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三国十大系列之二

作品:《三国凨

    三国TOP10大假设

    no。10假设典韦不死

    局面:许储的重要性就不会那么突出,赵云\马超等就不会那么nb,曹也不会受到那么多的惊吓。但是最重要的是曹的色心更是肆无忌惮,说不定真要去和大、小乔。造成曹乔风流史实。还有,曹的儿子将会成比例增长,到时候做皇帝的不准是谁呢!

    影响指数:6

    no。9假设刘阿斗的性格如曹

    局面:诸葛亮就不会掌控这么多大权,那么蜀汉的局面会在刘备死后陷入死水斑斓。重要的是姜维更加没有发挥的空间。阿斗也不会乐不思蜀的言语发生,就不会安享晚年。刘阿斗要么是一个极度聪明的人物,要么极度弱智。如果弱智的话也难怪,年纪小小的就被赵云放在怀里,导致大脑供氧不足,发育迟缓。从小缺乏母爱的滋润,在船上被截江夺斗事件搞的神经兮兮。究竟是赵云救了阿斗,还是阿斗成全了赵云,很难说。

    影响指数:6。5

    no。8假设周瑜不这么早身亡

    局面:荆洲争夺战就会永无宁日,最大的收益者当然是曹。重要的是刘备不会这么容易的把西川和东川占为己有。三国鼎立的局面不会形成。关羽也不会死,因为有诸葛在。但是诸葛也只能说能制住周瑜。如果诸葛去攻打西川,则荆洲不保。曹的势力会急速增长,到时候会把孙刘一网打尽。其实周瑜不是不明白道理,只是他咽不下这口气:智力不如诸葛倒还罢了,就是看不惯刘备吃白食的行为。

    影响指数:7

    no。7假设庞统不走落凤坡

    局面:卧龙和凤雏,得一可得天下。但是刘备啊,你只知道他们都厉害,怎么就不想想水镜先生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呢。没有水镜先生,你刘备一样可以知道诸葛,得到诸葛。他就是提醒你有一个就够拉,如果两人都要,反尔会坏事。凭庞统的实力,怎么也是一个正军师的角儿,是人才的都喜欢独当一面的。所以诸葛才会叫庞统不要和他一起,叫他去单独见刘备,在战西川的立场上也分开。就是为了让庞统没有做副的感觉的。话说回来,如果刘备走落凤坡,那么结果是刘备完结。然后关羽做老大,必定大起兵为刘备报仇。然后蜀汉生灵涂炭。庞统也没有翻身的日子。

    影响指数:7。5

    no。6假设董卓活着

    局面:董卓是什么人物啊。为什么游戏中设置的他的政治和统率以及智力这么低呢。着个就是文采不如曹。其他方面一点都不比曹差的。曹为什么不当皇帝,不就是跟董卓学的么。董卓说的:我为什么要当皇帝,皇帝还受我管呢,当皇帝有什么好的。多么有头脑的人啊,董卓是有霸气的人。吕布,仅仅是为了一匹马和金银珠宝投靠曹的么。董卓爱惜人才的本事也是书中描写了的。至于后来,实在是因为貂禅长但好了,英雄总是要不过美人关的。相比刘备的假惺惺、孙权的前步后趋,曹胚的迫不及待。董卓的老谋深算是老辣的。曹的那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也是董卓行为的翻版。可以说,那个年代,董卓是非常适应的品种!在十八路诸侯举义的情况下,作出迁都的决定也是军事家的远见。我不喜欢董卓,但是董卓的能力我是认可的。假设董卓不死,天下三分根本不可能。

    影响指数:8

    no。5假设华容道曹被抓

    局面:叫关羽放曹是诸葛战略上最NB的的地方。那时候的曹,即使派寻常将领也手到擒来。如果曹被抓,则会让天下再次大乱,以刘备当时的实力。肯定无法在天下大乱的时候占得什么便宜。倒是孙权,周瑜,会把刘备蚕食。这是一个杠杆原理,去掉谁都不行,因为相互的制约关系。另外,让关羽还了曹一个人情,以后在战场上也更加可以从容不迫。

