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战忽局的经典案例

作品:《夺鼎1617

    没节的章节又来了。大家是不是给点啥?

    “在人类的历史上,各式各样的欺骗性行动,有的为了名气,有的为了利益、金钱、美色,我们将这些行为统称为忽悠。但是如果上升到了国家或者一个军队的层面,这样的行为就不能够用忽悠一词来概括。它应该被称为战略性忽悠,这就是我们战忽局的由来!”

    战忽局的代理局长张将军在迎接新成员的大会上,慷慨激昂的为这些新鲜血液讲述着战忽局的光荣历史。

    他指着空中悬挂的横幅,大声疾呼,“忽悠是为了更好的掩盖我们的真实目的,达到干扰敌人的视犀进而影响他们的判断,以达到最终的战略目的!忽悠不是我们的目的,只是我们的一种手段!”

    在张局长座位的旁爆培训司的尹司长,接过了话题,“大家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会接触到很多的战略性忽悠的案例,在这里,我就为大家讲述一下,李守汉早年军事斗争中的一个经典忽悠案例!”

    听得尹司长这样的话,底下正襟危坐的学员们一个个面带诧异,不禁交头接耳起来,顿时,会场上响起了一片嗡嗡嗡的声音。

    尹司长站到讲台前,用手中的教鞭点着刚刚悬挂好的地图,这是一张天启六年年初的南中地区战略态势图,这对于这些学员们而已,已经是耳熟能详的东西了。一个学员很是不以为意的小声嘀咕了一句,“切!这样的图,老子上陆军小学的时候就会画了!”

    “我,现在为你们讲解一下我个人认为的一个很经典的忽悠案例!”

    “主公,这样的镜殿太过于耗费钱粮了!而且人工也是消韩多了,这个,请恕属下直言,怕是难以达到啊!”郑杖还没有走进后花园,甚至还来不及打量一下周围的景色和花草树木,便听到了雷明生那略带着沙哑的烟酒嗓。

    当承启官将郑杖领到了守汉面前,低声向他通报:“禀主公,安南都统使衙门派驻我总统官衙门滇塘官郑杖大人奉命前来,已经到了!”

    守汉的眼睛死死的盯着桌上的那幅图纸,头也不抬的挥了挥手,示意承启官退下,之后闷声说了一句,“老郑,自己找地方坐下。”

    郑杖四下里望望,不大的一座亭子里,一架的花梨木镜架占据了五分之一的空间,而守汉和工房主事雷明生又占去了至少一半的地方,其余的地方七零八落的丢着几张竹椅子,用二尺见方的瓷砖漫成的地上,到处是丢弃的图纸和涂抹的乱七八糟的纸张,在湖面上传来的微风中不时地起伏卷动。

    他在心里苦笑了一下,这到哪里去坐?口中仍旧是毕恭毕敬的回答:“大将军公务繁忙,外臣就在这里等候就是了。”

    “大人,您让属下营造房屋这不假,可是您要的这座房子,也是着实太大了些!长要二十丈,宽要十丈,高也要三丈,我先不说您这房屋的用工用料,单单这么大的房屋您看看,在这将军府中,可还有如此庞大的空地?!”

    “大人要起造房舍?恰好外臣也对土木之事稍有涉猎,亦曾为我家王爷管领过宫室营造事务,如不嫌外臣之见识浅陋,愿效犬马之劳!”郑杖在一旁搭话,脸上依旧是那副恭恭敬敬的神情。

    让郑杖在自己身旁坐下,守汉指点着那一旁的花梨木镜架,“老郑,你看见那镜子了吗?”

    “纤毫毕现,巧夺天工。不知道此宝物从何而来?”郑杖在和静说的很多话都是言不由衷的,但是对于守汉这里层出不穷的各式各样的新奇物品,却是由衷的赞叹。

    “你先别管哪里来的,我就问你一句,这样的镜子,卖一万银子贵吗?”

    “虽然外臣买不起,但是,外臣觉得,这样的宝物,卖一万银子,买主绝对是大人的好朋友,大人以良心价转让给他的。”

    “你来看!”

    这张名为水晶宫的营造图纸摆放在了郑杖眼前。老实说,郑杖替郑王爷修过宫殿,替黎神宗也修过宫室,自己的宅子,同僚的房子也都有一番见识和心得,但是,这样的宫室,却让他顿时觉得隋炀帝的迷楼,秦始皇的阿房宫也不过如此。

    宫室宏大壮丽自不必说,最为令人瞠目结舌的设计,便是以一面面镜子为装饰,让人走进去之后,一身幻化为千万身,不知哪个是真,哪个是影?

    “我打算用八八六百四十面镜子,摆放在这水晶宫的各处,宫室之正中,以一面直径一丈的镜子为母,其余的小镜子为子,围绕在四周。这样才是恢弘壮丽嘛!”

