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四方人物

作品:《三国凨

    有一句话叫做“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且不说能不能扫天下,这一屋却是要打扫干净的。这几年,通过不断的努力,小小的东武被唐凨打理的也算有模有样,没有太大的动静与成就,却也是面面俱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可以说万丈高楼之基石已经牢牢打下。

    其他汉末三国的凨云人物,又是个什么情况呢?唐凨想从有识这个角度来说,我是否比他们大多数有识,兴许未必。

    洛阳一别后,曹当时因为镇压黄巾军有功,升任济南相。任职后,他先后罢免了贪污官员近八成,并严令禁止当时风行的宗教迷信。这不得不让我佩服,曹真有我原来那个时空的前***朱总理的风范。

    正是由于曹当政素称严明,如此威名之下,济南郡一带作乱之徒听说曹要来了,都纷纷潜逃到别的郡县。真不愧许邵评价曹为“治世之能臣”,而说到这个治世之能臣,我们又想到了他的乱世之奸雄,奇怪的是,就算许邵是个厉害人物,也不会随便说一个人是奸雄,而很大的情况会说是英雄,那么这其中定然是有缘故的。

    太尉桥玄很赏识的对曹说:天下将乱,能够平定天下的,就只有你了吧”,还建议曹找有名的许邵评价自己。在每个月的初一,许邵会对人物进行评价,通常一个月只评价一人,是为“月旦评”。曹那是高高兴兴的去了,可是许邵却不愿意评论曹,至于是为什么,也许无外呼曹事迹、出身背景等原因。兴许曹用了逼迫或是其他什么法子,许邵无奈给出了: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无论奸雄还是英雄,震古烁今。

    后来曹被任命为东郡太守,但是曹果然表现出他乱世之奸雄的苗头,来了个不就任,称病回乡了。

    天下纷乱,先是发生了冀州刺史王芬联合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地方豪强,谋划废黜灵帝立合肥侯的事件。王芬等人曾希望曹加入他们,但被曹拒绝,曹怎么会答应,后来王芬事败自杀。接着,又有西北金城郡(今兰州)的边章、韩遂杀死刺史和郡守,率兵十余万反叛朝廷。这个时候,时局动荡,时机恰逢,曹被起用为典军校尉。

    人都说乱世出英雄,刘备就常被称作是英雄,不过现在他还算不上,至少我比他混的要好,我都不敢称是英雄。刘备立下战功,被任为安喜尉,要说刘备比曹刚正兴许不完全,刘备比不上曹有实权有背景关系、且能变通那到是真的。汉室有令:如因军功而成为长吏的人,都要被选精汰秽,督邮到安喜要遣散刘备,刘备知道消息后,到督邮入住的驿站休息房舍求见,督邮称疾不肯见刘备,刘备十分痛恨,捆绑督邮鞭打两百后,弃官逃亡。后来,大将军何进派毌丘毅到丹杨募兵,刘备也在途中加入,到下邳时与盗贼力战立功,任为下密县丞,不久又促。投奔公孙瓒,公孙瓒随即上表,保奏刘备为别部司马。如此看来,刘备却是颠簸动荡。也许就是不甘于现状,助了刘备。

    至从洛香楼,认识袁绍,唐凨对袁绍的印象还不坏,他身上并没有后世那些官二代富二代太多的习气。

    袁绍并没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兴许他更本就不用参加,他却在做着他认为的更重要的事情。

    东汉统治日趋黑暗,宦官专政愈演愈烈,残酷迫害以官僚士大夫和太学生为代表的“党人”。袁绍虽自称隐居,表面上不妄通宾客,其实在暗中结交党人和侠义之士,如张邈、何颙、许攸等人。张邈是大名鼎鼎的党人,“八厨”之一。何颙也是党人,与党人领袖陈蕃、李猕两人都为是三俊之一)过从甚密,在党锢之祸中,常常一年中几次私入洛阳,与袁绍商量对铂帮助党人避难。而许攸同样是反对宦官斗争的积极参与者。袁绍的密友中,还有曹,他们结成了一个以反宦官专政为目的的政治集团。袁绍的活动引起了宦官的注意,中常侍赵忠愤愤然地警告说:“袁本初抬高身价,不应朝廷辟召,专养亡命徒,他到底想干什么!”袁隗听到风声,于是斥责袁绍说:“你这是准备破灭我们袁家!”但袁绍依然不为所动。

    东汉朝廷被迫取消党禁,大赦天下党人。袁绍这才应大将军何进的辟召。何进是汉灵帝刘宏皇后的异母兄,以外戚贵显,统领左右羽林军,对宦官专政不满。袁绍有意借何进之力除掉宦官,而何进因袁氏门第显赫,也很信任袁绍。从此,两人关系非同一般。不得不说袁绍还是颇有些本事的。

    在东汉政权面临被推翻的紧急关头,汉灵帝急忙启用和征派几乎所有强将精兵抵御边章和韩遂的进攻。于是,董卓被重迁中郎将,拜破虏将军,和司空张温、执金吾袁滂、荡寇将军周慎等率领步兵、骑兵共十余万人屯兵美阳(今雍州武功县北),护卫园陵。

    当时,边章、韩遂也正好进兵美阳。两军对垒,初一交锋,由于羌兵凶悍勇猛,而且士气旺盛,董卓所率军队便遭遇打击,情势不利。张温等人心急如焚,生怕朝廷怪罪;而董卓却神色自如,劝慰他们说:“现在我们虽然处于不利地位,但只要我们等待时机,稳定情绪,一定能击退敌人。如果连我们当统兵将领的都惊慌失措,势必会动摇军心,给敌人创造进攻我们的机会!”

