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世事无奈

作品:《走向共和之1884回归

    第三十三章世事无奈

    清国,北京香山,卧佛寺

    “对持真境应无取,愿得身闲便作僧。世情已逐浮云散,到头难与运相争。”

    李鸿章脱下官帽,一身常服走进了这座寺庙。

    “王爷,好清闲那。丢下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就不管了。”

    一位头发花白身穿布袍的老人放下手中的扫帚,“是少荃那,既到卧佛寺,何不悟彻洞天。”

    “嗯”李鸿章道,“当悟之时人自悟。”

    老人苦笑,“你啊,还是老样子,既然来了就坐坐吧。”

    这位一身朴素混迹佛院的老人正是晚晴一代宗室名臣爱新觉罗·奕䜣。

    现代有历史学家曾经说过,如果早年咸丰皇帝让这位颇为聪颖开明的奕䜣王爷即位,可能历史就是另一幅模样了,可惜了历史就是历史,历史没有如果。

    “还记得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您只身回京谈判。”李鸿章抿了口茶说道,“在谈判桌上,您一手举着洋酒,一手拿着雪茄。”

    “呵呵,洋人不用说了,就是我满朝臣子那都惊呆了”

    “哦?”早已年迈的奕䜣侧身道,“有这事?我可全忘了。”

    李鸿章一边喝着茶,一边感叹道,“后来您赋闲,就把这千钧重担都给压在了鸿章肩上啊。”

    “少荃那,你又何必再来勾引我的旧时情怀啊。”奕䜣道。

    “怎么了,是不是水师的款子又被我那嫂子给驳回了?”

    “原本几艘订购的军舰都放弃了,如今不过是要些钱给水师更换武备弹药……”李鸿章叹了口气道,“东边的那个邻居是一直挑胳膊伸腿,唉~世事艰难啊。”

    “少荃那,别弄啦。”一边的奕䜣喃喃道,“歇着吧~”

    不知道为什么,盛宣怀觉得自己这颗自从几十年前跟随中堂大人开始,就一直很沉稳的心,突然间有点乱了。

    盛宣怀忍不住把这位还未曾谋面的年轻人,和自己跟随了几十年的李鸿章大人进行比较。

    内须变法,外须和戎。

    秉持这个自始至终都未曾放弃的想法,自己一直跟随着中堂。

    自剿灭太平天国叛军之后,自己跟随李鸿章,二人费劲数十年心血,创办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制造局,轮船招商局,天津机器局,天津电报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福州造船公司等一系列军工制造企业。

    到后来李鸿章大人入主中枢,担任北洋通商大臣之职,两人又耗费大量精力造海防,购置西洋军舰,才终于创办出了东亚第一的北洋海军,保住了大清数十年来的和平。原想着自己二人一番心血都没有白费,算是实现了大人当初所说“内须变法,外须和戎”的八字方针。

    但到了后来,特别是近六年来,自北洋成军之后,昔日仿佛看到点希望的朝廷又恢复了往日般的衰落,数年来原本该从户部拨付给北洋的两千多万两银子居然都给宫中的那位太后造园子去了。

    当初自己就是这样眼睁睁的看着北洋已经付过定金的“来远”舰被日本人买去,盛宣怀感到自己从未如此无力过。

    过去,自己一直认为李鸿章大人乃是整个国家唯一有能耐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以为只要有大人一人在,再加上自己等人帮着,这个朝廷总还能苟延残喘下去。但现在看来,可能自己这些人一直在做的,不过是为朝廷这间“破屋子”修修补补。

    中堂老大人不过是一位勉为其难的裱糊匠罢了。

    盛宣怀的眼前仿佛又出现了那支庞大的由十多艘铁甲战列舰组成的塞里斯舰队……

    ----------------------------------------------------------------------------------------

    同一时间,塞里斯市市中心

    伴着街边新建的新奇电灯灯光,众多塞里斯居民一个个兴奋的穿行在人潮涌动的街道上。

    受到塞里斯市区新落成的沿片街灯恩赐,街边往日这时候早已关门的商家一个个又都开始重新打开门经营起来。

    天上不知何时下起了蒙蒙细雨,但街上的人群却仿佛丝毫不受影响,三三两两的一家家逛着这以往没有的夜市。

    就在这热闹的人流中,孙文独自一人,垂头丧气的走在塞里斯的凯旋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