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兵退昌邑

作品:《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

    张彦带着高顺、陈宫、成廉等人一路向南而去,走了约有七八里,吕布这才从后面追了上来,而且曹也没有派兵来追击。

    两下相见,张彦在确定身后没有追兵时,便让人军队暂时停了下来,毕竟吕布的部下大多都是步兵,刚刚经历过一场血战,人人负伤,一口气跑了那么远,肯定会疲惫不堪。

    命令下达之后,所有人都停留在原地,暂时进行一番小憩。

    张彦的部下还没什么,可吕布的部下一听到要休息,一个二个都像是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全部一屁股坐在了地上,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他们为了逃命,没命似的奔跑,除了高顺、陈宫二人骑马外,成廉等人都是步行,这一路跑下来,身上的血污和汗水全部混在了一起,当真是腥臭无比。

    这会儿他们听到休息的命令,个个瘫软在地,大口大口的喘着气,想起刚才被曹军包围,差一点全军覆没都还有点心有余悸。

    吕布骑着赤兔马,看了一眼瘫软在地的成廉等人,眉头紧紧的皱起,眼睛里更是流露出一丝怜悯,转瞬即逝。

    “夏侯惇偷袭了定陶,夏侯渊偷袭了陈留,想必奉先兄已经知道了吧?”张彦来到吕布的身爆小声问道。

    吕布点了点头,脸上净是愤怒的表情,厉声道:“该死的曹!”

    张彦问道:“奉先兄倾全力来攻打濮阳,想必在陈留、定陶留兵不多,这会儿陈留、定陶只怕早已经被曹军占领。而奉先兄又在这里被曹偷袭,损失惨重,不知道奉先兄可有什么打算吗?”

    “陈留、定陶乃是我在兖州的立足根本,而且我的家人也都在定陶,我必须重新夺回定陶,只有这样,我在兖州才有立足之地。”吕布道。

    张彦道:“不瞒奉先兄,我的军队也在苍亭受到了袁绍军的伏击,也是损失惨重,如今东平国、任锄治下诸县,都不战而降,叛迎袁绍。不仅如此,袁绍更是亲率五万大军,已经渡过黄河,现在驻扎在白马,明日午时即可抵达濮阳。袁绍率军南下,并非偶然,一定是和曹联合起来了。袁绍实力雄厚,兵强马壮,我军只好先行撤退到昌邑,暂避锋芒,然后再徐徐图之。如果奉先兄要夺回定陶,我当竭尽全力,助奉先兄一臂之力。曹有了袁绍的帮助,势必会疯狂进攻,我在昌邑,奉先兄在定陶,我们两军遥相呼应,互为犄角,只要坚守不战,曹、袁绍也拿我们没有办法。何况,公孙瓒还在袁绍背后,袁绍必然会有所顾忌,不敢在兖州久留,等袁绍一赚我们再一起出兵,左右夹击曹,定然能够让曹首尾难顾。”

    吕布听后,点了点头,说道:“如今也唯有如此了。”

    二人计议已定,吕布又唤来陈宫与张彦一起商议,陈宫对张彦的这个提议也没有什么意见,三人一拍即合,又休息了片刻,便继续赶路,先去追上张辽、郝萌、宋宪、侯成等人,然后合兵一处,再图谋夺回定陶。

    平明时分,张彦、吕布等人经过一夜的狂奔,终于赶上了张辽、许褚等人,众人合兵一处,吕布重新点了一下兵马,他带出来了三万兵马,如今却只剩下三千多人,不得不说这一次濮阳之行,他什么都没有捞到不说,还损失的如此惨重。

    不过,吕布的兵马大多都是新近招募的,充其量也只是训练了几个月而已,为了能赶走曹,吕布便驱赶着他们上了战场,对付久经战阵的曹军,无疑是等于送死。

    不过,幸亏有高顺率领的陷阵营一直冲锋在前,加上吕布不断的鼓舞士气,这才和曹战斗到这个时候。

    当张彦听到张邈、张超被杀的消息时,也是一阵惋惜。于是,他将夏侯惇、夏侯渊占据陈留,张邈、张超兵败被杀的消息告诉了高顺。

    高顺听到这消息后,立刻向张彦请辞,决定明日便于张彦分开。

    句阳县刚好也是一个岔路口,张彦要回昌邑,就必须走东边的那条道,而高顺要回定陶,则走西面的道路,两军不同路,也只有分开了。

    所以,张彦一口答应,在第二天平明时分,与高顺等人分开。

    分开之后,张彦的军队走的更加迅速了,一路上马不停歇,不眠不休,经过两天一夜的狂奔,终于回到了昌邑。

    回到昌邑后,张彦立刻下令增兵兖州,让陈群带领一万军队,前往亢父,将兵马交给于禁指挥,先扼守住从兖州通向徐州的必经之地。之后,又令泰山太守诸葛瑾、青州刺史臧霸分别做好防御,紧守关隘。

    而张彦则驻守昌邑,做好充分的防御,并且随时关注曹、袁绍两军的动向。

    说来也奇怪,一连几天过去了,曹、袁绍竟然没有一点动静,就连驻守寿张的文丑,也是按兵不动,这不免让张彦有了一丝疑惑。

    按理来说,曹、袁绍应该乘胜追击,驱使大军兵临城下,然后一口气吞掉吕布和张彦才对。

    但不知道为什么,直到现在,两军还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似乎袁绍的到来,就只是单纯的为了解除曹的危机而已?

    张彦不得而知,只能不断的派遣斥候打探,而且并不放松一丝一毫的警惕。

    与此同时,濮阳城,曹的房间里,荀彧、荀攸、郭嘉、程昱都环坐在曹的身爆每个人的脸上都笼着一层阴云。

    曹更是紧皱着眉头,一筹莫展。

    袁绍率领大军抵达濮阳已经好几天了,但却始终不提进兵的事情,每日与部下在城中欢饮,五万大军更是将濮阳城围的水泄不通,整个濮阳城,仿佛已经变成了他的领地,颇有一种鸠占鹊巢的感觉。

    对于袁绍提出吊件,曹想了许久,一直未敢轻易答应,今日更是将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聚集到自己的房间里,准备再商谈一下此事。

    房间里静悄悄的,死一般的沉寂,除了几个人的呼吸声,什么也听不见。但几个人的脑子里,却忙碌不已,都在不停地思考着,该怎么答复袁绍提出吊件。

    良久,曹终于开口了,朗声说道:“诸位都是我的智囊,对于袁绍提出吊件,不知道你们有什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