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扬眉剑出鞘(二)

作品:《九龙夺嫡

    “王爷明鉴,圣旨上只言让河漕总督衙门配合行事,却并无明令河漕总督须得尽赈灾之责,而今那汝福尽行拖延之道,摆明着是不愿配合王爷行事,然,于理来说,王爷却是无法强令于其,一旦闹僵,非但于事无补,反倒易遭小人暗算,须得谨慎些方好。”

    李敏铨跟随三爷多年,还真就没见到三爷有如此失态的时候,此际被三爷这么一瞪眼,心里还真是有些发了慌,好在城府还算深,倒也没露了怯,一番解释下来,却也中规中矩得很。

    “嗯……,本王何尝不知须得谨慎,奈何如今各府粮秣将尽,而灾民兀自嗷嗷待哺,一旦有乱,本王又该如何向皇阿玛交待?事既至此,本王也就豁出这张脸不要了,断不能让汝福老儿再这般罔顾灾民之死活!”

    三爷原就是个精明之人,又怎会不知李敏铨滇点乃是好意,实际上,若非深知自己这个钦差阿哥对河漕总督没有节制之权的话,三爷又何必如此低三下四地让赫达屡次去碰壁,要知道赫达受阻,丢的可是他三爷的脸面来着,可眼下脸都已丢得个精光了,事情却还八字没一撇,这令自尊心素强的三爷又如何能咽得下这么口恶气。

    没辙了,不见真章怕是不行了!

    眼瞅着劝不动三爷,李敏铨的眼神立马便转到了弘晴的身上,一见及此,弘晴的心也不禁便是一沉,然,也就仅仅只是略一犹豫,便已下定了决心,这便悄悄地又打了个手势,将行动的信号发给了望眼欲穿的李敏铨。

    “王爷,您便是去了,亦属枉然耳,粮怕是一粒也调不到的。”

    得了弘晴之暗示之后,李敏铨忐忑的心已是稍安了些,这便语出惊人地说了一句道。

    “嗯,此话从何说起?”

    三爷其实也知晓自己前去未必便能落得个好,可总以为自家的阿哥的脸面还是值点钱的,纵使不能让汝福全力配合,可多少总该得点应付性的饶头罢,却没想到李敏铨居然说得如此之绝对,心中的疑云登时便大起了,眉头一扬,紧赶着便出言追问道。

    “好叫王爷得知,河漕衙门粮仓里早已是颗粒无存,纵使汝福愿配合行事,也已是无粮可调了的。”

    事情已到了这般火烧火燎的局面,李敏铨自是不敢再有所隐瞒,这便将前两日所得之消息报了出来。

    “什么?这,这,这如何可能?”

    还好,老爹总算是还有点理智,若不然,咱还是赶紧溜回京要紧,没地陪您老把自个儿小命断送了去,那可就亏大发了去了!

    眼瞅着三爷没再纠缠前头那些气话,弘晴悬着的心总算是落了地,悄悄地摆了下手,示意再次张口欲言的李敏铨不要急着开口,而后,开动了脑筋,将早先已构思好的应对之策再次反复掂量了一番,以确保能做到尽可能的万无一失。

    “子诚,你看此事该如何应对方好?”

    三爷在书房里来回转悠了良久,越想便越觉得心惊不已,深感棘手之余,不得不将问题抛给了神情淡然地站在一旁的李敏铨。

    我勒个去的,不管了,不冒点险,这事情绝对要歇菜,赌了!

    三爷这话虽问的是李敏铨,可真要做出应对的人却是弘晴无疑,面对着李敏铨偷偷溜过来的视犀弘晴不得不做出个决断了,哪怕这决断未必就一定最好,可在眼下这等时分,稳住三爷的心才是最关键的事儿,至于风险啥的,此际弘晴也着实顾不得那么许多了,这便微微一咬牙,悄悄地竖起了一根指头,给了李敏铨一个明确的指令。

    “回王爷的话,此事虽复杂,其实却可两分来说,一者是赈灾之事耽搁不得,其次方才是粮库亏空案,于王爷来说,首要之事便是赈灾不能停歇,至于后者或许可先放放再行计较。”

    得了弘晴的暗示之后,李敏铨已是有了底气,这便微一躬身,拱手行了个礼,将与弘晴事先商定的策子简单地先道出了个纲要。

    “嗯,接着说。”

    三爷既已平静了下来,脑筋自是清晰了许多,只一听,便已明白了个中之关窍,但并未立马表明态度,而是淡然地点了点头,接着往下追问道。

    “要赈灾就必须先有粮,河漕衙门那头既已指望不上,我等自该另谋它路,今,已有两途或可缓解此厄,唔,王爷是知道的,属下便是这济宁府人氏,数日前,属下已微察河漕衙门之不妥,虽尚未得实证,然则属下却是不敢掉以轻心,在派人细查之际,又多方奔走本府之豪族,幸得小王爷之商号大力相助,拨给银两万余,总算是凑出了两千五百石粮,可支一日之用,如今粮已备好,王爷要用,只管下了文,让山东布政使派员去运即可,此为其一,另,小王爷离京之前便已下令商号之湖广分号急运一万石粮赶赴此处,如今粮船队已在路上,离此已是不远,三日内必可抵达,有此二途,虽不能完全满足赈灾之所需,缓解却是不难,王爷大可行文各府,言明此两拨粮之来历,并公告灾民后续粮食抵达之时间,如此一来,灾民当是能理解王爷之苦心,当不致有民变之虞也!”

    李敏铨的口才相当之不错,一番长篇大论下来,条理清晰,言而有据,可谓是头头是道,直听得三爷连连点头不已。

    “此事就先这么定了也好,然则河漕衙门一事也断不容轻忽了去,不知子诚可有何教我者。”

    一听赈灾之事已无大碍,三爷悬着的心已是就此落了地,虽不曾出言夸奖弘晴,可瞥向弘晴的眼神里已满是欣慰之色,不过么,安心归安心,三爷心头的屈辱感却并未因此而缓解,倒是对汝福等人更恨上了几分,问话里的寒意冷得书房里的气温都因之陡然降了好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