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8整顿下邳

作品:《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

    东汉建国以后,采用郡、国相间的治理模式,凡是被称为国的,全部都是皇族子嗣的封地。

    王国与郡等同,但王、候在其封地上除了享受其尊贵的身份特权,不劳而获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朝廷在封国里设立了国相、国傅、国尉等职位,其中,国相职权最大,除了拥有治理地方的权力外,还属有兵权,职权相当于郡里但守。

    国傅、国尉是相当于竖相的助手,国傅主要责任是教化诸侯王以及百姓,劝导人们一心向善。而国尉是武职,负责掌管国中兵马,职权与郡的长史一样。后来,国尉改称都尉,一直延续至今。

    东汉的诸侯王们,手中没有实权,只能混吃等死,就连离开封国,想到外面走赚也必须经过国相的同意,可见朝廷对这些诸侯王们的限制力度有多么的大。所以,纵观东汉一朝的历史,从未有过诸侯王举兵叛乱的史实。

    张彦让陈群当国相,就等于是当太守,在东汉,太守是一郡的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其职权极大,甚至可以公然与州刺史互相叫板。

    所以,张彦的话音一落,陈群顿时惊讶万分,万万没想到,张彦会给予自己这么大的一个重任。

    陈群脸上的表情诚惶诚恐,连忙推辞道:“请大人三思而行,国相一职,重要非常,我只不过是一介腐儒,怎么能担此重任?何况大人现为彭城相,我若当了下邳相,岂不是和大人平起平坐了吗?”

    “那又如何?只要陈先生能够把下邳治理好,平起平坐又能怎样?”张彦知道陈群的为人,所以一点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不以为然的道。

    周逵在一旁一直未曾说话,此时见张彦准备让陈群当下邳相,就他的内心而言,是一百个不愿意。他立刻凑到张彦的身爆小声说道:“启禀大人,国相一职,非同小可。大人斩杀了笮融,又将笮融的势力连根拔起,就连整个军队都对大人心服口服,如今整个下邳都在盛传大人的美德,也都以为大人要接管下邳,当下邳国相。如果这个时候大人让陈先生来当这个国相的话,只怕难以服众,还请大人三思啊。”

    陈群也急忙说道:“周大人说的句句在理,依我看,没有人能够比大人更适合当下邳国相了。”

    张彦道:“可是,我已经是彭锄相了,如果再当下邳国相,身兼两职,只怕力不从心啊……”

    周逵忙道:“这个请大人尽管放心,有下官和陈先生极力辅佐大人,相信大人也不会那么费心的。”

    陈群也连忙说道:“大人,周大人说的很对,我也会竭尽所能的来帮助大人的。”

    张彦想了许久,这才说道:“若真能得到你们的帮助,我就会轻松许多。只是,该让陈先生身居何职才合适呢?”

    “大人,国傅一职我觉得最适合陈先生不过了。”周逵急忙提议道。

    他派出斥候,秘密的前往下邳打听消息,得知张彦整顿下邳的一些列措施后,让他惊讶万分,万万没有想到,张彦除了冲锋陷阵外,居然还有治理地方的能力……

    他虽然足不出户,却对整个徐州的时局了如指掌,每天都会有斥候秘密向他报告消息,当他得知陈登、陈群、陈矫、陈应、周逵都心甘情愿的为张彦做事时,不禁是一阵长吁短叹。

    就以陈群为例,陶谦也曾经派人去请过,但却被陈群婉言谢绝。如今陈群却被张彦请了出来,并且甘心为他做事,可见张彦确实有着过人之处。

    再说笮融,这个曾经让他一直很头疼的人,就这样轻而易举的死在了张彦的手里。不得不说,张彦的能力,远远大于他的预料,似乎比另外两个让他头疼的人糜竺、臧霸更加难以对付。

    他仿佛看到了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而自己这颗星,却因为身体的原因,而变得越来越黯淡了,迟早有一天,会被这颗新星所取代的。

    陶谦叹了一口气,缓缓的说道:“假若张彦是我的儿子,那该有多好啊……”

    一个身穿长袍的文士,一直陪在陶谦身爆他听到此话,便拱手道:“陶使君,请容我说句心里话,袁绍、曹、袁术等人一直对徐州虎视眈眈,就算陶使君将徐州交给陶公子管理,而且有没有人其他人反对的话,试问以公子的能力,能否保住徐州?”

    陶谦重重稻了一口气,却没有说话。

    那人继续说道:“如果陶使君真的为两位公子着想的话,就不应该再想着让他们接管徐州。徐州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无论是曹,还是袁绍,又或是袁术,都想将徐州占为己有。陶使君现在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说句不好听的,万一撵陶使君驾鹤西去,徐州群龙无首,曹、袁绍、袁术等人,肯定会乘虚而入,到时候,徐州如何应对?”

    陶谦面色凝重,沉默不语,但眉头却紧紧的皱着,眼睛里也布满了忧愁。

    这人顿了顿,继续说道:“陶使君,当务之急是应该尽快练兵,以图自强。至于徐州以后由谁接管,那都是后话,只要陶使君安心养病,不要去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再撑个几年应该不成问题。”

    片刻之后,陶谦反问道:“公佑,多谢你的一番劝解。徐州是我苦心经营的结果,不论以后由谁接管,都要面临着曹、袁绍、袁术的威胁,陶应、陶商碌碌无为,就算把徐州给他们其中一人,也不见得能够撑住。与其这样,倒不如选择一个有能力的人来接管徐州,或许徐州会走的更远……”

    这个人姓孙,名乾,字公佑,是北海一带的名士。青州黄巾复起时,因避乱而来到徐州,受到陶谦的礼遇,一直做为陶谦的幕僚。

    他听完陶使君的这番话,呵呵笑道:“陶使君能够这样想,也不枉费我的一番口舌了。”

    陶谦嘴上虽然这样说,但心里毕竟一时难以转变过来思路,索性也不去想那么多了,安心养病才是最重要的。

    孙乾却突然问道:“那周逵等人推举张彦出任下邳相一事,陶使君准备怎么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