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钢铁之邦

作品:《夺鼎1617

    郑芝豹一上岸,就被惊呆了!

    原本听说南中富庶,但是怎么也没有想到会到了这样的地步。几个从他的车马队伍前经过的农人,悠闲的赶着水牛,扛着两具梨从他们面前经过,口中还唱着不知道哪里的方言小调。

    郑芝豹久经风浪的眼睛立刻看出,那几个农夫肩上扛得梨骅、锄头等农粳俱都是熟铁制成!看着这样好碟,被如此轻慢的打成农粳扛着几个身着细棉布道袍的农夫身上,郑芝豹很是不甘心!

    等一下!为什么那几个农夫居然穿的是细布?

    嘿嘿!这分明是南中军安排的一场戏,只不过,做事不够周密,被咱老子看出了马脚!

    但是,看一旁陪同的南中军人员却是脸色如常,丝毫没有作秀的样子。还不时地用各地方言同那些农人打招呼,嬉笑几句,问问收成之类的。

    随着沿途这样的事情络绎不绝,郑芝豹终于不得不承认,他看到的是真实的情景。

    沿途的村镇,大大小小的火炮在城墙、寨墙上排列密密麻麻的,见到的农人都是手执铁制农粳还有不少人拿的是钢制农尽

    这些,再加上在水上的火炮,港口炮台上的大炮,这南中,到底有多少钢铁啊!

    郑芝豹越发的收起来那份骄狂之心,脑子里萦绕着大哥的交代,“不可小觑了南中军,他们可比我等强大的多!”

    如今看来,大哥这话绝对是至理名言!

    不论是郑芝龙也好,还是海上的前辈李旦、刘香也好,他们的团伙有一个特点,就是只是流通、贸易,而不是生产。而南中军恰恰同他们相反,对于生产的重视,要远远的高于对贸易的重视。

    一路胡思乱想中,在陪同人员的引领之下,郑芝豹终于抵达了顺化王宫,来到了南中军的核心部位,见到了它的统帅和领袖。

    惊愕眼前的这个李守汉是如此年轻之余,年轻的和自家大哥差不多。(猪脚生于万历三十年,郑芝龙生于万历三十二年,两个人年龄相仿。)郑芝豹突然发现,自己不知道该怎么称呼李守汉!

    称呼官称?自己的身份好听一些是海上商人,难听的就是海盗。对方可是打着大明官军的旗号,尽管这个旗号也被别人嗤之以鼻。

    用江湖上的称呼?那不是找对方翻脸吗?不能管对方叫大掌盘子的、大当家的,或者叫船主吧?

    还好,他脑子转的比较快,“在下郑芝豹,奉家兄之命,见过大帅!”

    守汉急忙伸手将倒身下拜的郑芝豹用手相搀,“诶!莫要如此多礼!”

    请教过彼此之后,守汉很是亲热的同郑芝豹谈起家常:“我比令兄痴长两岁,曰文(郑芝豹的字),又是飞黄(郑芝龙的字)的五弟,我便以兄弟称呼你,如何?”

    “大帅之名,威震海疆南中,在下有幸高攀了。”

    一番客套之后,双方都是开门见山。

    “家兄命曰文来,也是有感于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有心追随大帅骥尾,为大明朝廷出力。且又有福建熊大人恩义招抚,打算接受招抚,成为大明水师,为我大明绥靖一方海疆,也不枉这些年在海上出没风波的一番辛苦。”

    郑芝龙从十八岁起,在海上讨生活,先后周旋于葡萄牙人、日本人、李旦、荷兰人等诸多势力之间,接受过天主教洗礼,娶了日本媳妇(生了田川褔松丸太郎,中文名字叫郑森!)。在这纷繁复杂的乱世之中,由一个李旦团伙派往荷兰东印度公司公司的通事,逐步变成了一个海上团伙的船主,其中的艰辛凶险远非李守汉所能比。

    在李旦、颜思齐两位海商前辈先后去世之后,郑芝龙作为新一代的海上团伙的佼佼宅得到了更大的施展空间。颜思齐死,郑芝龙结合诸海盗首领,号称十八芝,成为当时福建沿海实力最强大的一支武力及商业团队,麾下有水手士卒数万人,从事着海上贸易,哦,偶尔也客串一下海盗这份很有前途的事业,横行于台湾海峡。同年,他的另一位恩主李旦正办好厦门、长崎、及大员贸易,从大员回平户途中去世,其在大员的产业和士卒转归郑芝龙控制,这令郑芝龙的实力进一步得到一次质变。

    “还有,曰文贤弟你此番带来的银两,我同汉元商号的各位掌柜打声招呼,便算是你家与汉元商号的定金,日后营销商品时再行结算便是。”

    守汉这话一出口,顿时令郑芝豹大喜过望,原本打算现金交易的,如今可以先行赊购,再统一结算,这样一来,大哥那边的头寸压力便无形中小了不少,该死的福建官府,既然要招安我们兄弟,却又为何大肆的索豢

    “这个,我兄弟便愧领了!大帅的诸多美意,芝豹一定如实转呈家兄面前。只要大帅有吩咐,我兄弟一定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

    “方才大帅所说的船只货运之事,本来就是我等份内之事,这是大帅赏赐给苦哈哈们一碗饱饭吃,没有别的话说,如果此事办不好,您只管派人来大耳刮子抽我郑芝豹!在下此番运米回去,便安排至少五十条大船到南中来听候调遣!”

