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初识瑞茜

作品:《走向共和之1884回归

    第九章初识瑞茜

    “呜”的一声长鸣,轮船开始慢慢的驶离码头,陈泽宇几人向着留在岸边的叔父他们挥手告别。

    几人乘坐着叔父名下轮船公司的轮船“阳关海岸号”从思浙附属的港口出发了,“思浙”是叔父对自己领地的称呼,以示对老家浙江的怀念。

    “阳光海岸号”算是叔父名下兴华轮船公司当中比较年轻的货运兼客运两用轮船,船体设计先进,装备了大马力的往复式蒸汽机。启动之后,船只开的飞快。没过多久,船只已经深海但平洋,迎着朝霞,向着远方,只见船舷两侧的浪花飞溅而出。

    不见大海,不知己如一粟。一入大海,方知大海之广阔。

    陈泽宇不会真的像个孩子那样兴奋的到处乱窜,不过此时此刻看着眼前的景象,陈泽宇还是感到自己的心胸一阵开阔,仿佛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处处都是那么让人深不可测。

    船只深海后,水域更加广阔,天空也更加明净。一阵爽人的海风,夹着太平洋的浓浓咸腥味,拂过额面,陈泽宇这才发觉自己走神了。

    跟着斯特恩客舱,因为不是主要充作货用,船上客舱空间有限,空闲的地方大都安放着货物,搭乘的客人倒是不多,陈泽宇与斯特恩,阿明阿亮兄弟四人正好独占四张双人床,上面放置行李,睡人。

    小孩子贪睡,在家里习惯了七点起床的陈泽宇又躺在睡了个回笼觉。躺下之后,才发现其他三个人早已打起了呼噜。晕!

    中午的时候,四个人陆陆续续的起来,一起到船上的餐厅吃了些面包和粥后,就回了船舱。

    下午三点多的时候,陈泽宇正在自己的床铺上看书,很酷的书!强人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

    陈泽宇一边读着这本原汁原味的德语著作,一边在书籍边页上写些自己的心得。前世上大学的时候,陈泽宇的第二外语便是选的德语,自己感觉学起来倒是比英语更有动力。

    再看看其他几个人,大都是做着类似的事情。斯特恩拿着本笔记本在对照着张图涂涂写写的不知干嘛,阿明阿亮兄弟则是下起了象棋,天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带上船的。中途间或烦闷了就出舱去走赚吹吹海风。

    到了第二天中午的时候,海面上奠气突然开始变坏。

    船舱外面一直风雨交加,船身也摇晃的厉害,陈泽宇四人只能老老实实的呆在船舱里。

    斯特恩在码头边叫了辆马车,几人搬好行李后各自在马车上坐好。没想到最早的的士是这玩意儿,随着马车的行驶,陈泽宇朝着街道两边张望起来。

    此时的旧金山比起十九世纪中期已经有了非常的发展,街上已经冒出了许许多多的高楼大厦,煤气,自来水,电铃,还有高楼中的升降梯,也就是电梯都已经应用开来。甚至连有轨电车都已经出现了,几人很快就到了斯特恩在旧金山的住处,照例陈泽宇又受到了女主人的“热烈欢迎”。

    斯特恩的妻子名叫安娜.派奎因,非常温柔漂亮的一个阿姨。家里还有两个女儿,大女儿今年刚刚大学毕业,名叫杰茜卡,目前正在斯特恩的公司上班。

    小女儿才16岁,名叫瑞茜,刚上高中的一丫头,就是现在这个不停捏着陈泽宇脸蛋的,长得挺文静可爱的,没想到也这么“暴力”。

    陈泽宇无语的看着她,一边无辜地看向婶婶。

    晚上在斯特恩家里的餐桌上几人一起用过晚餐后,几个刚刚回来的大男人,当然也包括陈泽宇,众人轮流洗了个热水澡,在轮船上的这些天,虽然也有擦洗身子,但毕竟不够彻底,航海中的淡水总是十分宝贵的。

    洗完澡,再换上一身崭新的衣服,陈泽宇显得更加的光彩照人。看得对面的瑞茜两眼直冒光,陈泽宇脑后瞬间滴下一滴豆子大小的冷汗。

    一夜无话

    第二天,在斯特恩的陪同下,陈泽宇一行四人便坐上了前往康涅狄格州的火车。

    斯特恩会把自己一直送进当初联系好的学校才会返回,到点后,火车准时启动。

    倒不是说西部没有学校,但是真要确切说起来,教育方面还是东部更有底气。其实如果只是让陈泽宇出去接受教育,叔父陈延昰自己的思浙领地内也是很早就建有小学和中学的,只不过为了让小泽宇出去多张长见识罢了,而且硬是比较起来,这个时代,教育最发达的地方还是在西欧和美国东部地区。

    上了火车,按照座位坐好,此时天气已经开始变冷,不过火车上还算暖和,仔细一看,原来车厢的头尾各有两个火炉,火车上的座位和现代一样全部安排在两侧,中间还有可撑起也可放下的小桌供人们吃饭使用。斯特恩已经订了卧铺舱位的钥匙,待会累了,可以通过走廊过去休息。

    如果要问陈泽宇对于美国的第一印象,火车无疑是最好的概括。和各个城市刚刚兴起的有轨电车不一样,早在十多年前,这个年轻的国家就已经修筑完成了遍布全国、横跨整个北美洲的火车干线。

    如果说几十年前,美国还仅仅是几十个州形成的松散的联盟国家的话。那么现在,全国火车网的连通,便顷刻间将整个美国各地区之间的缝隙给撞没了。火车带来的是速度,是利润,是新奇事物的蓬勃出现,是对传统作坊式的农业时代掉战。田园牧歌时代早已一去再不复返,仿佛一夜之间从东到西,整个北美都冒起了滚滚浓烟。

    这个建国不过百年的国家轻装上阵,朝气蓬勃,一种称作“美国精神”的东西,吸引着来自全世界的新移民在这块尚未开垦的土地上去实现自己翟金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