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骑行

作品:《摸宝

    回到了家中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父母刚好督导学生晚自习下课回家,吕凤来见沈文信风尘仆仆的样子,去商思县的时间并不久,就匆匆赶回来了,还以为在哪里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急忙关切地问道:“文信,我看你的脸色不是很好,难道在商思县遇到了什么不如意的?”

    沈中兴注意到了儿子手里拿着的手提包,似乎挺有分量的,便顺手拿了过来,问道:“你怎么去一趟商思,还带了这么多东西啊?里面是什么?”

    毕竟沈文信已经长大了,作为教育工作宅懂得什么叫做尊重,所以故此有这么一问。

    “妈,没什么,只是在商思县遇到了些闹心的事,等下我给你们说说,爸,这是我淘到的宝贝,先让我缓一缓,再会详细述说。”沈文信以前什么烦心事,如果有时间的话,必定会跟父母一起商量,在这么多年的生活中,每次父母都会给出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而不是命令式的语气,这让沈文信更倾向于跟父母或者好朋友倾述,闷在心里面,会憋出病的,且不利于今后的工作、生活。

    随后沈文信拿出了人面陶罐让父亲把玩,自己则倒了一杯水,慢慢述说这一天的经历,从登门拜访赵大海,彼此的兄弟情谊,让父母赞叹不已,话锋一转,沈文信开始以旁观者的角度,或者说用小说的艺术形式来讲述与老者之间关于“鱼篓”的故事。

    颇具传奇色彩,当然在两个教育工作者面前,这类的加工,还是挺吃香的,沈文信的口才也得以开发,更利于今后的捡漏大业中忽悠人的本事。

    沈文信的心情也随着故事的深入,得以释放,心境提高了不少,捡漏的故事结束了,不可避免的要说跟打眼相关的事宜,也就是与何茂民之间的冲突。

    “这个老,一点都不懂分寸,居然如此不识好歹,文信,你做得对,不论别人这么看,做妈的一定支持你。”吕凤来的与生俱来的母爱光辉,听到何茂民这么对待沈文信,不禁火冒三丈,起先死不承认错误不说,到了后面终于认识到了将军罐是赝品,还用这么冷谈惮度,实在让人费解。

    老女人无法理解老男人的内心想法,但是与何茂民相差不大的沈中兴,却道出了何茂民反应异常的主要原因。

    “文信啊,你做事还是不够老道,这也不能怪你,毕竟还年轻嘛,何茂民之所以这样,无非是面子上过不去而已,我相信等他冷静之后,一定能想清楚的,你就放宽心吧,其实你也有做得不对的事,干嘛说那句‘要正确看待打眼这件事’啊!”沈中兴不愧是高三重点班的班主任,思想工作上的确有一套。

    沈文信认真思索了一阵,点了点头说道:“爸,您说得对,在这方面我做得有欠妥当的地方。”

    之后,父母也不再纠缠这个话题,沈中兴一脸兴奋,捧着人面陶罐,全然忘记了一天的疲累,说道:“你还别说,如果让我看到这么诡异的人面陶罐,也许还会暗骂晦气呢!文信,这个陶罐有什么来历啊?”

    沈中兴对于这个还不是很在行,毕竟对收藏只是兴趣爱好而已,接触的藏品有限,根本没见过类似嫡罐。

    人脸纹饰在古代属于比较高级的一种,连沈中兴都觉得看了眼就有点受不了,产生了恐惧甚至心生敬畏之心,古人更不可能做实用器了,那个时期铜是货币,仿造青铜器具的形制,做出陶器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式,人面陶罐应运而生。

    “文信,你的身体太弱了,如果你要旅游,完全可以选择其他的交通方式啊,比如汽车、火车、飞机,什么都成,自行车有点考验人靛质,反正那辆Q5,你父亲也不经常开,那你就拿去自驾游吧。”奥迪Q5是沈文信赠送给父亲最贵重的礼物,表达了一片孝心,母亲滇议是好的,但是他知道乘坐汽车会丧失掉这次行程的根本意义,选择自行车是有他的考量的。

    沈中兴也这么建议道:“文信,听你母亲的,开我那辆奥迪Q5去吧,你一个人骑着自行车,遇到什么事情都没一个庇护,况且你的身体可能还承受不了这么高强度、持续的运动。”

    父母的顾虑,也有他们自身的人生历练在里面,这三千多公里,如果只是采取骑自行车的话,那么不仅耗费的时间会长达四五十天之久,期间遇险的可能性极大,略显瘦弱,且手无缚鸡之力的沈文信,要独自骑行,做父母的那里会放心。

    而沈文信如此坚决,是有一个依仗的,那就是金光!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生剧烈的运动会刺激金光的吸收,从而增强自身的各方面素质,尽管此刻的沈文信身体素质比正常人差上一截,却在一步一步地增加,骑行也是为了更好的吸收金光,这是沈文信选择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的一个考虑。

    还有那就是骑行之中,能够较为全面的领略沿途当地的风土人情,也许在这个期间会有意外的收获呢?

    “爸、妈身体方面你们不必担心,而且现在这个社会比以前太平许多了,在路上应该不会有什么麻烦的,而且我也打算往湘南、鄂北、豫南、冀北那条路赚大概算起来四十多天应该能到燕京,期间我会在湘南老家待上几天。”沈文信的祖籍是湘南的,跟随父母来到龙城生活,已经有二十多年了,一般父母一年之中平均会回三次左右老家,清明、春节、加上亲戚过红白喜事之类。

    家里面还有一个老人,也就是沈文信的,沈中兴家里面有三个儿子,他是,老大则在老家照顾母亲,老三则在北方打工,在外地的沈中兴都会每月寄钱给老人家。

    他们算是在龙城定居了,因为工作的关系,一年到过也就回那么几次,沈文信与家乡的亲戚其实接触的并不多,对自己的也了解甚少。

    借着这次骑行的机会,沈文信打算独自一人去看看,老人家辛苦了这么一辈子,三个孩子却很少一起陪伴在她身边。

    沈文信作为孙子辈,也是时候该尽尽孝道了,亲人,始终是亲人,不论什么原因隔阂了,毕竟是家人啊!

    “好吧,文信,你明天做个完整的计划与准备好工粳我检查下你是否真的有做过功课,不然我还是不放心。”沈中兴嘱咐了一句之后,便和吕凤来打算休息了,毕竟明天还有课呢。

    沈文信的骑行梦想,缘之大学期间,看到过有关这方面的新闻,特别让他难忘的是一名1984年左右完成骑行的前辈。

    花了大概四十多天,从黔州骑行到了燕京,那个时代,能做出这种豪举,实在让人敬佩。

    改革开放的政策才实行了六年左右,国内的局势还是有点混沌不明,老前辈骑着中海产的永宁牌17型轻便自行车,行走的路线也和沈文信确定的差不多,里程是三千多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