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双炉制的倡议

作品:《夺鼎1617

    有人说要打破民国的纪录了,不错,没有钢铁,如何建成近代工业体系?

    “天启七年的钢铁产量必须达到九万吨!也就是说,要达到一亿八千万斤!这九万吨中,呲铁钢要达到产量六千吨,九转钢要达到两万吨,熟铁三万吨,其余部分的都是生铁用来做外销和辅助使用。”

    召集来汉元商号和冶金坊的诸位大掌柜和主事,守汉很是兴奋和认真的向他们宣布了自己的想法或者是要求。

    同时宣布的是冶金坊正式更名为南中钢铁厂,增加人手,增加经费自不必说,但是,这样的生产要求,顿时让人们从方才的喜悦中惊醒过来。

    天哪!

    九万吨?!

    一亿八千万斤?!

    如果不是这些人们已经经历过小高炉的洗礼,见识过三天一炉子钢铁出炉,容积一百立方米的小高炉一炉出来便是六百吨甚至更多的钢铁的话,他们简直就会认为自己的主公失心疯了。

    即使如此,如此的计划,也是令在场的人们有些惊愕。

    新任南中钢铁厂厂长的凌正,顾不得升职的喜悦,起身向守汉行礼,“主公,如此庞大的产量,这个,这个,”有很多的疑问,堵塞在他的心头,却如同乱石堵塞的道路一般,一时间哪个也说不出来。

    “凌工,你且安坐,我大概能够猜得出来你心中的想法,便由在下替你分说一二如何?”

    坐在守汉下垂手的李沛霖,放下手中的文书和南中钢铁厂、煤田、铁矿联号的章程,笑吟吟的站起身来向在场的诸位拱手行礼致意。

    “在下最近酷爱吃鱼,我等不妨便将主公所说的这九万吨钢铁之事,看成一条大鱼,商量一下应该如何尽享美味如何?”

    沛霖的话,让在场的人们一阵哄笑,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

    “我们将这九万吨钢铁视作一条大鱼,原料来源,诸如铁矿石、煤炭、焦炭等物,便是鱼头,如何生产,便是鱼身,冶炼出来这许多的钢铁之后,向何处去,便是鱼尾,凌工,在下说的可是您心中所想之万一?”

    大小轻重合适的一顶高帽子正正的戴在了凌正的头上,让凌正有点飘飘欲仙的感觉,他内心的想法很乱,很模糊,但是,基本上没有逃出沛霖所说的这三大方面。

    “那我便先从鱼尾做起,说说这九万吨的去处。”

    沛霖便将当日同守汉一同计算的各处农具的升级、更新、换代、补充,这一系列活动所带来的对钢铁的需求量向钢铁厂的主事们做了一番分析。

    与那日不同的是,不但数据更加详细精准,而且范围有所扩大,除了南中军本部之外,还增加了暹罗、琼州、吕宋,这三处南中军苦心经营的地盘。

    “暹罗自不必说,分同藩属、谊属姻亲,且又有条约在那里摆着,如果我们不卖钢铁给暹罗的话,只怕主公回到房里,两位姨太太都不肯依呢!”

    “轰!”人们的笑声在沛霖略带有几分戏谑味道的话语中更大了。就是嘛!我们同暹罗大城王吊约,可是贴的到处都是的,我们有权力和义务卖东西给暹罗的!而且,还得免税!

    吕宋的地位相对而言就比较的暧昧了,棉岛被西班牙人割让给了南中军,章呈带着人在那里组织移民垦荒,开采矿山,种植甘蔗。几年下来也是人烟逐渐的稠密,产量也在不断地增加。

    同时,在吕宋本岛,西班牙的总督们也在金币的指引下,不遗余力的为南中军工作着,这里如今似乎是南中军同西班牙总督府共同治理的一个地区。

    同样的情形也存在于琼州,这里的官员们,对于地方政务的兴趣远远地不如对于孔方兄和黄白之物的兴趣。纷纷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热火朝天的贸易活动当中去,至于说张小虎在各地各处的扩张行为,对不起,那是在打击海匪!

    “我妹且不算对内地展开的贸易活动,单单方才我说的这四处,列位先生以为,这九万吨足以敷用了吗?另外,我们还有同佛郎机人、英吉利人、缅甸人的贸易,他们也都对我们的军工产品垂涎欲滴,可是那些刀盔甲火火炮炮子,都是要用钢铁来制造的!”

    “照大人的说法,这九万吨钢铁,确实是不太多,几下里一分也就看不到什么了,”脑子里的一团迷雾在沛霖吊分缕析下变得逐渐清晰起来的凌正也恢复了过来。“但是,原料呢?!要炼这么多的钢铁,便要有更多的原料。”

    如今南中钢铁厂对于焦炭炼铁炼钢已经运用的出神入化,对于小高炉的掌握运用也是越来越娴熟,生产这些钢铁,在技术上是不存在什么问题的。

    苏老四人虽然憨厚,但不傻,他也知道这是自己可能这辈子最好的机会了,于是打叠起十二万分的精神来应对守汉的发问。

    “主公,其实也很简单。”