    影响指数:8。5

    no。4假设白帝城刘备没有这句话

    局面:假设刘备不说让诸葛代之这句话会怎么样?刘备为什么会说这句话。其实刘备早就不想活了。他的目的是让诸葛再去拼命。诸葛自己肯定不想当皇帝的,但是他是否会继续辅佐刘阿斗则很难说。早在南阳,诸葛的思想便很明确,就是要三足鼎立。但是刘备啊,我好不容易策划好,并且局面刚刚好一点,就被你破坏了几年的基业。刘备则知道当时是三顾茅庐才请的你,这次伐吴的问题又闹的很不开心,我儿子又是个什么都不懂的,所以只有拿言语挤兑到你,让你继续。诸葛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打魏国。还不是担心别人认为他忘了先主的嘱咐,不尽力去做的。不然,大可以养兵蓄锐。攻打的可能性不大,但自保总绰绰有余的。因此,假设刘备不说这句话,诸葛的思路很难说会采取怎么样的行动。

    影响指数:9

    no3假设郭嘉不英年早逝

    局面:郭嘉的智力体现在大局感的全面和细致。在他死后,什么贾诩、程栗、杨修等都缺乏这样的谋略。论出谋划铂这几个人不差,并且在创意和技巧上还有相当的优势和表现。关键是老曹只听的进去郭嘉的建议,他也愿意听。曹是爱才的,因为他自己有才,所以他的要求更高。因此,他才会在庞统来的时候屁颠屁颠。采纳人的建议首先要信赖人,而郭嘉如果存在,曹也就不会急病乱投医。郭嘉如果在反间和连环计上随便提醒一下,曹不会这么惨败。当然,如果郭嘉在,诸葛和周瑜也许会有另外的计策出现。另外,不要忽视徐庶这个人,如果郭嘉在,徐庶也许就不会被过来,那么诸葛也许就没有机会出山了。

    影响指数:9。5

    no2假设白门楼吕布的命运改变

    局面:如果吕布不被杀。那么有两种局面:一直跟着曹;跟着不久反曹。无论是哪种局面,都会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第一种,吕布跟着曹,象颜良、文丑、以及赵云、马超这些大将就不在话下。特别是,我们可以欣赏到这几位高手的直接对话,多爽拉!还有,吕布死之后,他的赤兔给了关羽,关羽没有赤兔,能斩颜良么。那么也许关羽的一生都将为之改变,武圣名号也不复存在。因此,吕布的早死,是三国武将迷的心结哈!

    影响指数:10

    no。1假设没有罗贯中

    局面:肯定不会有那么多三国迷;肯定不会有那么多三国争论;论坛人气肯定没有现在旺;肯定没有这么多的三国游戏;肯定有很多人失业。呵呵~~~

    影响指数:10。5

    三国排行之十大领袖

    1)曹:他老人家名列榜首,应该没有争议吧,白手起家,南征北战,最后十分天下而有其片各方面的才华都令人叹为观止。业余爱好:除了十九世纪之后的新发明以外,只要你会的,他都会,而且水平肯定比你强。

    2)司马炎:一手结束了分裂局面,历史上最为仁慈的开国之君,颇有民主和人权观念,终生没有处死过一位大臣,反而屡次容忍大臣们在他面前的恶言恶语。才略都很出色,治国有方,使得“天下无穷人”。但是眼光不够长远,晋朝又缺乏天命(占卜说只能传一代,他果然是晋朝唯一一位货真价实的皇帝),对于后来的神州陆沉负有间接的责任。业余爱好:和女孩子们卿卿我我。

    3)司马懿:死后被追谥为晋宣帝,三国时期政治斗争中最杰出的人才,一生经历了无数小负和大胜。用人如神,重视农业,工作扎实,擅长审时夺势,使天下最终归心于司马家族。业余爱好:与人斗,其乐无穷。

    4)曹?:魏明帝,在生前已经给自己选好了庙号烈祖,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他不仅仪表堂堂,而且天生就具有领袖的素质,以少年即位,极其擅长决断,其远见卓识使曹时代的功臣们都佩服不已。在他手下,司马懿老老实实做人,一刻夺权篡位的念头都没起过。后期生活有些奢侈,但无伤大雅。可惜英年早逝,没有儿子,曹家别的年轻人也都不争气,魏被晋所废,他应该没有什么责任。业余爱好:土木工程设计。