    守汉与郑芝豹的一席长谈,将如今大明两大游离于正常体制之外的武装集团的利益进行了再分配,划分了势力范围和合作内容,让双方的合作了一个新的高度,开始了一个南中军同郑氏海上集团的蜜月期。

    郑氏集团的海上运力、陆上人脉,便不动声色的成为了南中军的销售途径,成为了向内地,主要是福建、赣南一带进行商品销售活动的帮凶。

    大的方向定了,便是郑氏海上集团同汉元商号进行技术上的具体磋商了。

    “主公,基本上已经商量妥当,郑氏每季度至少要我们一百万石大米,除了军需之外,便是往福建等地出售。每月要熟铁至少五万斤。盐一万引,糖一万引,各色染布十万匹。”

    “他们将向我们提供江西、福建等处的各色出产,生丝、茶叶、丝绸等物,为我们采购棉花等物。不过,郑芝豹还有一个要求,是才提出来的。”

    汉元商号的大掌柜林火风,有条不紊的向守汉回禀着同郑氏集团的贸易洽商进程,守汉放下手里巴斯滕为他刚刚搞来的数学书,很是认真谍林大掌柜的述说。

    “郑氏集团在九州在五岛人脉耳目颇多,知道我们与扶桑贸易的事情,也深知其中的暴利,郑芝豹日前同我试探,有意将除五岛家、宗家、岛津家之外的扶桑贸易垄断。”

    “他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守汉冷哼了一声。

    “他知道我南中出产的各色货物到了倭国销售,可以获得暴利,难道倭国的人就是傻子吗?老林,你去告诉他,饭要一口一口的吃,生意也是一步一步的做起来的,切不可贪多嚼不烂!”

    送走了林火风,守汉再也没有心思看那本新到手的对数,他在屋子里往来徘徊,总是觉得郑芝豹在一起都已经尘埃落地之后,突然又提出要日本的贸易代理权,其中定然有蹊跷!

    那郑芝豹的大哥郑芝龙,可是娶了松浦家的养女田川氏,生了一个很有名的儿子的!松浦家既是海盗出身同时也是有名的墙头草,猴子征讨九州之前就已经同他们暗通款曲了,朝鲜之役的时候又救过小西行长,朝鲜之役结束两年后的关原大战中又义无反顾的投入东军,在1603年,乌龟创立德川幕府后立马把彼杵也封给了松浦镇信,然后松浦党就洗白上岸成了松浦家,石高6万3千石左右,也算是个大名了。比同样是海盗洗白的五岛家的石高可是多多了!他们在日本的关系,可谓是盘根错节,想来除了田川氏向郑芝龙告知南中与倭国之间贸易的利润之外,倭国内部也是要有所动作了!

    他们要想掌握德川家的什么动静,可是比南中军要来的便捷多了!

    八月初六,在结束了与南中军的一系列贸易洽商之后,怀揣着一叠厚厚的契约,满载着稻米、食盐、白砂糖、染色布、绝户刀、铠甲等物,郑芝豹的船队准备启程回厦门。

    在码头相送的李守汉,在鞭炮声中满脸笑容,命人取过一个长条包裹,亲手递到郑芝豹手中示意郑芝豹的从人将包裹打开。

    郑芝豹定睛观看,包裹里是数柄照着倭刀样式打造的长刀,与倭刀相比,刀脊、刀身都宽厚了些,显得益发的厚重,不知道用什么钢铁制成,在阳光下闪着蓝幽幽的光芒,煞是可爱。

    “这是用南中出产的呲铁钢打造的,听闻令兄在扶桑有一房妻子,又有儿郎,便让铁匠打造了这几柄刀,以供护身之用。”

    呲铁钢!

    郑芝豹也曾经听说过这钢口的厉害,据说是端的可以斩钉截铁,不料想今日守汉竟以此物相赠,令他倍感惊喜。

    “回去可以和令兄说,福建的灾民如果太多,可以随船送到南中来开垦,我这里荒地甚多,可以发给灾民口粮、耕牛、农粳让他们开垦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