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纵帆民用,剪式军用

作品:《夺鼎1617

    感谢大家的支持,无以为报,四千多字奉上。希望大家继续的点击、推荐、评价、介绍、收藏。

    “明生,此番,你立了大功,这杯我敬你!”

    雷明生做梦也想不到,自己有生之年,会在将军府的书房里,同李大人一起对坐而饮。如果在半年前有人和他说,他会认为这个人是个江湖骗子,要么便是失心疯。

    可是,今天不一样!

    他有理由、有资格坦坦荡荡的坐在将军面前,同他一起喝酒领。因为,他如今是汉元商号仅次于李守汉的大股东。

    在研制出土水泥后,雷明生接触到了李守汉如今最核心的商业秘密,制盐。

    在太平洞的精盐加工工房,本来,那天他是去给那里修建新的加工工房的。围绕着几口大锅,雷明生反复的琢磨,而后告诉徒弟们,暂时先不要动土建房。

    当晚,一幅新的工房建设图,或者是新的工艺流程,便摆放在了李守汉的面前。

    择地挖建水池,用砖砌筑,用水泥涂抹,水池的底部用陶瓷铺设暗沟。在较低的位置,同样挖建的浅水池,与高处的水池用陶瓷暗沟连接。暗沟的出水口架设棉花过滤板,和木炭过滤管。把粗盐放到高处的水池里,然后放入深井的沉淀后的清水,盐丁用木铲子在水池里不停大力搅拌,把粗盐化开,然后打开排水管,盐水就会顺着管道流下来,落差造成的水压会自动的将盐水过滤,然后,的浅水池的盐水,便是滤盐,稍加煮制或者晒制,便是精盐。

    “依据你的工艺,产量便可收发由心,裕和泰盐号,日后便可以接受那些盐贩子的订货,根据需求来决定产量。保守计算,一组盐池,一个月下来,可以加工粗盐五万石,这个数字,能够得到多少精盐或者滤盐,不用我说吧?!”

    “恭喜大人!”

    “诶!应该是我们彼此恭喜!按照你的要求,我让福伯和林火凤算了一下,你以后在汉元商号有万分之三的股子,可以继承的,和别人的身股不同。另外,盐号的收入,你有万分之一的分红。不过,为了给精盐加工工艺保密,我不能宣布为什么给你这么多股份的事,只能说是水泥的贡献。”

    雷明生那天喝醉了。

    醒来之后,雷明生揉了揉昏昏欲裂的头,狠狠的掐了一下自己的大腿,嗯,很疼,我不是在梦里。可是我为什么还记得我昨晚和将军喝酒?

    他老婆端过一碗酸辣醒酒汤,“晚间你和将军吃酒的时候,福总管带人来了,还有汉元商号的几个掌柜,留下了几份契约文书,说是让你签字画押,还有。”老婆警觉的四外看了看,“有好几十锭大元宝,说是咱们的红利。”

    盯着五十两一锭的细丝官宝,雷明生确认,昨晚的事情是真实的。

    同样的时刻,守汉却在打量手中的另一份图纸。

    如今,拜化名九转钢的球墨铸铁之福,水车的打造也大大加快了速度,很多作坊已经开始将水力作为新的动力来取代畜力和人力。

    眼前的这份图纸,就是守汉的另一份力作,根据雷明生提出的食盐加工工艺做出的榨踏艺流程。

    “有了细盐,再有了白糖,我就不信,我还会缺钱!”守汉看着开支账本,咬牙切齿的暗暗说道。

    在守汉的地盘上,还有附近的几大势力的地区,以及隔海相望的雷州半岛,都是盛产甘蔗。但是,在这个时代,甘蔗还是采取宋应星所谓的黄泥水淋法的多,个别的甚至还是采取四重孔明鼎熬制法。

    不过,这个应该是剪式帆船的加钱版本。没错!不是我打错了,就是加钱版本,因为,在甲板、龙骨等一些关键位置上,要比所谓的纯粹剪式帆船,造价要高出一块。为啥?龙骨要用钢钉加强,甲板也是如此。还有,从设计图上看,是双层炮甲板!

