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赴宴

作品:《回唐

    结亲的事情算是定了下来。而事情的两位主角在其中却没有任何的话语权。这在李清看来是有些滑稽,但是想想也没什么不好。唐朝的风气还是很开放的,特别是在开元年间,男女之间成亲后提出和离的有很多,就连皇家的公主嫁几次人家的也有。想来如果以后两人不能走在一起,大约在舆论上应该不会有什么大的争议才是。

    在之后,老太太带着李清去王家的时候,李清倒成了被嘲笑的对象了,就连丫鬟们也会笑着问道;

    “小郎君,是来看自家娘子的么?”

    阿丑的名字倒是定了下来,叫做王芷薇,排了王四郎的一个“止”字,因为是女孩,所以王进之选了“芷”字。赵氏及王家人大都还是叫她小名“丑丑”,算是习宫外人面前被正式介绍的时候就是“芷薇小娘子”了。李清有一次称呼“芷薇”的时候,赵氏说道:

    “二郎还是叫她阿丑吧,显得亲切些,叫名字倒是生分了。”

    自此两家往来更加的亲密。

    李清之前的两首诗在洛阳城中在不断的发酵,影响是越来越广,几乎在这花会期间的各个场合都有提到这两首牡丹诗。在洛阳的歌舞场中传唱最广,已经算是远远超出了韩知贤之前的两首旧作了。大抵人们知道花会期间洛阳出了一个神童,惊艳洛城,就连两位丞相也都是赞叹有加的。知道的人想着办法去李家拜访一下,不知道的人就作为谈资来议论了。

    李清这几日依旧躲在家中,不见任何来客。即是小孩子,又有生病的幌子,李清确实颇为清闲了几日。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牡丹的花期大约二十天左右,从三月初十日到三月底,正是牡丹的花期。临近三月底的时候,李清却是接到了一张请帖,这次不像之前那样是请李仁济或者李瑞,顺带有请李清的意思在里面。

    请帖是张府的人专程送过来的,日子定在了三月三十日晚上。过来送请帖的人说张相公这次是请了洛阳城中大小的才子,特请清儿小郎君前去。

    老太太和李仁济商量过后,还是决定让李瑞陪着李清一起去,算是照应,李瑞这些年经商,任何场面都是见过的,虽说是去相府赴宴,但场面应酬还是没有问题,其实倒是担心李清会出什么纰漏,怕小孩子说错话或是做错事得罪了张相。

    李清倒是没有这方面的担心,毕竟两世为人,并且在李清的意识里张九龄作为一个文人的身份比其作为丞相的身份要更多一些,而张九龄所在的相位对李清倒是没有什么压力,说不定到时候李瑞比李清还要更紧张。

    三十日那天,天还早,李清、李瑞已经收拾妥当,先是被老太太叫去她那里用了晚饭,去赴宴大致上在宴席上还是吃不了什么东西的,在家先吃了再说,免得酒席上吃不了东西饿着肚子回来。

    吃饭的时候老太太少不得又千叮万嘱:

    “丞相府比不得我们自家,规矩多,到时候说话、行事都要多听你大兄的。”

    又对李瑞说道:

    “在张府不要失了礼数,多照顾一下清儿。今天天气不好,晚上可能下雨,记得早些回来。”

    李清、李瑞都一一答了。

    老太太又问一起伺候的都有谁,礼物备好了没有,雨具带了没有,晚上冷的话准备的衣服够不够,总之事无巨细。

    李瑞说道:

    “放心,跟着伺候的都是家里的老人,是侍奉惯了的。东西都准备好了。”

    李瑞仔细的回答了,老太太才算放下心来。

    马车出了修文坊,沿定鼎门大街朝洛北方向而去。张府的位置在洛水以北靠近皇城的思恭坊,思恭坊临近北市,算的上洛城中最为繁华热闹的里坊之一了。

    牡丹花期即将过去,这几日的洛阳城要比前些日子显得稍微冷清一点,外地来洛阳的人有些都已经回去了。但是大街上还是有很多人来来往往,负责治安的金吾卫士兵依旧没有减少巡逻的力度,毕竟现在还是取消宵禁的时期,安全仍然重要。

    天气并不好,像是要下雨,天暗的比平时要早些。街边的牡丹花有些已经凋谢了,三三两两的花朵挂在枝头,失去了往日的娇艳。前些日观花若狂的人们也变得理性了许多。

    在快要走到思恭坊的时候,在路上碰到了南霁云,正在带着十余个兵丁巡逻。

    南霁云看到李清的马车,上前问道:

    “大郎和清儿小郎君这是要去哪里?”

