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收徒(十三)

作品:《回唐

    智藏坐在那里并没有动,看着站立起来的尹乐说道:

    “因为之前宗圣观和兴善寺就佛、道两教辩难引发冲突,才有了这次佛道两门的比试。既然是由辩难起,那么就由辩难终。接下来的比试贫僧要与尹观主辩难。”

    话音刚落,殿外的道门中人已经嚷了出来:

    “和尚还真是无耻,明知道打不过就换个法子比试。”

    “是啊,只知道这些人不尊人伦、不孝父母,没想到人品也竟然如此之差,还说是什么得道高僧呢。”

    “没办法,从蛮夷之地过来的人估计都是这样,人不怎么样,那佛教也不怎么样啊。”

    殿外的人几句话又扯到了佛教从西夷之地传过来的事实。

    尹乐看着低目垂眉的智藏,冷笑道:

    “你说辩难就辩难么,贫道偏要以修为论胜负。”

    场中一时间僵持了下来,一开始双方确实在约定比试的时候没有确定下来是以武论胜负还是以辩难赌输赢,这时候算是被智藏钻了空子了。

    一开始佛门的计划确实是师夜光对阵玄致、智积对阵李含光,当时想来这两场比试应该都会胜出,谁知道棋差一招,智积大师竟然败在李含光手中,那接下来的第三场若是以武力论输赢,多半智藏会输了这场比试。在之前宗圣观和兴善寺已成水火,如果论武,尹乐不会手下留情,若是逼得急了,说不定会下重手直接在场上取了智藏性命,这时候的佛门如何会同意以武论输赢的比试法。

    佛门一方辈分最高的善无畏说道:

    “老衲一直不同意这次比试,既然智藏提议以辩难论胜负,老衲看来可行,这样双方就避免的伤亡,也不会伤了和气。”

    在座的诸位僧人也都点头附和。

    这在殿中的道门中人看来,那诸多和尚的附议真是搞笑,看上去一副副道貌岸然的样子。道门中人心中耻笑,脸上露出嘲笑的神情,大都冷笑不语。这种情形在佛门那里倒是一种压力了。就连善无畏和惠通等人脸上也现出尴尬的神色,李清看那智藏和尚时,微暗的肤色倒是看不出智藏的心神,不过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李清望向司马承祯,回想起这次的比斗,才明了其实一开始,道门之中估计就是想让玄致和李含光两人出手胜了佛门。李含光的修为司马承祯肯定是一清二楚的,玄致输给师夜光算是意外了。其实佛门也存了同样的心思,所以尹乐和智藏的比试才会被道佛两门不约而同的放在了最后。

    这样一来,作为宗师的尹乐就不用下场出手了,王屋山同样可以算是以第二代弟子赢了整个佛门,这样的话无疑对佛门是个更大的打击。

    今日智藏提出以辩难取胜负,使得本该十拿九稳胜出的道门又添了变数。难怪道门中人不答应。

    善无畏看着道门中人的标签,略带尴尬的问司马承祯:

    “司马宗师的意思呢?”

    “一开始没有约定好比试的方式,算是佛、道两门的疏忽,既然善无畏大师提了出来,我看这样好了,比试还在尹观主和智藏大师两人之间进行,算作两场,一场武斗,一场文斗。”司马承祯说道。

    李清听到司马承祯的话,心中想到,司马承祯果然不愧为司马承祯,看似折中的方法其实还是对道门有利。不管是辩难结果如何,这场武斗算是跑不了了。智藏突然提议以辩难论胜负,在尹乐眼中算是对自己的一种羞辱,应而不战,临时推脱要以辩难比试,使得尹乐怒气心生,接下来的武斗中尹乐出手会更重,那智藏怕是难逃一劫了。

    司马承祯说完,让佛门众人犯了难,辩难的话胜负在五五之数,智藏师从金刚智,算的上佛门密宗主要的传人之一,佛法修行高深,且能言善辩,若是辩难胜的几率还要大些。然而司马承祯提议比试两场,那么就算辩难智藏赢了,武斗的时候估计还是会死在尹乐手中,这场比试的结果最多算是平手了。但是智藏和尹乐先比试武艺的话,接下来的辩难根本就不用进行了。

    是直接认输还是最终舍了智藏的性命,这对在座的佛门中人是个艰难的选择。直接认输的话,那么这场由佛门挑起的比试又算什么,若是还要接着比下去,最多平局,然而估计还要搭上智藏一条人命了。

    殿中所有人都在沉默等待佛门的答复。

    那智藏深吐一口请,站起身来,缓缓说道:

    “尹观主,请了。我们就从辩难开始。”

    智藏其实心中也知尹乐想法,有心承认自己武斗输了,但是那尹乐怕是不会答应,最终还是要比试武艺。更何况,自己如何会愿意承认输这一字。智藏思虑再三,心中暗下决心,就算性命丢在尹乐之手,自己也要让辩难进行,让天下之人知道佛门优于道门,佛教并非蛮夷之教。

    其实智藏算的上正宗的佛教信徒,发愿一生奉献于佛,如是让他说与道教有什么关节的话,估计还真没有,不过是形势使然,不得不为。在智藏站出来的时候,李清看着这位天竺过来的僧人心中多了一些敬意。能不远千里来到大唐,传播自己的信仰,这在李清心中是十分敬佩的了。

