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祭奠

作品:《夺鼎1617

    “这就是升龙?”

    一袭白衣的李守汉弃舟登岸,沿着红河大堤来到升龙城南门前。

    打量着这座让自己从前世到今生都有无数人说起的城市,这座让自己这辈子付出了无数心血的城市,这座让攻城部队付出了千余人阵亡,四千多人受伤,一千余人因伤致残的城市。

    “不错!这就是升龙城!安南人口中的东都!”

    身后赶上来的李沛霖同样是一袭白衣。

    “郑大人,我说过,你的升龙城,只要我想打,三天,就可以拿下来!怎么样,我说错了吗?”

    囚车之中,郑杖被用木枷牢牢的监禁在囚车的栏杆之上,两根粗大碟链穿过他的琵琶骨将他的手脚锁在了一起,不是怕他逃赚而是为了增加他的痛苦。

    同样的目的,他的两只手、两只脚的筋脉都被挑断,出身锦衣卫的牛千刀,很好的担任了技术指导。

    “骸贪婪暴虐,唯力是视!我倒要看看,你能够奈我如何?!”

    事已至此,郑杖自己知道难逃一死,索性泼起胆子,大骂李守汉一番,以求日后史书上有人留下“郑杖痛骂南中贼,身死国难”的斑斑一笔。

    守汉冷冷的哼了一声,“放心,我会让你看得到的!”

    说完,扬鞭催马,一群亲兵护卫着他直奔升龙南门而去。

    “啪!”

    李沛霖狠狠的抡起手中的长鞭劈头向囚车内的郑杖打去。“我为你准备了三十种大刑,以后会一件件的用在你郑家人身上,让他们在你面前痛哭而死,死之前还要大声的咒骂你!让你死了之后在地狱里也要受到亲族的诅咒!”

    郑杖在囚车里发出一阵阵惨笑,笑声如同深夜枭叫。“虽然不能手刃李贼,却也让李贼痛心疾首,不亦快哉!”

    李沛霖还以颜色,“莫要着急,少时你见到你的宗室亲族,他们会在你的前面成为我家妹子的祭品!”

    说完,沛霖催动座下乘马,紧随守汉而去。

    身后,蜿蜒如龙的队伍,白衣如雪。

    “主公,这升龙当年便是我汉唐时郡治所在,曾经是安南都护府、静海军节度使驻节所在地。”熟读经典了解历朝掌故的李沛霖,用手中的鞭梢指点着升龙的城墙,为守汉讲解着这座城市的历史。

    “大哥,这座城市,你也是几进几出,对于这座城池,你最有发言权。”

    从秀秀替自己挡了那条银环蛇的毒牙之后,守汉便对李沛霖改了称呼。

    发言权是什么,沛霖有些听不明白,但是,想来是好话。

    “宅天地区域之中,得虎踞龙蟠之势,正南北东西之位,便江山向背之宜。其地广而坦平,厥土高而爽垲,民居蔑昏垫之困,万物极蕃阜之丰,遍览越邦,斯为胜地,诚四方辐辏之要会,为万世京师之上都。这是当年安南的乱贼头子李公蕴对升龙的评价。虽几经战乱,沧海桑田,升龙一直就是安南的腹心之地。不管是前朝蒙古占据时的达鲁花赤,还是我大明的交趾布政使司都设在这里。”

    被祭奠的人,已经将灵位高高的树立在了高台之上。

    高台的两侧,几十个高高的架子已经树立起来,它们将在即将到来的祭奠中发挥作用。

    几名士兵在架子最后的检查着这架子的质量,“这竹子行不行?”

    “队官大人,您放心,咱们都是试验过的,绝对没有问题!”

    “竹子的弹性和韧性都没有问题,绳子也要确保没有问题!”

    “好吧!把竹子照大人说的,弯曲,绑在地上的架子上。”

    几名士兵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将碗口粗细的毛竹尽力的弯曲成一个的拱形,用粗大的绳索将毛竹固定在地上的木架基础上。

    在场地附近围观看热闹的一群小孩子很是好奇的端详着这群人,当他们离开之后,几个孩子按捺不住好奇心,跑到木架和毛竹跟前,仔细的观察着这奇怪的设置。

    场地上,整齐的排列着几十个这样的架子,都是用碗口粗的木头在地上深埋,之后用粗大的绳索互相绑扎在一起,形成一个纵横九道的木架。在木架的外侧,两根粗大的毛竹被弯曲绑在木架上。

    几个孩子用好奇探寻的目光打量着极其怪异的设置,这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哦?

    一旁值勤的士兵看到这群顽童在这里,便虎着脸远远的吼道,“这里不是小孩子呆的地方,去一边玩去!”

    “去!”

    为首的一个孩子王朝那哨兵吐了一口口水,以示不屑。

    南中军入升龙之后,并没有像别的军队,或是这个时代流行的那样,对城市进行一番洗劫和屠戮,而是在接管了府库之后,贴出布告,宣布恢复秩序。实行所谓的十条政策。

    “如有胆大妄为,以身试法宅本军定当严惩不赦!”

    但是,似乎没有人拿这一张布告当一回事,很多城中居民都认为这是一群胆小怯懦的人,连屠城的事都不敢做。

    “不用理他们!”

    大人的情绪也直接影响到了娃娃们。

    但是,第二天的情形,让这城里的人记了几代人。

    “郑氏一族,戕害上官,虐杀我大明安南都统使黎氏一门!此其罪一也!按照大明律,当予满门抄斩之刑!”

    祭坛上,高高的供奉起上书皇明安南都统使黎讳等字样的牌位,在黎皇帝的牌位上方,同样的形制材质,上书大明南中军总统官兼理钱粮民政夫人贺氏之神王。

    两具牌位下方,几张长长的供桌,摆放着香案、三牲祭品、干鲜果品一应俱全。

    祭坛的两侧,高高的用木头和竹子搭建起两座灵棚,俱都是用白布苫盖而成,一干执事人等,身穿白色孝袍,腰间系着麻绳,按照各自的职责出出进进,四下里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