    果然不出董卓所料,十一月中旬某天夜晚,皓月当空,群星灿烂。由于交战双方一直处于相互对峙的紧张状态,除了各自负责戒备的哨兵外,所有士兵都被战争拖累得精疲力竭。夜半时分,静悄悄的夜空突然出现一道长达十余丈的流星,半壁天空火光如柱,惊得边章、韩遂军营中的战马狂鸣不已。熟睡中的士兵惊醒后也被这一突如其来的奇怪现象吓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他们以为这是战争吃败仗的不祥征兆,不愿再留在美阳打仗,都想归回旧地金城。顿时,整个军营一片骚乱,久久不能安静下来。

    第二天清晨,东汉军队到马向董卓火速报告这一紧急军情。董卓听后,欣喜若狂,心想正好可以利用这一天赐良机突袭边章、韩遂的部队,杀他个措手不及,彻底消灭敌人。于是,董卓立即采取紧急行动,与鲍鸿等人合兵夹击。

    由于对方军心受到影响,组织不严,大部分士兵根本没有思想和防卫准备,顷刻之间遭受沉重创击,死伤无数。董卓大获全胜;边章、韩遂败走榆中(今甘肃省兰州市金城县中部)。

    董卓见机会难得,便马上与周慎等人率领大军追剿逃军。由于金城是羌人的本势,势力无所不及,到处都驻有军队,而董卓等人盲目深入西羌,又犯了“穷寇勿追”的兵家大忌,在追赶过程中,遭到数万名羌人围击。孤军深入的东汉大军完全陷入西羌部队的分割包围之中。由于后方援军无法及时赶到,不到数日,各军粮草殆尽,而围兵不仅没有丝毫减退,反而进攻更加猛烈,情势十分危急。

    当时,由周慎等人率领的军队被彻底击溃,只有董卓军队设计得脱。沉着老练的董卓在如此情况下,仍不惊慌,他命令士兵在河中筑一高堤坝,截断上游的流水。羌人对此感到莫名其妙。

    这时,羌骑侦察回来传出消息说,东汉军队整天在坝中捕捉鱼虾。西羌将领以为董卓军粮已尽,只得靠捕捉鱼虾充饥,于是,便放松了警惕,只围不攻,想困死董卓的军队。可是,很久都不见动静,等羌骑探明情况时,董卓军队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知去向。原来,董卓筑坝的真正目的是迷惑敌人,以此作掩护,然后伺机悄悄撤退。胡兵、羌骑听闻董卓军队逃遁,前往追击,由于河水太深,无法渡河。

    因抗击边章、韩遂有功,表现突出,董卓不久便被封为台乡侯,食邑千户。

    汉灵帝中平三年,羌胡内部发生兵变,韩遂格杀边章、北宫伯玉、李文侯,集结三人的部队共十余万人围攻陕西,太守李相如叛离朝廷,归附韩遂。不久,韩遂又联合周边的马腾、王国等人,合兵进攻三辅,声势浩大,势不可挡。中平五年,韩遂、马腾已攻到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危及长安和洛阳。灵帝急忙拜董卓为前将军,与左将军皇甫嵩共同解陈仓之围,大败韩遂、马腾。董卓因此又得到朝廷封赏。

    不断升迁的董卓势力急速膨胀。东汉朝廷为了遏制董卓权势继续滋长和蔓延,于公元188年(中平五年)征董卓为不掌实权的少府。董卓明白朝廷用意,便婉言拒绝,不肯就任。灵帝急忙召见董卓,拜他为并州牧,所属部队隶属皇甫嵩。野心勃勃的董卓自然对朝廷如此安排和任命不满,便回奏灵帝说:“士卒大小相狎弥久,恋臣畜养之恩,为臣奋一旦之命,乞将之北州,效力边垂。”拒绝交出兵权,随即率领自己所属部队进驻河东,以观时变。

    董卓自领兵征讨羌胡、镇压黄巾军以来,因战功显赫,受到朝廷多次重用,不断升迁,尤其是击败韩遂等人的进攻后,他的势力日趋壮大,形成了一支以凉州人为主体、兼杂胡人和汉人的混合军队。朝廷虽然对董卓加以抑制,但羽翼日趋的董卓自恃战功与威望,越来越变得野心勃勃,目中无人。屯兵河东以后,整个陇西便成了董卓的势力范围,他不仅掌握强大的武装力量,是地方军阀豪强,而且还是朝廷命官、边陲重臣。凭借强大的实力,极度膨胀的野心促使董卓开始着手设计问鼎中央政权的具体步骤。

    可以说,这个时候,董卓已经是名为汉臣实为霸占西北的诸侯!必将掀起腥风血雨!作者破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