    苏老四的法子说穿了,便是一文钱不值。从眼下高炉的作人员中抽出三分之一来,再配属上一定比例的学徒工投入到新炉子的建设当中去。在建设高炉的过程中,让学徒们尽快的了解熟悉高炉的内部构造、运转流程。

    “在实践中学到的东西比课堂上和工场里看,要来的快得多!就像我老婆的后厨,时不时的也让洗菜的小力巴上灶挥动一下锅铲,或者去切菜。道理是一样的。”

    老实人毕竟是老实人,几句话便又了本色,不过这次,守汉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让别人不好去起哄。

    “我们可以让负责组织装料的兄弟们也去参与冶炼活动,去学习观察火候,至于说装料的事情,其实大可以由几名同事带领那些官奴去做就可以了,我们的同事只负责指点那些官奴应该如何将焦炭、矿石在炉室预热后一层一层加好焦炭,矿石,石灰石,这样一来,我们熟悉炉前业务的人便多了起来!”

    “你的意思是说,装料的人只负责装料?”守汉的眼睛亮了起来,这厮分明是摸到了统筹法的门口了!

    按照华罗庚先生的理论,将一件工作比喻成烧水沏茶的流程,开水没有;水壶要洗,茶壶,茶杯要洗;火已生了,茶叶也有了。怎么办?谁都知道洗好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在等待水开的时间里,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等水开了,泡茶喝。

    但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很多人却意识不到这一点,造成了的窝工和浪费。其实也不能算是窝工,人家的活计做完了,没有活可干而已。如果有两台以上的炉子,完全可以将装料、出渣等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事情统一都交给那些官奴来做,至于说宝贵的技术人员,守汉可是舍不得让他们都去一窝蜂的装料、出渣。这样一来,充分的利用了官奴的劳动力,可以最大化的压榨他们的剩余价值。

    至于说后来的人怎么评价,守汉懒得去管。只要自家是胜利宅把握好舆论工粳就算是用土人和官奴的尸骨堆积起来的工业体系,也会像美国人开发西部一样,变成一曲英雄的赞歌和一首美丽碉园牧歌。

    两台以上的炉子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更好的利用工业效能,将第一台炉子产生的余热通过管道预热室,将六的热气吹进炉子,从而把最长需要两天的升温预热时间缩短到几个小时。

    按照苏老酸出的理论,两台炉子,可以轻松的完成九万吨的钢铁产量计划,而且是在炉子运行状况良好的前提下,不会采取那种掠夺式的冶炼方式。

    “我说老四,你拿出的这口锅,可是把李大人说的这条大鱼的中段给分着炖了,按照匠师协会的章程,你说我该奖赏你点什么?”一桩大事得到了解决,守汉的心情也变得轻松起来,他开始半是调侃半是认真的问起苏老四。

    “给南中军做事,给大人做事,还奢望什么奖赏,那是属下的福气!”

    苏老四有些不好意思的搔逗着炼钢工人特有的短发,有些不好意思。

    “你的福气是你的事情,但是制度不可以破坏。这样,老四,这个法子是你提出来的,你便牵头负责建设这第二座炉子,明天起,交卸手边的一切事宜,到凌厂长手下专办此事。先写一个条陈上来,说明你的构想。至于说给你的奖励,等到第二组炉子投产之后大头再议,眼前只能给你点小的好处。”

    “主公,那给老四小的好处是什么啊?”有苏老四的同事在人群里起哄。

    “哈!老子把这钢铁厂上下执事人等的一日三餐,包括夜班工人的夜班饭,都包给苏四娘,这算不算是给老四的好处?”

    “哈哈!这回老四回家去能够扬眉吐气了!”苏老四的几个亲近工友戏谑的语气围在他身边向他表示着祝贺。

    钢铁厂工人的伙食标准在南中军系统里算是数一数二的,就是地位最低的官奴,也是一日三餐白米饭鱼肉管饱,到了后来还有猪肉跟禽肉,而且每月还有工钱,哪怕是奴隶的工钱也比内地一些自耕农要赚得多。

    “李守汉总是需要奴隶,而且他为了得到火腿,可以给奴隶香肠。但所有这些对正义和仁爱的让步,事实上只是一种手段,是用来加速资本在少数人手中聚积的过程和窒息那些没有这种额外收入就不能生存的小竞争者的手段。”

    ——弗里德里希.E《中华帝国雏形期工人状况》

    “还有一件事,老四,明天就算是升职了,你是不是请我们大伙去你家食堂喝个酒,算是今天在座的人给你祝贺一下?”

    听了守汉这话,在座的几位年高德劭的长宅冯默峰、凌正、雷明生包括李沛霖在内,都有些不以为然,自己的这位主公,到底是年轻啊!一不留神,少年人的心性就无遗。

    倒是一贯被人视为妻管严的苏老四隐约的猜出守汉的用意,大概是因为自家婆娘平日里太过于强势的名声,主公怕自己在家中受气,今天这一番作为,完全是给他苏老四站脚助威,南中军的头号人物统领数百万军民的李守汉到苏记大食堂吃饭,这本身就是给他最大的奖赏。

    “可是,家里没有什么好吃的啊!那些粗糙的饮食,怕是不能入大人的口。”

    “没事!方才李大人不是说了半天吃鱼吗,今晚咱们就吃鱼了!”

    天启七年二月,南中军第二座小高炉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