    5)孙权:当他上台时,他的父兄已经给他打下了一大片基业,又笼络了一大批人才,所以孙权的工作相对轻松些。但是曹孟德说了:“生子当如孙仲谋”,可见这个继承人也不是好当的。为人极聪明,喜欢学习,打下了荆州南部和交州,把东吴的领土扩张了一倍多。但后来刚愎自用,把张昭、陆逊、虞翻等一大批人才都浪费了,决策也多次错误,比如救公孙渊,赔了钱粮又折兵。业余爱好:喝酒和打老虎。

    6)刘备:坑蒙拐骗的千古奇才,擅长靠小恩小惠收买人心,为大事不顾家庭,颇有乃祖刘邦之风。但为人虚伪做作,感召力有限,因此张鲁等人不肯投降他。有相当的谋略,武艺和口才都不错,学问则一般,算是个*雄,但没有统一乱世的才干。业余爱好:制造手工艺品。

    7)袁绍:三国时期数得着的美男子,人缘好得不能再好,感召力极强,曾经三分天下有其一。可惜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后代又不争气。业余爱好:时装设计和自我美容。

    8)曹丕:历史上最为暴劣的开国之君,虽然拥有多方面的才干,但是心地狭窄,恶毒残忍,滥杀功臣,离间骨肉,多次违反传统礼法。即位后甚至还背叛曹的遗嘱,像个匈奴人一样和后母们同房,气得生母卞氏不肯参加他的葬礼。任城王曹彰和甄皇后的惨死,也说明了他的品德如何。司马光所讲:“才胜于德谓之小人”,不就是在说他吗?业余爱好:曹会的他基本都会,而且比曹还多会一样──弹棋,据说是天下第二高手。文笔绝佳,武术、马术和足球水平好像也不错。

    9)刘禅:蜀汉能以一州之地长期和大魏抗衡,虽然有诸葛亮等人的努力,但他也不是像演义里所说的那样无所事事。此人性格忠厚诚实(这可不等于弱智,假如他想有所作为,还能活那么长吗?),爱民如子,体贴大臣,是个合格的统治者。其水平与齐桓公差不多,中等智力,碰上诸葛亮(管仲)国家就可以蒸蒸日上,碰上黄皓(易牙,竖刁)就土崩瓦解。业余爱好:观赏歌舞表演。

    10)刘表:让危机四伏的荆州过上了很长时间但平日子,但有抱负而无才干,错失夺取天下的良机。更要命的是,他的后代比袁绍的还不争气。业余爱好:建设模范农场,可能对遗传学有研究,所养的牛重达上千斤,个头比正常的要大出三倍多。

    三国十佳遗言

    1。董卓<最可爱的遗言>

    卓衷甲不入,伤臂坠车,大呼曰:“吾儿奉先何在?”

    **怎奈此言刚出,就被“他儿奉先”一刀宰了,很具有讽刺意味!如何不可爱呢?

    有诗云:霸业成时为帝王,不成且作富家郎。谁知天意无私曲,湄坞方成已灭亡。

    2。吕布<最可憎的遗言>

    及上楼来,布叫曰:“明公所患,不过于布;布今已服矣。公为大将,

    布副之,天下不难定也。”

    **之后,吕布又唧唧歪歪的叫刘备帮他求情,实在太没有骨气,为人所不齿!

    有诗云:洪水滔滔淹下邳,当年吕布受擒时:空余赤兔马千里,漫有方天戟一枝。缚虎望

    宽今太懦,养鹰休饱昔无疑。恋妻不纳陈宫谏,枉骂无恩大耳儿。”

    3。审配<最可悲的遗言>

    审配临受刑,叱行刑者曰:“吾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乃向北跪,引颈就刃。

    **典型的愚忠,但毕竟十分气概,难怪人说:河北多义士!何其可悲!

    有诗云:河北多名士,谁如审正南:命因昏主丧,心与古人参。忠直言无隐,廉能志不

    贪。临亡犹北面,降者尽羞惭。

    4。太史慈<最可叹的遗言>

    太史慈病重;权使张昭等问安,太史慈大叫曰:“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

    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言讫而亡,年四十一岁。

    **太史慈遗言,道出了作为武将的生平志愿,功未成而身先死,确实不甘,可叹!

    有诗云:矢志全忠孝,东莱太史慈:姓名昭远塞,弓马震雄师;北海酬恩日,神亭酣战时。临终言壮志,千古共嗟咨!