    “住手。”善无畏阻止了智藏,满目慈悲但略带黯然之色,接着说道:

    “这次比试是我佛门输了。老衲在此向道门诸位谢罪。”

    其实善无畏也有着自己的盘算。佛门与道门之间有矛盾,佛门各宗之间同样也有不和,在座的佛门中人,禅宗、律宗、慈恩宗等诸多宗派没有人对司马承祯滇法表示反对,未尝没有自己的算计在里面。毕竟智藏算的上是密宗里面除了善无畏、金刚智之外佛法修行最为精深之人,善无畏即将老去,金刚智年纪也越来越大,年轻一辈就以智藏为首,若是智藏折在这里,那以后密宗的发展怕是要艰难很多。所以善无畏才宁可认输也要避免智藏和尹乐的比斗。

    “哈,原来是贪生怕死之辈。”

    “佛们高僧也不过如此。”

    殿外道门中人见对方认输,有人喊道,极尽挖苦之事。司马承祯和道门诸位宗师皱了皱眉头。对方既然认输,在穷追猛打实在是有些过分,更何况很多时候道佛两门的冲突都是由口舌之争引起,几乎都是殿外那些说风凉话的人挑起。

    “咳。”司马承祯止住了殿外之人的喧嚣,对着善无畏说道:

    “既然佛门已经认输,这场比试就此揭去。”

    “玄清谢过大师。”

    智藏在边上看着着急,然而无可奈何,毕竟这佛珠算是善无畏私人之物,即便是佛门至宝,善无畏若要送人,旁人也阻止不了。

    李清仔细看手中的佛珠,是一百零八颗紫檀的念珠,颜色已经算是墨紫色了,光泽如玉,看上去确是难得的至宝了。

    李清抬头看向智藏说道:

    “刚才智藏大师说要辩难,玄清很是好奇智藏大师想要问些什么?”

    就在刚才的时候,智藏说与尹乐辩难,看样子信心满满,李清心中猜测这智藏大约对此已经准备很久才想着向尹乐挑战,毕竟尹乐也为一派宗师,对道家经典耳熟能详,不是谁人都可以辩过他的。

    智藏眼神微动,望着李清问道:

    “施主何来有此一问?”

    “好奇而已,清心中颇有些疑惑想向智藏大师印证一下。”

    “哦。”智藏感兴趣的问道:

    “道家说道生万物,那么道生恶吗?”

    其实智藏倒不是对李清的问话感兴趣,只是这时候借此机会说出来,算是间接与道门进行这次辩难,若是能挽回一点颜面也好,不然,就这样下山,那佛门真算是无地自容了。而对于李清来言,自己人小言轻,就算辩不过智藏,大约影响甚微。而对于后世之中那些科学的论断,若是用道家理论包装起来,不知道佛门中人该如何回答。

    智藏的问话有着更深层的含义,若是回答“道不生恶”,那何来道生万物一说。若说“道生恶”,那么既然道生恶,道门又怎么说道是善的?

    李清笑道:

    “所谓道生万物,并非是说道就生恶。道讲阴阳,正所谓路有南北、位分东西,人有善恶美丑。东西南北皆是相对,善恶美丑都是人为。无东便没有西,无南就不会有北,没有善、美,就不知道恶、丑为何物。

    “就如佛门武学,用于救人即是善法,若用于伤人,就是恶功。难道说佛门武学也是恶的吗?

    “道生万物,其实就是说万物有道,道存万物之中。”

    “依小施主所说。若是道存在人体,那么,人死之后,道岂非就自动消亡。”智藏说道。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道不会因为人死就消失。”

    “空口之说,你如何证明万物存道。”师夜光在边上说道。

    李清笑了笑没有说话,拿起旁边案几上的一杯茶,来到大殿中间一松手,茶碗掉落在大殿中间的石地上,“啪”的碎成数片,散落一地。

    众人正在疑惑时,李清问道:

    “诸位大师,佛家讲因果。这茶碗碎掉墅,因从何来?”

    “茶碗由高处掉下,自然会碎掉。”

    “为什么茶碗会掉到地上?”

    “自然是你松手弄丢的。”边上有人说道,而这时候那智藏和师夜光以及善无畏和惠通等诸位佛门中人并没有说话。

    “为什么茶碗会往地上掉而不是往天上飞呢?”李清接着问。

    “那是因为……”边上刚才说话之人说不出来了。

    “茶碗落地,即因道存与其中,茶碗受道之束缚,只能向下落而不是往上飞。”李清说道,

    “人同样受此道束缚,任你武艺修为再脯你脱不了这道的束缚,终究会落在地上。道不因为它是茶碗就束缚他向下落,也不因为诸位是佛宗大德就不存与众人身上。在这个世界之上,任何万物都受到这“道”的束缚。“道”存于万物之间,我想,就是佛祖在世,怕是也离不开这片大地。”

    其实就是简单的万有引力了。李清不过把万有引力做为“道”来解说。

    “那百鸟飞于蓝天,不是就脱离了这束缚么?”

    “百鸟闪动翅膀是为了想要摆脱这束缚,若是双翅一停,还是会下落坠地,终究脱离不了道的束缚。”李清说道,

    “这茶碗下落就是道迹。”

    其实这在后世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万有引力也有着很好的解释,但这时候是没有办法解释的,李清把这归究“道”,想来也没有人能反驳的了。

    在场的佛门中人尽皆无言。作者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