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节 人市(一)

作品:《临高启明

    几个人中除了萧子山之外,都没有搞过穿越贸易活动,眼见这面什么“水晶霞玉镜”明明就是是小商品市场上成堆卖的温州产塑料框架鹅蛋镜而已,质量最好的,也不过十元一面。在这里居然卖到了一百五十两!

    郭逸等人第一次看见用这么多银子买面玻璃镜子,骇得张嘴瞪眼,不由得摇摇脑袋。一时间都有些接受不了了。萧子山低声道:“怎么样?有信心了把。广州这地方不比其他地区,是这个时空里全东亚最富饶的城市。”

    严茂达点点头,无限感慨得说:“真是没料到广州在这个时代会这么繁华,我对在这里开珠宝公司也有信心了。”

    这边伙计过来招呼,严茂达有心要摸下行情,便叫他拿珍珠出来――穿越者从另外一时空带来了大量的淡水养殖珍珠――伙计从柜里取出几盘珍珠,最大的差不多有径寸大小,最小的也有石榴籽粒般,多数很圆润,也有长卵形的。即使屋内光线有限,依然可以感到盘中珠光之盛。

    小得,每颗在一二十两,最大的那颗,居然要价四千两。严茂达过去在珠宝行业了解过一点珍珠的历史,知道过去历朝历代都对珍珠十分看重,而且这些都是天然珍珠,十分难得,但是一颗大珍珠能卖四千两,他也不由得骇然了。

    但是其中最为奇特的,还是一盘略显长卵形的紫珍珠,严茂达细细看了半天,伙计说这是西洋来得,因为颜色难得,这么大的也得卖二百两一颗。

    出去之后,往旁边的胡同里走了过去,这里人稍稀。严茂达说:“我免把那一百公斤淡水珍珠卖掉就能大赚一笔了。”

    “好像没它那么好看吧。”陆容说。

    严茂达说,“珠色的确不如它好。不过这也没什么大不了。问题是那盘紫珍珠。这玩意是澳大利亚来的海水珍珠。我真没想到广州也会有。”

    “大约是从那边采过来得吧?从东南亚去到澳大利亚也不算太困难。”

    当然,也有人提出了解决的方案,比如萧子山提议把五设施的建设提到优先考虑,每天晚上放电影,组织大家进行体育比赛之类。但是这属于扬汤止沸的措施,作用有限,于是就有人提出了更大胆的想法:搞个,严格卫生措施,杜绝性病传染。执委会则每月发给一次“快乐券”,除此之外费用自理。

    这个提议显然在解该问题上是效率最高得,不过执委会的多数人还是拉不破这张脸皮――这种愚昧落后又残忍的东西怎么可以由他们这些21世纪的文明人来开办!至于发给**券这种措施更是让他们觉得无法容忍。(注:貌似德国这两年有不少城市发放免费**券。很冏,德国人民够幸福。)

    执委会经过秘密磋商,又征询了一些意见,决定事不宜迟,尽快从大陆上买入一些女人来,以“女佣”的名义分配给单身男青年们,当然在名义上只是持家务,实际上愿意干啥就干啥。

    不过这个决定又遭到了一部分人的反对,萧子山也反对。道理很简单:他受内务的,如果采取这种变相发老婆的措施,结果就是现在的集体宿舍制度会完蛋――有了这样的“女佣”的男青年们肯定不会再愿意和其他人合住一间了。这意味着他得扩建住宅。

    在经过几个晚上抵论、争辩和听证之后,“女佣”方案终于获得通过,于是萧子山的广州之行就多了一个任务:买女人。

    听起来很香艳的任务,实际上并不好办。人口买卖照例是要找专门的人牙,但是他们手里的货色却价格高昂,他向高举打听过:一个样貌一般的十二三岁的女孩子,身价也得七八两,如果模样好,又聪明伶俐,少说也得要二十两。当然还有更好的:类似扬州的养瘦马一样的女孩子,那可就没底了,少得七八十两,多得要几百两。

    而且人牙往往掌握着“货源”,外地逃荒或者贫困无依卖身的女孩子,十有八九都会落在这些人牙手里,外人很难插足,除非遇到大规模的饥荒,流民大量涌入才有可能直接买到。

    现在听刘纲说前面有人市,心想去看看也好。就算买不到合适的女人,买些孩子也好。吴南海专门提过,培养穿越者自己的人才要从儿童抓起。这样才能彻底的改造他们的世界观,吧全新的知识和理念灌输进去。

    “去看看,我想买些家人使用。”萧子山说着,又往前面走了。

    当然这里其实并不是什么专业人口市场,其实就是一大块聚集了各地逃荒来的难民的荒废地而已,荒地上有座已经塌毁的小庙,甚至还有几座慌坟。错三落五到处是搭起的窝铺。从两广各地乃至江西福建逃来的难民,一个个活鬼一般的面容呆滞的或坐或躺,有的还能拄着要饭的在慢慢的挪动,有的在着煮着不知道哪里要来的剩饭剩菜,发出一股泔水的馊臭味……乌烟瘴气的,散发着一股一股霉臭不是霉臭、焦糊不是焦糊的怪味。靠着塌毁的庙墙,放着一排直挺挺的尸体,都盖着烂草席,只有一对对枯干皲裂的脚露在外头。还留着一些纸钱的灰烬……要回到三四个月前,光这个场面就会让他们震撼,但是现在他们已经习惯了这个时空如同家常便饭的死亡了。

    场子里有当地的民壮弹压着,还有个施粥的棚子,总算还看出当地的一点的救济。不过,出出进进的还有一些衣冠楚楚的人物――都是来买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