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留英幼童

作品:《走向共和之1884回归

    第二十四章留英幼童

    在场的众人之中可能也就只有陈泽宇能比较平静的看待这几艘“吕宋级”战舰的诞生,毕竟在上一个时空中,共和国都已经开始建造动辄十万余吨的海上巨无霸了。

    这艘被陈泽宇命名为“湛江号”的吕宋级铁甲战列舰,原本按照陈泽宇的想法是希望直接上烧重油的锅炉动力系统。但是后来,经过多方面的考量,陈泽宇终究还是暂时放弃了这个提议。不是因为做不到,仅仅是因为与重油锅炉相关的后勤系统都未曾建立起来的关系。

    在陈泽宇滇醒下,思浙的雪崩造船厂已经注意到了重油锅炉系统的优势。

    但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有一支战舰是由重油提供能源的话,那么相关的整个后勤保障,码头的设备等等都需要重新安排和设计规划,甚至原本建设的炼油,采油厂的规模都不敷使用。最终整个改造完成需要的时间将大大的超过陈泽宇自身的预期。再联想到原本各国海军战舰关于重油锅炉的利用最早也要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才能开始普及,陈泽宇也就暂时放下了这个想法。

    不过相关的技术工作都已经开始设计,与之相配套的重油锅炉系统乃至今后的内燃机研发工作,陈泽宇也都交代了下去。相信等工程真正上马的时候,华盟的工业部门能够再次狠狠的领先世界一步。

    内心飘过的想法并没有阻碍陈泽宇观察新战舰的视犀在船坞内众多工程师的关注下,一号船坞内的工人们开始往战舰的顶部布设一些奇怪的线路......

    “是无线电工程小组在布置线路”看出陈泽宇的疑惑,身边的吴仲贤解释道。

    陈泽宇了然的点点头,未来思浙的海军舰艇通讯实行的将是双轨制。

    除了通信旗之外在天气不良好的情况下舰艇间的无线电通讯就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舰艇间的无线电通讯的距离也大大的超过海面上的通信兵彼此间的目视距离。

    除了一号船坞内的这一艘外,其余五处船厂内达到条件的最大规格的浮船坞也都在抓紧动工建造这一级的战舰。其中计划中的“汕头号”、“泉州号”两艘业已经甲板装栖阶段,进度只比眼前的这艘“湛江号”稍慢。剩下的三艘“广州号”、“香山号”、“南宁号”虽然才刚刚动工,但按照汇总来的建造进度,在1894年前也绝对可以下水了。

    看着眼前的战舰,陈泽宇的视线仿佛划过了时空,他心中陡然想起了数年前被安排去欧洲海军学院学习的那几批留学幼童。

    算算时间,这当中的第一批留学的孩子们也差不多应该学成归来了......

    -------------------------------------------------------------------------------------------------

    时间回到六年前

    公元1886年2月,吕宋思浙的六号码头

    栈桥尽头,一艘深蓝色涂装的巨轮正静静的停靠在这里。今天,她即将带着华族强国的希望扬帆出海,驶向远方。

    英哲,祖籍广东番禺人,自幼随父母移居南洋泗务。十年前当地土著在荷兰殖民者掉动下掀起排华浪潮,英哲一家人同样受到波及,历经艰险才辗转来到了吕宋。

    幼年的经历让英哲极度自己国家的海军力量,这次一听到当局招募幼童前往英国海军学校留学,英哲便央求着父亲给他报了名。本来按照规定年满15岁的他已经超过了最大14岁的招录限定,但负责遴选的人员对他进行考核的时候发现他能讲英,法两国语言殊为难得,遂将他一起收下。

    此时外语颇为流利的他,便被先生拉了壮丁,与诸位通译一起为剩下的孩子上课。

    那个时候可没有飞机,邮轮在海上的旅行时间极为漫长。为了给船上的孩子们解乏,沈伯颜除了上课,还经常给孩子们组织一些联欢会之类的活动,同时也能让他们彼此更加熟悉。

    这个时候就成了各个有才能的孩子为大家表演的时间,英哲自幼跟着父亲习武,看得其他孩子说学逗唱,一时心里痒痒的,直觉也可以上去露一手。

    在周围小孩子们的欢呼声中英哲出场作了几个精彩的倒立后空翻,几个小孩子哪里看过这个,一个个起劲的鼓掌。

    先生们没想到他居然能做出这样的惊人之举,于是本来在几位大人眼里颇为稳重腼腆的英哲也一下变成了顽皮孩子。

    第五天的时候,在穿过马六甲海峡后“开泰”号邮轮驶入了印度洋,这时候海上的风浪也渐渐的大了起来。

    船只万余吨的吨位还算可观,但航行间还是有不少孩童开始晕船。

    船行摇摆间,船上的孩子一个个东摇西掷,英哲自认身体还好,也感到头上有点昏昏然了。

    晚上,在四人一间的船舱里,英哲甚至能听到隔壁床位上隐隐传来的哭泣声。

    到了第二天早上,有些孩子已经躺在不能起身。

    船上此行带团的沈伯颜急忙忙的找来随行的医生,好在情况都不算严重,服过晕船药后没几天又都一个个生龙活虎起来。

    之后几天,邮轮虽仍然时常会遇上风浪,所幸这批孩子们多已适应,反而因为免其上课而嬉戏自得,让几位大人看的无语。

    又过数周,船只开进了安静的红海。

    这些风和日丽的时候,孩子们都喜欢一起跑到船尾,观赏海面上的飞鱼。

    邮轮越过吉布提的时候,海面上陡然喷出一道水雾,待另一边孩童的欢呼声传来时,沈伯颜他们才发现一只颇为的鲸鱼尾巴渐渐消失在海面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