    李瑞掀开车帘,看到外面的南霁云说道:

    这时候的李清和李瑞已经到了张九龄府上。让仆人上前,有人开门出来接过请帖,随后被管家接了进去。穿过两进院落,沿回型走廊过了一个天井,来到了酒宴设置的前堂,张九龄已经在那里等了,堂上还有先到的几人。

    张九龄见李清进来,笑着说道:

    “哈哈,神童已经到了。”

    随后问李清:

    “听说前些日子二郎病了?不知道好些没有?”

    “已经好了,倒是劳张相惦挂了。”李清说道,随后把身边的李瑞介绍给大家:

    “大兄不放心小子晚上走夜路,特意过来向张相请个安。”

    李瑞这时候忙上前施礼。张九龄哈哈笑过,随后让两人落了座。

    今天的宴会请的人依旧算的上都是才子,那李白也是在列的。倒是有两三位年纪比较大一些的人李清并不认识。席间还是很顺利了,作为小孩子不用跟人找话说,过来与李清说话的也都和善,大致上都是夸奖李清的话,应付起来绰绰有余,李瑞却也颇为适应这样的场合,应对有度。

    张九龄席间说道:

    “之前说让二郎来府上是想介绍给几位夫子。在座的几位夫子算得上学问很是渊博的。”那几位就是李清不认识的年纪比较大的人。是张府上的夫子,负责教授张府上的后辈,都是有功名在身的,学问是非常好的,也不是迂腐之辈。

    李清与几位夫子之间相谈甚欢,几位夫子问了李清不少的问题,想来也是对这位“神童”很是好奇。

    这几人的学问算是不错,至少李清与对方相比还是不如的,于是虚心请教,没有自持才气的模样,颇得几位夫子的赏识。

    几人与张九龄说起李清的时候说道:

    “此子好学聪慧,小小年纪懂得自持,没有那些才子的恃才而骄的毛病,倒是难得的人才了。”

    这些话李清是不知道的,晚上的宴会结束的比较晚,一帮才子文人之间的交谈、吟诗作对,议古论今,好像有无数的话题,张九龄也很是高兴,席间还下场舞了一曲,倒是让李清开了眼界、

    李清最后还是先行道了别。这时候的洛阳城已经被雨水洗了一遍。晚间的空气微冷但是清新,空气中有淡淡的花香飘过,偶尔从别的坊中传出歌舞的声音,依然有很多人在这盛世的洛阳夜中欢聚。

    李清回来的时候,走到院子中发现老太太那里还有灯光亮着,于是顺着走廊过去看了看。

    这时候的雨差不多已经停了,屋檐上滴答、滴答的缓慢的滴着水珠,风吹过,树上落下雨水来,打湿在人身上,凉凉的,感觉很不舒服。

    李清走过院门,看到老太太在屋子前面的走廊里站着,身旁是服侍的巧儿。有昏暗的灯光从房间里透出来,照在院子里正在盛开的牡丹花上,娇翠艳丽的牡丹花在夜色中绽放,上面残留着刚刚下过的雨,娇艳欲滴。这是最后的美丽的,明天一觉起来,这被雨打的牡丹花便会败下来、凋零而去。

    老太太在那里正在观察这些自己家中种了很多年的牡丹花,目光疏离,像是在想着心事。

    李清上前:

    “,这么晚了怎么还没有睡?”

    “清儿啊,回来了?”老太太抬起头看着走过来的李清,语气缓慢而惋惜的说道,

    “老了,睡不了这么长时间了。听到雨声就醒了。想起院子中的牡丹,起来看看。今年的牡丹开不了几天了。唉!”

    “是,在外面贪玩,回来的晚了些。”李清道。

    “嗯,天也晚了,睡去吧。我再站会儿。”老太太说道。

    “那我陪着。”

    “不用了。有巧儿这丫头呢。这么晚了,倒是难为巧儿了。”老太太示意李清回去,夜已经很深了,四周除了雨滴的声音便是风声,吹得树木和牡丹花枝沙沙作响,除此之外,寂静的很。

    李清道了晚安,转回了自己住的地方。走出老太太院子的时候,回头看见老太太起身,边上的巧儿忙上前搀扶住,缓缓的进了屋子里面。等了一会儿,屋子中的灯火灭了。夜色笼罩着这座庭院,沉默无言。作者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