    5。周瑜<最经典的遗言>

    徐徐又醒,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

    **最经典的遗言!道尽了周瑜的心事,慨叹天道人世,何其悲哀,何其苍凉!!!

    有诗云:赤壁遗雄烈,青年有俊声。弦歌知雅意,杯酒谢良朋,曾谒三千斛,常驱十万兵。巴丘终命处,凭吊欲伤情。

    6。关羽<最傲气的遗言>

    关公厉声骂曰:“碧眼小儿,紫髯鼠辈!吾与刘皇叔桃园结义,誓扶汉室,岂与汝叛汉之

    贼为伍耶!我今误中*计,有死而已,何必多言!”

    **一生高傲,视死如归,不必多评!

    有诗云: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镜,《春秋》义

    薄云。昭然垂万古,不止冠三分。

    7。马谡<最动情的遗言>

    谡泣曰:“丞相视某如子,某以丞相为父。某之死罪,实已难逃;愿丞相思舜帝殛鲧用禹

    之义,某虽死亦无恨于九泉!”言讫大哭。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惜晚亦!

    有诗云:失守街亭罪不轻,堪嗟马谡枉谈兵。辕门斩首严军法,拭泪犹思先帝明。

    8。孔明<最无奈amp;amp;amp;amp;amp;amp;最感人的遗言>

    福谢曰:“福奉天子命,问丞相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适因匆遽,失于谘请,故复来耳。”孔

    明曰:“吾死之后,可任大事蘸蒋公琰其宜也。”福曰:“公琰之后,谁可继之?”

    孔明曰:“费文伟可继之。”福又问:“文伟之后,谁当继湛”孔明不答。众将近前

    视之,已薨矣。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何不感人?最后几句,也恰暗示了蜀国无人,不久将亡!可怜

    孔明为何定要每事躬亲,却不注重培养接班人?

    有诗云: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凛凛《出师表》,堂堂八

    阵图。如公全盛德,应叹古今无!

    9。魏延<最可怜的遗言>

    遂提刀按辔,于马上大叫曰:“谁敢杀我?”

    **三国中最有气概的一句,但随之而来的结局恰好是对此句的最大反讽!却也委实可怜!

    有诗云:诸葛先机识魏延,已知日后反西川。锦囊遗计人难料,却见成功在马前。”

    10。姜维<最悲凉的遗言>

    维仰天大叫曰:“吾计不成,乃天命也!”遂自刎而死。

    **有点像楚霸王,一语道尽了无限的无奈与悲凉!令读者不免扼腕!

    有诗云:天水夸英俊,凉州产异才。系从尚父出,术奉武侯来。大胆应无惧,雄心誓不回。成都身死日,汉将有余哀。”

    三国十大帅哥

    第十位:崔琰。

    入选理由:眉目疏朗,??八敞想一想很可怕,那他怎么吃饭呀?),甚有威重,朝士瞻望,而太祖亦敬畏焉(不禁想起杨莲亭)对于此人三国演义里无直接描写,主要依据《世说新语》。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曹让他代替自己接待外宾,想来此人相貌不错。不过匈奴人的审美观真手异,竟然觉得曹不错。曹十分感动,结果杀了他。

    赤壁之战,论其知名度可谓千古一战。但历史上下几千年,以弱胜强的战役不胜枚举,其中也有很多对当时局势的改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为什么独有赤壁之战能得到这样的殊遇?苏轼一语道破:“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是的,赤壁之战既是三国时期一场重要的战役,更是三国豪杰们一个最大的舞台。

    在赤壁,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敌进我退之类的战术思想,更有三国豪杰们为了各自的目标所做的努力和坚持。每一个战术步骤的实现,都是双方谋臣猛将殚精竭力的结果。在这个舞台上,周瑜,孙权,张昭,鲁肃,黄盖,甘宁,刘备,孔明,赵云,曹,徐庶,庞统,甚至蒋干,茅介,于禁轮番出演,共同演绎了这一传奇。

