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荣誉之战(5)

作品:《卡拉迪亚的光明史诗II

    特瑞典伯爵迅速调派了一个千人队的老兵,加强中路的防犀同时向身后的法拉奇步兵队求援,要求他们协助抵挡西帕希骑兵的冲击在周围一千米的范围内,也只有这只方才浴血奋战,到现在为止只休息了不到二十分钟的轻步兵,拥有可以遏制住轻骑兵冲击的长锥头。

    同时特瑞典伯爵派遣传令兵向米乔德元帅求援,请求出动野战兵团,否则右翼不保证还能守住。

    米乔德元帅听着气喘吁吁地传令兵的汇报,站在战场最高点俯瞰了片刻,挥动号旗,命令法拉奇轻步兵队全线压上;中央的普拉伊斯伯爵停止休整,向正对面的萨兰德轻步兵发起总攻。之后,为了增强右翼对骑兵的抵抗里,米乔德元帅拨出了自己一半的直属卫队支援左翼,这五百骑士可都是身经百战的重骑兵,即便是面对西帕希骑兵的冲击,他们也能丝毫不落下风。

    重骑兵对轻骑兵的战斗,除非是人数相差太悬殊,否则一般都没有什么悬念。

    只是,以五百重骑兵对四千轻骑兵,这个人数相差,明显说不上是对等的范畴。

    不过,即便如此,效果还是立竿见影的,就在西帕希骑兵即将洞穿特瑞典步兵队的方阵时,从战场后侧支援的重骑兵终于赶到,清一色的赤红色无袖板甲和大翼盔,清一色的1.9米的重型骑,清一色的钉锤,当一团火焰般贴着地平线滚滚而来的重骑士出现在斯瓦迪亚轻步兵们的视野中时,几乎所有的斯瓦迪亚士兵,不论是新兵还是老兵,统统找回了当年的骄傲,虽然只有五百骑,但那些沉重的马蹄踏在大地上时,还是爆发出了山崩海啸般的威势。

    濒临崩溃的士气在这一瞬间猛然高涨,西帕希骑兵的冲击突然一滞,接着就被挡了下来。

    斯瓦迪亚重骑兵在奔跑的过程中,迅速调整好了阵型,仿佛一把烧得发红碟箭头,迎面向塞尔柱军团的骑兵飞射过来。

    冲在全体西帕希骑兵前头的马利克沙首当其冲,斯瓦迪亚重骑的气势在那一瞬间让百战名将都无可奈何,他理智地选择了拨马而赚四千轻骑跟在马利克沙的身后,又在特瑞典的轻步兵队中杀开一条血路,只是这一次,士气被鼓舞起来的斯瓦迪亚人再没有让马利克沙好过,当他们好容易冲杀出来,四千精锐骑兵倒下了两成,几乎人人带伤,完全变成了一队血人。

    这个时候,重步兵也冲出了人群,号角声中,骑齐刷刷放倒,后排的骑士已经拔出了钉头锤,盾牌护在胸口,沉重的锤头在空中甩动。

    “撤退!”马利克沙猛挥狼尾旗,奥斯曼步兵们以而来的速度向后退去,在后面四百多米外,就是尼美佳的建筑群,这段时间已经被改造成了针对骑兵的工事。马利克沙调转马头,率领剩下的骑兵迎着斯瓦迪亚重骑兵扑了过去。

    浑黄的烟龙即将和滚烫的红色铁流碰撞!

    失去骑的骑士在毫不犹豫地抛下折断的杆,拔出了腰间的钉锤,拳头大小的锤头带着闪烁寒光的锐刺四下挥舞,只要被轻轻擦到就要带下一层皮。苏丹卫士们的狼牙棒与钉锤交击的瞬间,往往被击碎成木屑,下一刻,沉重的钉锤就会把苏丹卫士们的脑浆砸出来。只有从侧后回转过来的西帕希骑兵们手里的轻型骑和战斗斧才能对斯瓦迪亚的骑士们造成威胁。

    短短十息,前一刻还耀武扬威的苏丹卫士们就在马利克沙的面前,成建制地消失了。

    击溃苏丹卫士后,突入敌阵的斯瓦迪亚骑士只剩下最后的五十七名,他们没有任何退让的迹象,斯瓦迪亚帝国的骑士们高呼着“吾王万岁!”,扑向了敌人丛立的林。

    直到这个时候,不仅仅是西帕希骑兵,土耳其标手和奥斯曼步兵也加入了战团,超过五千精锐的塞尔柱军团将五十七名斯瓦迪亚帝国的骑士围在战阵之中,却依旧被后者掀起一蓬蓬血雾!

    骑士的钉锤已经损坏,换上了别在腰间的骑士长剑,长剑也折断了,又换上了夺来的骑……

    隔着八百余米的距离和虎视眈眈的两千奥斯曼步兵,特瑞典伯爵的眼里已经不可自制地笼罩上了朦胧的雾水,没有一个人说话,足足一万多轻步兵眼睁睁看着最后的骑士被垂死的战马掀了下来,又被数十把长杆战斧砍成肉酱。

    当那边的战斗终于平息下来,再看特瑞典的轻步兵队,马利克沙的心立刻就揪了起来。

    一排排严整的方阵,喊着统一的号子稳步推进。从后方调来的长锥头顶在最前头,一排排雪亮的林架在墙壁一般的盾牌上,闪耀人眼。

    严整的方阵中后部,最初蒙受重创的弩手队伍居然也调了上来,在轻步兵的拱卫下缓步推进,闪光的箭簇隔着这么远也能看到!

    方阵终于在距离脸色发青的奥斯曼步兵阵线两百米外停了下来,此时,中央战线的死战已经开始,普拉伊斯伯爵的轻步兵队已经因战损过大被撤了下来,接替进攻的是戴格兰那伯爵的轻步兵队,后排的重步兵队始终雪藏着,似乎在等待什么。

    马穆鲁克们已经上马,向斯瓦迪亚军阵的右侧拉开一条弧度缓步小跑了起来。作为应对,由罗格斯子爵指挥的野战兵团也针锋相对地小跑了起来,重骑兵之间的冲击,一触即发。

    终于,失去头盔地瑞典伯爵拔出佩剑在方阵前列驰骋而过,一阵阵山呼海啸般的“吾王万岁”声中,一万四千名轻步兵率先发起了总决战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