有话要说哦!赶快看看作者的推荐作品《星际核能师》睡秋:野鹤的书恶搞中颇有内涵,可以品味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