    英雄们的传奇让人拍案,自然容易成为百姓蹈资,但赤壁的经典和传奇还不止这些,我认为,赤壁之战向我们比较真实的反映了一场战争的经过与得失。

    实际上,曹在接受连环计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这样做会为魏军带来什么弱点,但由于对周瑜全面反击的力度和时间严重估计不足,接受了这个建议。周瑜对火烧赤壁的准备则相当充分,有步骤滇高了部队的士气,又赶上蒋干和黄盖所起的作用,成功的实施了火计。火计最大最大限度的打击曹军的士气和决心,士气改变了双方的力量对比,吴军从而一鼓作气击溃了曹军。

    由于把握住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核心,又通过双方将领的行动表明了胜负奠平倾斜的过程,赤壁之战才成为了现在的经典。

    十大传奇之坪长板坡

    演义中有为数众多,让人津津乐道的单挑。光荣的三国志系列好像从3代开始吧,就有了单挑系统,而信长之野望系列做了有10代了,还从来没有单挑出现。可见单挑是三国的一个特点。但单挑的结果为什么能对战局产生这么大影响,既然能产生这么大影响,曹安民之流为什么还要去跟吕布单挑这类问题则非常令人费解。

    高中时我曾经对此有这么一个用来说服自己的解释:三国时士兵编制不正规,都是强制农民改编的,说投降就投降,说逃跑就逃跑,所以常有一战俘虏10万之众,所以兵们一看主将败了就跑。

    这个解释漏洞百出,现在我可以说的更客观一些:其实真正的单挑是不多见的。它通常只出现在象太史慈和孙策那种对骂之后,同阵营的武将练武时以及许储和马超的那样下了战书的情况。武将们之间的决斗其实常是在乱军之中发生,而不是两阵对圆之后。

    说了半天我就是要说,其实长板坡赵云所做的,才是一个猛将(not主将)的日常工作。可能老罗觉得骑着一匹大马在步兵中冲个来回并不是太困难,才多以单挑来刻画武将,直到长板。

    冲一个来回不太困难,冲七个来回大概也就是比较困难,但如我们所知,赵云在这七个来回里是带着任务的,这个任务就是找到并与简雍等人对话,根据对话最终找到一个叫阿斗的过关条件,触发靡夫人跳井事件后与张飞对话才能过关。天幸赵云不用找我媳妇对话问路,否则肯定被我媳妇东南西北乱指一通,就有100条命也搁在长板坡了。

    简雍、靡竺等虽然必是指路天才,这种大海捞针的任务也未免太过分了些。但赵云硬是完成了这样一个missionimpossible,顺利的见到了张飞,八扇屏里张飞说:“有某家在此,料也无妨”,于是回头面对追兵扬起的滚滚烟尘,赵云于是居然也就放心的去见刘备了。曹军的83万人马,51员上将对兄弟二人来说似乎只是两个数字而已,是的,在赵云的骁勇,张飞的气概面前,他们不过是一个气势恢宏的布景。

    十大传奇之六:关羽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注定成为一个传奇。作者为了成就这个传奇,为关羽做了许多特殊的安排。华雄出来,关羽上去就给砍了,等吕布出来的时候,却从来都是张飞上去挑。长板坡摆明了是不胜之仗,关羽于是就去借兵去了,没赶上。所以所谓的常胜将军赵云赵子龙实在大谬,真正常胜的唯有关云长。那种叫什么鸟来得,没有腿,一出生就不停的飞,他落下的时候就是他死的时候。关羽也是这样,他上场就横扫一切,白衣渡江写的不是他的败,而是他的死。

    关于关羽的种种传奇这里也就不说了,我只提两点有趣的地方。

    1,曹作为三国第一反派,死的实在是值。先是被武力第一的吕布拍了一下,拍出个隐患。最后被武力不知道比不比吕布差的武圣关羽吓了一下,引发了隐患致死。被两大高手联手灭掉,这也够传奇的。

    2,封五虎上将后,关羽脾气来了,说什么张飞吾弟也云云,意思是张赵马黄论实力没人能跟他并提,论关系勉强张赵马还凑合。诸葛亮看了后居然回信说君候威震华夏云云,意思是您说的确实是对,真是挺逗的。然后关羽还将诸葛亮的信遍示宾客,生怕别人不知道有这么回事,潜台词守羽这么说话,蜀国没人会说个不字,人家就是这个范儿。

    我对关羽没有任何反面意见,对于白衣渡江的污点我也有站在他的立场的看法。但我想说,关2成为估计全世界香火最盛的神灵,证明华人一直在丧失忠义之心,这是我们的悲哀。可谁知道呢,祭神如神在,还望关老爷看在我给他排这么高的份上,保佑我发财,阿门。