    一面六尺大小的镜子就要一万两白银,而且还是成本的良心价!你居然要六百四十面?更加过分的是,居然还要有一面直径过丈的镜子作为母镜,作为点睛之笔,这样的奢侈、黄行为,让郑杖幸福的有些喘过不气来。

    “大人,外臣愚钝,尚不知大人修建如此之宏丽宫室,所为何用?”为了再次确定自己是否真的被幸福击中了,郑杖小心翼翼的又问了一句。

    一旁的雷明生,不知道是羞是气,黑黑的脸盘上已经呈现了一种类似于酱紫色。“黄!还不是为了黄!”虽然声音很小,但是,郑杖还是听得很是清楚。

    他心里忽的一动,难道修造这样的一座房舍,真的就是隋炀帝的迷楼,正德皇帝的豹房?

    “老郑,本来老子打算奖赏你点什么的,可惜啊!你个却没福气。没得坏了我的好事!”

    送走了一干重臣,守汉虎着脸死死的瞪着郑杖。

    “你回去告诉你家主公,问问他,寮国他还打不打?打得下打不下?”

    按照两家的盟约,郑家和李守汉一起对付寮国,那家先到,便是“先入关中者为王”,这块地盘便归属那家。

    但是,南中军在即将发动对寮国的攻势时,却迫不得已南下暹罗,救援王宝。虽然与暹罗签了盟约,但是北面的郑王爷却抓住了这个时间窗口大肆的凌虐寮国。

    短短的数月间,上寮的地盘已经被郑王爷的那些装备了九转钢制刀火器的骄兵氓占了三成以上。

    但是,愈是往寮国内地深入,越是难打。那些山民抵抗起来比寮国的正规军还要顽强疯狂。这些山民,郑杖在河静街头也曾看到过他们的同族,每每打一捆柴或者是到码头上扛一天的大包,换了钱,便到酒馆饭铺大醉一场,之后随便找一个角落倒地便睡。便是这群看上去极其蛮野的山民,居然同郑家军打得死去活来,往往攻下一个山民村寨,郑家要付出几十上百人的伤亡。就算是之后能够放手大肆抢掠杀戮一番,然后将寨子一把火烧了,但是,士气却一点一点看不见的消耗掉了。

    “你们再打不下来,那就休怪我出手了!我打算从中寮北上,你告诉你家主公,知会一下前敌将领,莫要发生误会,否则,一旦冲来,后果自负!”

    “嗤!虚张声势,空言恫吓而已!”郑杖在脑海里将今天李守汉的表现迅速的串联了一遍,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你说你要动手,你的兵马呢?你的钱粮还够支撑你打下寮国吗?

    “还有!告诉你家主公,让他对自己的主公恭谨些!于公,那是我大明正式册封的安南都统使,于私嘛!嘿嘿!”守汉拂袖而去。

    丢下我们可怜的郑大人跪在亭子里仿佛一具行尸走肉一般。过了许久,才在打扫卫生的仆妇催促下起身离去。

    李家小贼和黎家果然勾结一处了!

    从一个隐秘的所在看着郑杖失魂落魄的走了出去,守汉很是满意的向牛千刀、木牙狗等人点点头,“照计而行。让他看到他希望看到的。”

    “那列位大人那里?”牛千刀低声的问。“要不要解释一下?”

    “解释什么?又不花公家的钱,我用我自己的钱给自己盖房子,管别人鸟事!”

    “郑杖在后来的几天里,每天派遣心腹在河静各处四下打探,但是看到的是不是大队兵马向西而去,便是军工厂大量的打造兵器,火药,无数的辎重滚滚如潮水一般随着大军西进。”

    “而此时,将军府内也开始了大兴土木,一面面的琉璃镜被运到了将军府的私库之中作为建设材料储备起来。”

    “作为一个几百年前的外交人员,郑杖无疑是合适的。他具备外交人员奠赋,但是,他缺乏恰当的训练,最后导致了他个人的悲剧和郑家的悲剧。”

    “他不能相信,为了制造一个骗局,我们的李守汉,居然下了那么大的本钱,动用了如此庞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就是为了给他制造一个假象,我南中军要西进,要在解决了寮国地盘归属问题之后,同郑家的一干人等摊牌。但是,想不到,郑杖被自己的判断杀死了。”

    尹司长很是兴奋的讲解了这段往事,从战忽局专业的角度为这些学员们剖析了战忽局的光荣历史。从而让这些刚刚投入到战忽局大家庭的新人们树立光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报告!”一名学员涨红着脸举手提问。

    “我想知道,李守汉的水晶宫到底化了多少银子。有没有动用府库公款。”

    张局长和尹司长、李处长戴副局长等人互相看了看,大声的笑了起来。

    “我说他是我们战忽事业的开山祖师,一直有人不信,你们看看,到现在还有人怀疑那座水晶宫的造价。”张局长朗声大笑道,“这位同学,你回头可以去我们的图书馆查阅一下有关的档案,那里面详细记载着有关的开支情况。”

    在档案中明确记载着,水晶宫的决算账单。

    总造价:五百四十六两三钱二分。

    这就是水晶宫的总造价。

    原因无他,守汉的玻璃成本,一直是一个高度机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