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奴仆(一)

作品:《临高启明

    “我等省得,多谢高老爷。”文德嗣只是称谢,并不言及其他。

    高举见他们对自己的船不肯多言,也不便问。只叫传来了看守宅子的仆人来见:一对中年夫妻领着一双十三四岁的少年男女,都过来磕头请安。

    “这一房家人,虽不是家生子,却是敝人从多年前从江西捡回命的人,都是忠诚可靠之辈。”

    闻听主人如此说话,一家人又连连磕头。

    “免了免了。”高举吩咐道,“这几位老爷,以后便是尔等的主人了,要尽心服侍。”

    “是,小的们知道!”说着,这一家人都过来给文德嗣一行人磕头,“小的们见过老爷。”

    “这这这……”三个人吃了一惊,欠起身来。他们都是现代人,忽然这一大家人都跪在地上给你磕头,任谁都要不适应起来。

    “这是他们的身契。”高老爷从袖中取出几张纸,“都是卖绝了的,贵客们尽可驱使,毋须多虑。”

    “这是本处宅子的房契。”高老爷又拿出一张文书来,“原说代贵客们买房的,一时不方便。此处陋宅若不嫌弃,就请暂居。”

    “这个……”三人面面相觑。这商人好大的手面!虽然他这赠房送仆笼络之意极明显,但是出手如此豪爽,足见诚意。

    然而仔细想来,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别有内涵。

    到了高家之后从了主姓,他也就成高青,老婆便叫高纤,夫妻都在高宅的外院当杂差,不到半个月前才换到这里看守外宅。

    至于他的年龄,其实不过四十出头。具体几岁,他自己也搞不清。萧子山知道旧时农民多有不知道自己确切岁数的,不足为奇。

    “在这里看守宅子,比在府里当杂役好吧?”

    高青苦笑着说:“回老爷的话,这里活少清闲又没人拘束,生计却难了。”

    原来他和他老婆在府里当差,虽然每人的月钱不过二钱银子,吃饭不花钱,都在公中的大伙房开销,不但自己不饿,一双儿女也能混个肚圆。自换到这里当差,他的月钱是涨到了五钱,但得自己起伙,柴米油盐菜蔬都是自己开销,孩子也混不上饭。十三四的孩子又是能吃的时候,一家人靠七钱银子开销,着实有点吃力。

    文德嗣问:“怎么,孩子没工钱,他们不也是高老爷的吗?”

    “孩子们一直没当到差,”高青连连,“不当差,府里不发钱米,都靠老子娘养活。”他又叹了一声,“原想让丫头进到内宅去当差,好歹也能挣一贯钱,丫头长得不好,一直挑不上。托了管家娘子,又非得要十两银子才行。我这一家哪里积攒得下这许多钱!”

    这腐败还真是历史悠久,无孔不入啊。在场的三个人都感慨了一下。连当个丫头也得花钱。不过想到《红楼梦》里五儿为了能进大观园的事业单位怡红院当差,柳家的进行的一系列公关活动,这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今到我们这里当差,你心中可愿意?”萧子山放缓了声音问道。

    高青不安的看了一眼这几个穿衣服都穿得不成模样的海商老爷,应道:“小的们是下人,没什么愿意不愿意的。即是老爷们的人了,但凭老爷们使唤。”

    萧子山点点头,命他带路,先把整座房子都察看了一遍。宅子不大,每进都是一明二暗的格局,一进是客厅书房,二进有楼,是起居之所,三进则设有厨房、柴草房、骡马棚,另有自备水井。房子虽不新,建造的很讲究,都是青砖卧砌,十分坚固。因为是作为紧急状况下避祸之用,房中家具陈设都很简单,倒是生活用品确备得很齐全。厨房里还堆了不少从高宅送了不少大米、咸肉、干鱼并柴米油盐。高青递过礼折请老爷们查点,文德嗣本来对这些没什么兴趣,刚想说:“都给你们一家吧。”话没出口,却见萧子山拿着折子在那里察看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