    十大传奇之五:曹

    有个叫谢灵运的笨蛋,制造了才高八斗这么个成语,用以形容空有那么点急智和文采,却欠缺灵感的曹值。其实魏晋时期若论文采风流(“英雄割据久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杜甫的的一首马屁诗,英雄割据、文采风流说的都是曹),曹不做第二人想。

    那句话怎么说来得,诗歌来源于生活。帝王将相,特别是帝王常擅长作诗,就是因为他们具备其他诗人很难得到的生活体验,其诗往往长于气势--连流氓刘邦都能写出大风歌。

    辛弃疾的“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极尽构思之巧,不但在辛词中独树一帜,在众多写愁的词中也显得非常出色。李煜却只一句平铺直叙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立时流传千古,令后世写愁的词作再无能出其右者。李煜凭借的就是一个亡国之君的先天优势:谁能比他愁呢?

    但曹的诗作完全摆脱了帝王的窠臼,在他的作品中,看不到一丝暴发户的骄矜。“对酒当戈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可以看出,曹的诗,完全是以一个诗人惮度来写的,抒发的是诗人曹复杂的内心,而不是权相曹的帝王情怀。

    其用典之巧也令人赞叹。宋代以前诗词中的用典常是诗人对前辈的敬礼,比如白居易的“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就比较典型,特别是汉代,诗作或从诗经(乐府),或从楚辞(赋),这种对前辈的敬礼与膜拜比比皆是。而曹这里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用典不着痕迹,立意完全超越了前辈,可以说为后世树立了典范。

    演义中曹在江北战船之上,手执短戈,吟出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这个形象(pose?),是曹极富传奇色彩的才华和人生的一个漂亮的缩影:仿佛置身事外,却又身在其中。

    十大传奇之四:隆中对

    三国时期南阳系知识分子群体对自己进行了一次非常成功的炒作。炒作的结果是曹颇为所动,孙权不置可否,刘备心向往之。

    后来心怀天下的刘备排除万难见到了年轻的诸葛亮。此时的孔明先生与后来一生不行险的诸葛丞相并不一样,就像现在的年轻人突然得到重用一样,心情激动的他自然的产生了肝脑涂地以报君恩的想法(他后半生对此的坚持当然更不易)。

    可以想像,忐忑过去之后,君臣之间的寒暄是何等相见恨晚。我不倾向于认为三分天下形势图早有准备,我总试图认为,孔明以他的才情和青年人特有的大志在一瞬间提出了隆中对。有这种想法是因为隆中对中虽然有足够的理性成分,更多的却是理想主义色彩,主席的“指点江山”想必就是借此有感而发。

    鲁迅说三国把诸葛亮过于神话了,我觉得他说的对,如果老罗按照我的想像来描述君臣间的这次对话,诸葛亮的形象将鲜活的多,同时,也可爱无比,对,无比。

    不管怎么说,隆中对出现了,鱼和水相遇了(刘备的这个比方为刘备加分不少),君臣从此开始一步步的实现他们对天下的规划。隆中对,视天下英雄如无物,是刘备孔明的豪情。

    十大传奇之三:百骑劫曹营

    传奇这个词大概属于现代语中和古文中意思大相径庭那种。古文中也有这么一个词,感觉意思重在“奇”,是以所谓唐人传奇多为神鬼妖狐,什么奇写什么。到了明清小说更常将历史上的人物搞得神乎其神,不足为信。

    所以与国外不同,我们的英雄虽也有丰功伟绩,却少有具体的传奇--比如林肯捡硬币那类,那种短而具体,传神而有力度的人生片断。

    百骑劫曹营多多少少有些象外国的故事。主人公甘宁可信又不可思议地创造了这个传奇。家里以前有那么一套三国的小人书,这个章节有那么几幅画,士兵个个头顶插根白色的羽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写这篇东西的时候,有一种想把百骑劫曹营排在第一的冲动,甘宁先验的向属下发放了羽毛,使这个传奇具有了直达人心的力量,堪称传奇中的传奇。

    十大传奇之二:威震逍遥津

    张辽,有武勇,有将略,有忠义,有作说客的才能,是三国第一狂--关羽的好友。对逍遥津:

    王歆赞曰:曹魏多名将,而张辽为第一。从征柳城,格斩蹋顿;并镇合肥,突权麾下。以八百破十万众,贲育不过其勇也。合肥之战,胜不侥幸,乃得“急”、“裂”二字。急宅料敌于先,乘敌不备,破敌未合。权以重兵来犯,以为当者披靡,城守皆深沟高垒,不敢出应,是以惰将统骄卒。逆而击之,安得不破?裂宅募敢死士,以寡凌众,以强践弱,前指渠魁,立夺三军气也。设权杖槊当道,被矢不退,小大之势在,则辽必无功矣。不体天,不察地,不知我,不料敌,是权在合肥之谓也。辽既破贼,长屯居巢,以慑吴人,是魏武之能用人也。世多名将,鲜能终始,时移势易,胜负难以逆料。而“张辽虽病,不可当也”语,是真畏敌也。辽能全功,或端赖权之功耶?一笑。

    张辽这一段,我是当信史来看的。其中唯一不太可信的,就是“贼来乃发”这个曹的锦囊妙计。不过,即使有这个锦囊,曹也只是划定了这么一个以攻为守的方向,谁知张辽直接以突袭退敌,这样的结果恐怕是曹也始料不及的。

    王歆说“辽能全功,或端赖权之功耶?一笑。”也只一笑而已。

    与赵云的冲阵相比,一个是劣中求胜,一个是败中求存,张辽占了上风。

    威震逍遥津是名将的传奇,壮哉文远,三国第一名将。

    十大传奇之首:桃园三结义

    当然是桃园三结义。一个草编手工艺宅一个杀人犯,一个屠户,横向联合起来做什么合适呢?比较客观的说是人肉馅粽子(肉馅的粽子应该叫肉**),刘关张兄弟三人却心比天脯他们的理想是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这段三国的阅读体验不同寻常,因为几乎没有人在读桃园三结义一段时不知道在这之后发生了什么事。先验的我们清楚从此天下将为三兄弟而变色,也明了这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厚重。所以,即使这个桥段被碌碌无为的唱成“长矛?举欧欧刀剑生辉欧欧看我弟兄迎着风烟大步来”,也同样能令我们心潮澎湃。

    可以设想,此后的岁月里,刘关张兄弟每次回想起桃园结义之时,都会想提一坛好酒,将兄弟三人聚齐,共谋一醉,我甚至可以看到杯盏之间兄弟眼角的泪花。在漫长的戎马生涯中,他们越来越明白当初的承诺有多么沉重,也越来越感激上苍赐给他们这样的兄弟。

    桃园三结义是一个终结性的传奇,整个三国演义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这个传奇的注脚。这个传奇也为人与人之间增加了一种新的关系,虽然两千年后有个叫古龙的说兄弟是用来出卖的。

    三国十大以少胜多战役

    三国十大以少胜多战役

    第十:官渡之战

    在官渡之战中,曹在自身粮草不足的情况下,以精兵7万大破袁绍70万雄兵,是三国演义中第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而且当时袁绍虽无严良文丑,但手下名将名臣优秀人才还有不少,粮草军备十分的充足,并一度占居上风,要不是曹抓住机会火烧乌巢,同时袁绍又一连犯下多处错误,历史可能被改写。

    难度指数:7

    实力悬殊指数:5

    综合指数:6

    第九:火烧博望

    作为诸葛亮出山指挥的第一场战役,当时刘备“兵不满千,将不过关张赵云”,对方却是夏侯敦所率领的10万精兵,总兵力比是1比100。但是夏侯敦的才智和用兵有怎是诸葛亮的对手,再加之过于轻敌,最终几乎全军覆灭,成了“火神”诸葛亮的第一个牺牲品。

    难度指数:5

    实力悬殊指数:8

    综合指数:6。5

    第八:火烧新野

    诸葛亮的第二把大火,这次曹军还是10万,但主帅换成了文武双全的张辽,张辽可不像夏侯敦那样容易上当,但诸葛亮牺牲了一座新野城,火攻之中还加上水淹,曹军败得更惨,从此曹军对诸葛亮处处小心,生怕再上当。

