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大城条约的签署

作品:《夺鼎1617

    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问世!求点击、推荐、收藏、评价、打赏!

    看着南中军浩浩荡荡渡河北上的队伍,在城头上观察动向的颂昙王君臣一行人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王!”那位为颂昙王分析利弊得失的中立派华人大臣郑召,跪地叩头不已,“恭喜我王,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方才臣下前往南中军大营缴纳印信,那位近卫营的营官郑安华将军言道,此次前来,便是接应北边部队南下回师。不久还要途径大城府,希望我王不要惊慌,军兵不入城,只是路过而已。还希望我大暹罗尽快签订和约。以免夜长梦多。”

    颂昙王一时没有答复郑召的奏请,只是望着远远北去的大队人马,有些出神。

    “你们可有谁清点了天朝大军的炮火数字?”

    猛不丁的,颂昙王冒出了这样的一句话。顿时让城头上的大小文武官员如坠五里云雾中。倒是有一个城头上的武官低声回奏,“明军大小火炮,共计有二百三十一门。较之荷兰人、葡萄牙人的六磅炮,八磅炮有过之而无不及。”

    “嘶!”在城上的人们不由得集体倒吸了一口冷气,如此多的火炮数字,如果在城下放列,日夜轰击,不消数日,大城的城墙就不存在了。

    城墙不存在了,在城内的人们还有一个好吗?自家的身家性命,子女玉帛,可就全都成了明军的战利品了!想到了这里,主和派和中立派的大臣们无不庆幸,暗中佩服自己的眼光。只有哪些主战派的大臣,在暗自侥幸之余,心中还在惴惴不已。

    “我王英明!为我大暹罗化解一场刀兵之劫!正是我佛座下菩萨转世!”有那心眼灵便的,跪地叩首山呼万岁不止。

    “万岁!”

    “万岁!”

    待得众人的马屁拍过一个,颂昙王这才有些得意的开口,“汝等这时候知道,为什么要答应那南中军的议和条款了?郑爱卿,你火速修书一封,命乍仑蓬速速与明人签订议和条款。然后,命他在河静寻找门路,试探一下,那些大炮,是否可以出售与我国。”

    “王,下臣马上就去办。只是,我国似乎可以自行铸造火炮,却又为何要采购那南中军的火炮?”

    说到这里,颂昙王的脸色立刻一黑,“还不是窝罗翁那厮!在军报中说,明人炮火犀利猛烈,所以一战而败。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臣请诛杀窝罗翁以谢天下!”有人见国王提起这场战事的肇事者窝罗翁时脸色不豫,自然会揣摩上意,提出惩办罪魁祸首。

    “臣附议!”

    “臣附议!”

    “臣亦附议!”……

    一个月后,在河静,经过陈伦,哦,乍仑蓬,坚持不懈的苦苦哀求加撒泼打滚加耍懒放刁,终于以暹罗颂昙王特命全权大臣的身份,在议和文本上签字画押。

    主要内容如下:

    兹因暹罗国王、大明南中讨逆诸路军马总统官兼督理钱粮民政,欲以近来之不和之端解释,止肇衅,为此议定设立永久和约。是以暹罗国王特派钧令便宜行事大臣乍仑蓬;大明南中讨逆诸路军马总统官监督理钱粮民政特派全权使者南中礼房主事安天虹;公同各将所奉之命便宜行事及敕赐全权之命互相较阅,俱属善当,即便议拟各条,陈列于左:

    一、嗣后暹罗国王、大明南中讨逆诸路军马总统官兼督理钱粮民政永存和平,所属之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

    (但是据几百年后的人们揭秘,湄南河下游,这块水稻奠堂,竟然被暹罗当局用每百里百两黄金的价格充抵了战争赔款。这群吃祖先饭,断子孙路的!)

    (这还不是最要命的,同样是几百年后,有人提出满剌加、金洲岛、婆罗洲这一地区的历史归属问题,很是坦然的拿出来了当年的历史文件。“瞧瞧,这是当时的暹罗地方承认的!你们也可以拿出别的证据来!”)

    在条约之外,人们还发现了一些黑幕:比如南中军出售各类武器与暹罗王国,用来抵御北方缅甸人的入侵。第一批采购的十门大号佛郎机,在后随即交货。价格吗,也不贵,五百斤重的大号佛郎机,才作价8000两白银。而且包售后服务、维修保养、人员培训等等……

    同日,窝罗翁在大城被斩首,家产入官。共得银七十万两,金二万两。珠宝象牙等物若干。

    这是后话,暂且不表。我们把镜头拉回到当日。

    “主公,我们真的不打大城了?”

    一面策马扬鞭督促着部队行军,近卫营前营营官郑安华一面按着腰间的刀柄,满腹疑问到头向篷车内的李守汉请示。

    守汉摆摆手,示意在车旁边的莫金把车停下,跳下车来,在路边活动活动腰腿,这个时代的路况简直令人无语了。虽然是在平原地区行军,但也是一路颠簸,搞得守汉腰酸背疼。

    看着眼前的这几千士兵,一个个虽然被早春的阳光热情和长途行军路上的尘土搞得脸上一道道的泥土,但是,精神状态却依然饱满,脚下的步伐仍然是虎虎生风。

    南中军虽然军纪森严,但是只禁止行军途中大声喧哗,不禁止低声交谈,时不时的,从队列里发出一阵阵欢快的笑声。

    “弟兄们,唱个歌吧!”

    守汉挥动着手中的长刀。

    “步伐要精稳,炮兵标尺准为脯骑兵冲敌勇壮,卫兵辎重要坚牢。步精、马速、炮兵猛,兵力强,国威壮,真荣耀!一劝众军人,学在身,法皆练准,军威震外人;二劝急发忠烈心。走凯旋归日,箪食壶浆慰军……。”

    “行军,行军,山路最崎岖……”

    一阵阵的歌声在队伍里此起彼伏。驱除了人们的疲劳感。

    将军中一干事务编成歌谣传唱,这个不是守汉的发明,他也不晓得这是谁的专利,但是,他只管拿来主义。这对于那些慢说是汉字,就连汉话都说的不大好的少数民族士兵而言就容易多了。

    新兵入伍有《新兵歌》,吃饭有《吃饭歌》,起床有《起床歌》,晚上睡觉有《睡觉歌》,训练时,有《体歌》、《打靶歌》、《节省子弹歌》,战术要求有《利用地形歌》、《筑城歌》、《夜战歌》、《夜袭歌》等等。

    看着部队在豪迈整齐的歌声中大步流星的向北开去,守汉这才回过头来,问郑安华:“你说什么?为什么不打大城?我为什么要打大城?”他故意做出一副不解的表情。

    “你数一数,我们这此到暹罗,带了多少辎重车?车上都装载了什么?还有,为什么这么急着行军赶路?每天行军六十里?”

    “动动脑子!”守汉很不客气的用手里的鞭子敲了郑安华的头盔一下。

    “动动脑子?”郑安华索性摘下头盔,让发髻被风吹一吹,将发丝中的热汗得到蒸发。他一面让风吹拂着有些湿润的头发,一面有些无聊的打量着浩浩荡荡的行军队伍。

    近卫前营的队列后面,是辎重营的车辆。近卫前营是战斗部队中的精锐,讲究的部伍整齐严肃,而辎重营多的是车辆马匹民夫。如果说战斗部队是一条吞吐天地的蛟龙,那辎重营便是簇拥着这条五爪金龙的无边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