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象牙笔筒

作品:《摸宝

    “老板,你就换嘛,你一定不会亏的!”高中生一副不甘心的样子,这件象牙笔筒是其父亲,为去年他的生日特意送给他的,寓意显然是让他好好学习,而他却用来兑换土豪金。

    “小老弟,你叫什么名?”沈文信见两人僵持不下的样子,对这个笔筒也很感兴趣的沈文信走了过来,对脸涨红的高中生说道。

    “我叫裴朋许,大哥你来看看,这个笔筒足够换那台土豪金吗?”这话正合沈文信的意思,易小军对于沈文信上次的所谓的捡漏并不是抱着很大的期望,而且到底是不是真的,只是他说而已,没有权威的鉴定,所以有点拿不准。

    “蚊子,你就别来搅局了,你那点鉴定水平,我可不敢相信,你别把我拖下水。”好不容易来得一单生意,如果以这个笔筒交换,实在是太亏了,他急忙收起来的意思,无非是让这个叫什么裴朋许的,快点回去拿钱的意思,在这里什么啊!

    沈文信并不言语,而是拿起笔筒,仔细打量着,一个清晰的宝箱呈现在其眼前,悬浮在笔筒口处,红木材质,表面雕刻了黄鹂这类的鸟,应该是八品宝箱无疑。

    九品的宝箱古董都是上万的价格,八品至少也有个10-20W左右吧?有了这个初步的估计,看来裴朋许的父亲捡漏的本事也蛮大的。

    再看其雕工,以浅雕的方式,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象牙的原料,这也逝人珍稀材料的原因。通体花鸟的图案,描绘了春燕、海棠交汇的春意,刀法利落果断,没有丝毫迟疑,纹饰处理的极为程式化,象牙的表面老化、氧化包浆自然,因为时间的流逝,在其身上留下了美丽的痕迹,使得这件象牙笔筒的价值呈现出了历史的韵味。

    规格则是高14.9厘米,直径10厘米。

    确定了象牙笔筒大致的年限应该是明代,不由得拉了易小军到里面,小声地说道:"不是做哥们的不帮你,这个笔筒是明代的,你换的话,遇到好的卖主,起码有个20来万,别犹豫了,换吧。"

    “你耍我是吧?一个小屁孩能有古董?”

    “他不是说是他的父亲淘到的,送给他的吗?符合逻辑啊!”

    “得了,我没那个命,还是老老实实赚我的利润吧,坚决不换!”主要是做生意的人,没有以物换物的习宫这也难怪,易小军不是收藏爱好宅不知道象牙笔筒的难得性,而且是明代的,那更是极具收藏价值。

    还有一点沈文信得鉴宝知识是不是货真价实,还有待考察,他可不想沉沦进去,一发不可收拾,达到无法自拔的程度,类似于赌博了,那么他的事业也就完蛋了。

    不能开这个头!这是易小军的原则问题。

    对方要土豪金才换象牙笔筒,还有一点沈文信身上并没有一万五千,如果有的话,不多说肯定拿给裴朋许用来购买土豪金,遇到这类的机会还是很少的,如果让其父亲知道的话,哪里还有这么便宜的事。

    “得了,你是商人,我不多说什么,那你这兴熟人赊账?”

    “赊账?好像没把……”

    “那给起个头吧,那台土豪金记在我账上,过几日马上还给你,而且给你两万,不是一万五,行不?”沈文信的话,让易小军有点奇怪,怎么他一回来就捣鼓古董,什么唐代青铜钵、明代象牙笔筒,这都是真的吗?

    “是啊,怎么了?”

    “哦,刚才一个学生家长来拜访,看到了这个青铜钵,有意购买,想要跟你谈谈,现在有时间?”

    “好,爸,您叫他到市中心步行街金鱼巷的‘发烧友潮品数码店’找我。”

    “知道了。”

    来沈中兴家中拜访的学生家长叫做丁立名,主要的目的是送礼,毕竟自己的儿子高三,准备高考了,为了让老师能够重点照顾下,送礼是正常的,当然沈中兴是不吃这一套的,所以断然拒绝了,这是有关师德的问题。

    当然重礼不会收,小礼还是会要的,这是人家的一片心意嘛,而且为了让家长放心,沈中兴也不会拒绝价值适中或者土特产之类的礼品,在国内,还是比较流行送礼的,要适应国情嘛。

    在闲聊之际,收藏爱好宅龙城收藏协会主席的丁立名,一眼就看中了大厅摆设的青铜钵,上手之后,更加确认是一件老物,询问来历,却得知并不是沈中兴的。勾起了沈中兴的记忆,他回想了那天晚上的情景,想到了好像是儿子沈文信的,所以提到了他,当得知沈文信曾经在文管所工作,倒是可能有这个眼力,便也不怀疑了,开始提及是否能够转让之类的。

    得到了沈文信的具体位置之后,便匆匆离去了,当然青铜钵还在沈中兴的家中。

    数码店内,得知了有买主自动送上门来,沈文信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宝箱的品相的确能够证明古董是新或者旧,并且有一定的价格参考幅度。

    七品的宝箱到底值多少钱啊?想着一叠叠的老人头近在眼前,沈文信如同小孩子一样,炫耀似地对易小军说道:“和尚,你不是质疑我的鉴宝能力吗?现在告诉你有人看中哪个青铜钵了。”

    “不会吧?这么快就有卖主了?”易小军也吓了一跳,这比他卖出一个手机都要快速啊!购进、出售一天不到,这是什么概念?但是增值的幅度会有多少?这让易小军也抱着极大的好奇了。

    “等下你就知道咯。”

    丁立名开着一辆进口的宝马X6,花了半个多钟头的时间来到了市中心的步行街,找了一个停车位后,步行进了金鱼巷,一路往里深入,找到了所谓的潮品店。

    一名四十多岁,衣着中山装,文质彬彬,儒学之气浓郁的中年人,穿着一双布鞋走了进来,可以判断,这个人很喜欢传统的文化。

    丁立名不仅是龙城收藏爱好者协会的主席,而且本身的事业也颇有建树,开了一家古玩店,位于东撑玩一条街,还有几个餐饮的投资项目。

    早年间他也打眼了不少,缴纳了几百万的学费以上,痛定思痛,好好学习和琢磨,也因为这方面的人脉较多,藏友之间的交流频繁,使得丁立名的眼界开阔了不少,在龙城的藏友之中,是一个有着真才实学的收藏爱好者。

    第一眼看到青铜钵就立刻有了警觉,随后把玩了许久,才确定了老物,并且有一个大概的脉络。这个钵之所以会蒙尘,主要还是先前有许多泥垢和油渍,还有持有人的身份关系,使得这个钵极为不起眼。

    如果不是沈文信无意中触碰了这个钵,看到了七品宝箱的话,也许还会一直无法让世人鉴赏吧。

    其实历史上有许多国宝级别的青铜器,都是因为形形色色的原因,不被重视,比如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班簋,因为历史原因,差点进了熔炉,诸如此类的国宝级别的文物,都有一系列坎坷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