    难度指数:6

    实力悬殊指数:7。5

    综合指数:7

    第坪逍遥津之战

    张辽威震逍遥津,使得江东小儿夜里都不敢啼哭。这一战东吴10万大军却被张辽的几千人杀的尸横遍野。张辽异常勇猛,但孙权太过轻敌是战败的主要原因。(有人说张辽当时只率领几百人,但只凭几百人是不可能引开甘宁吕蒙同时拆断小师桥,再回来截杀孙权的)

    难度指数:7

    实力悬殊指数:7

    综合指数:7

    第六:火烧赤壁

    又是一把大火,烧得还是曹军,所不同的是这回放火的是周瑜,诸葛亮只是在旁边帮了点忙(不过好处捞了不少),这一战孙刘联军以几万之众,杀的曹军83万只逃走了几十人。但这一战并不轻松,曹自己就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手下兵多将广人才济济,要不是诸葛亮、周瑜、庞统三大智囊联手,再加上老黄盖挨的那顿打,想获胜还真是不易。

    难度指数:8

    实力悬殊指数:7

    综合指数:7。5

    第五:火烧连营

    刘备军75万,又是为关张报仇,所以士气高昂。东吴才3万人马,而且初战失利,折去大将数员(甘宁、潘璋、马忠)士气低落,然而素有“小周郎”之称的陆逊却非等闲之辈,一把火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一生孤穷,好不容易存了点儿家当,被陆逊一把火烧了个干干净净。陆逊这一仗胜得漂亮,但也胜的很险。首先诸葛亮没有跟来,如果诸葛亮在的话,在诸葛亮面前用火攻和“关公面前耍大刀,孔夫子门前买三字经”没啥区别。再者即使没有诸葛亮,刘备本人也不好对付,要不是他急于报仇,以至头脑发昏扎下连营,摆好了架子让陆逊烧一回,东吴早就被灭了。

    难度指数:8。5

    实力悬殊指数:8

    综合指数:8

    第四:空城计

    几个老军扫马路,两个小童两边站,诸葛亮坐在城楼上就吓跑了司马懿的15万大军,当然埋伏在山里的几千疑兵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但不管怎么说诸葛亮是冒着得相当大的风险,毕竟手上无兵无将,要独自面对15万大军,这时候万一有那个性子急的魏军,不管进不进城,先朝城楼上放上两箭诸葛亮就有送命的危险。

    难度指数:9。5

    实力悬殊指数:9

    综合指数:9

    第三:当阳桥

    张飞独挡当阳桥,喝退曹兵百万。事实上张飞之所以可以吓退83万曹兵,原因有三:第一,张飞命几十名军校在树林后仰起尘土,故使曹疑心有伏兵在后,而且曹又十分担心诸葛亮是否还有什么诡计;第二,赵云在曹军营中七进七出已使曹军胆寒,如今又有个号称“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张飞挡路,谁敢过去送死;第三,张飞在曹军犹豫不决的时候大喝三声,不管是不是真的吓死一员曹将,但都足已吓得曹军魂飞魄散,曹军早无战心经这一吓,当然是全军后撤。

    难度指数:9

    实力悬殊指数:10

    综合指数:9。5

    第二:甘兴霸百骑劫曹营

    用一百骑兵劫几十万人的曹军大营,杀的曹军人仰马翻,而且不伤一人一骑,这恐怕连吕布、关羽这样的超强武将也办不到,可甘宁办到了。甘兴霸的确厉害,但要不是曹军立足未稳,他又是深夜偷袭,并且没有恋战(逃得快),再加上运气特别好(没人掉进陷马坑,曹军弓箭手也没来得及放箭,也没遇上曹军几个大将,不然曹将打不过你甘宁,杀你几个小兵总可以吧)。要不然别说不伤一人一骑,就是出不出的了曹营都是问题。(当然如果那一百个小兵个个都是赵云的徒弟,那也出得来)

    难度指数:9。5

    实力悬殊指数:9。5

    综合指数:9。5

    第一:长板坡

    赵云赵子龙单匹马杀入83万曹军之中,七近七出,砍倒大道旗两面,夺朔三条,抢挑五十多员上将。虽有徐庶暗中相助,加之曹有爱将之心,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赵云的本领和胆量,何况双方人数比是1比830000,所以让常山赵子龙排名第一并不是没有道理。

    难度指数:10

    实力悬殊指数:10

    综合指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