    “纵帆船做成二百吨的,而这剪式帆船吗,便先做成六百吨的便是,以后有了大船坞,再造更大的!”

    给两个野心勃勃的画了一张美好的远景效果图之后,守汉将脸沉了下来。

    “如果,以后再有渔民说受到了北面的郑家,南面的阮家的那些小破船的骚扰,你们这个水师营就不要再说什么废话了!直接给我到后院的厕所里浸死!”

    安南全境都濒临大海,河静东面便是渔业资源极其丰富的北部湾,如今唤作东京湾的便是。将军府里大大小小数十条船只便在这里捕鱼捞虾。

    北方的郑家也倒罢了,因为他们屁股后面还有莫家的残兵败将要打发,而顺化广平一线的南方阮家,可就如同苍蝇一般讨厌。

    靠着葡萄牙人的帮助,阮家军队的火炮也大量装备,具体到水军中,号称拥有200多艘战船,每艘战船上配置各类人员64人,各船至少配有4到8磅的发火装置以及火炮2门。大船上配备的火炮多达六门。

    为了对付这些在海上不停地滋扰渔民正常作业谋生的,李守汉不得不在渔船上给渔民也配备了穿云弩和绝户刀,让渔民有自保之力。并且,让水师昼夜不停的在海上巡哨,防止南方的水师作出那种强盗行径,就如同几百年后他们做的那样。

    “少爷!你放心!只要我们有了这样的船,那些南阮的小破船,我们一艘一艘的送他们去龙宫见龙王!”

    “大人,这船,配备火炮多少?”还是许还山。

    “初步配备,上下两层炮甲板,便装上三十门炮吧!以后炮多了再行加装便是!”

    “啊!”饶是许还山老成持重些,闻听此言,也是咋舌不已。

    三十门呢!还是因为兵工厂生产能力不足,如果以后有了,还要多些!

    看着在船坞里逐渐成型的龙骨,桅杆,两个笑得呲牙咧嘴。

    为了让手下的水兵们尽快熟悉新船只,两个很没天理的在腊月里将水兵们调动了船厂来,美其名曰尽快熟悉新船,实际上,按照水兵们私下里议论的说法,“便是让我们给船厂打短工,让船建造的快些!”

    不过,话虽如此说,哪个水兵看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艨艟巨舰,逐渐成型,呈现出纵横四海的霸道轮廓时候,做梦都能笑出声。

    “这就是我们的风帆?”几个水兵抱着一捆布匹有些好奇。“没有竹架,没有龙骨,光是布面上刷了桐油?!”

    双脚踩在脚踏板上紧着忙活的缝纫匠陈连安有些不高兴了,“大人给的要求便是如此,你们有何疑问,便去向大人询问便是,休要在我这里啰唣!”

    几个水兵闭上了嘴,开始仔细的打量陈连安正在使用的这部机器。随着双脚的起伏,和踏板相连的一个曲轴在踏板的驱动下,带动轮子不停的飞转,轮子通过水牛皮带传递给面板上面一个粗大的枕头,枕头上一根大针不停地运动着。

    “看傻了吧?!这是人家制造坊黄全贵在少爷指导下发明的缝纫机!少爷可是说了,以后,镇上的裁缝们都要用这个玩意来做衣服啦!”

    很早就出现了青铜的齿轮,到了唐朝时期,工人可以把铁质的轴承,精度到了毫米。李守汉的游标卡尺把精度提高了百倍。不久前一个铁匠已经成功的复制了游标卡超并获得了专利。有了这些,李守汉造出缝纫机来不成问题。

    几个水兵看着一面面即将完成的风帆,有些心驰神往,不知道咱们的那些火炮,什么时候能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