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太平天国古庙

作品:《摸宝

    沈文信与苏城方面谈妥了价格,便由陈黎导游带着游览侗乡风情,出了大门,陈黎说道:“沈先生,您是自驾游的吧?我毛司有规定,单人导游的话,不提供交通工具。”

    “先生,先生什么的,未免太见外了,反正我估计你也不喜欢我叫你,这样你看行不?我虚长你几岁,你叫我沈哥,我叫你陈妹如何?或者直接以名字相称。”沈文信还以为陈黎会选择后宅没想到她嫣然一笑,说道:“沈哥,行了吧?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有人在双方称呼上商量的。”

    “呵呵,这并不奇怪,一个合适的称呼,利于后续陈妹你的工作嘛,你也不想一整天都处在压抑的环境吧?不觉得我们之间的称呼改变了,显得轻松了许多?”

    经沈文信这么一说,陈黎这才发觉,双方的年龄差距不是很大,没有所谓的代沟,卸下了这层负担之后,陈黎顿感轻松,其实每次导游,他都极为谨慎,生怕自己的失言不仅会失去工作,侗乡县的城市形象也会受到影响,作为侗人和导游,肩负了宣传本民族的风俗文化,容不得半点马虎。

    年纪尚轻的陈黎,这些日子精神压力极大,与沈文信这么一接触,解开了多日来的心结,不免对沈文信产生了一丝好感。

    “是啊,那么我们就以朋友的身份游览下侗乡吧,沈哥,你有车?”陈黎的语气转换了过来,不再是那种官方式的导游口吻,两人似认识许久的朋友或者同学一样,沈文信其实一开始也不想雇佣导游的,只是对侗乡不熟悉,胡乱逛的话,会浪费很多时间,找个本地人还是比较靠谱的,这种轻松的氛围,自然是沈文信求之不得的。

    沈文信直截了当地道:“没,不过,你不介意的话,我们两个可以骑单车,这次我是顺道来侗乡县,总的路线是骑行至燕京。”

    “沈哥,我没听错吧?你从龙城骑单车过来的?还准备去燕京?”陈黎一副惊讶的模样,对这方面的新闻,其实他也听过一些,却并不了解如今骑行在国内已经很流行了。

    “是啊,你没听错,可以的话,你就坐在后面,我们骑单车游侗乡。”

    两人走到在了自行车旁爆陈黎一脸疑惑地道:“没后座啊,不如我们租赁个双人的自行车?”

    “没事,我上楼取零件,后座几分钟就安装好了。”沈文信说完,急匆匆回到房间,从行囊内拿出后座的零件,也就是安装几个螺丝的时间。

    之所以配置了后座,是考虑到有时候体力不支的时候,可以把行囊绑在后座,那么自身负重就会少许多,正巧用上了。

    陈黎坐在后座,两人并没有什么肢体上的接触,所以陈黎也没说什么,既然雇主要求骑行,作为导游的还有什么可说的,而且他也觉得骑车的话,更好游览侗乡的景点。

    一上路,沈文信就闻到了淡淡的洗发水混合了体香的味道,十分让人愉悦,伴随着车轱辘的移动,后座处,陈黎身上的饰品发出“铃铃”金属碰撞的声响,使得沈文信行进途中,成了关注的焦点,一时间有点不适应。

    陈黎的装饰实在有点太高调了,好在身处的地点是侗乡,不然搞不好会被围堵拍照了。

    “我说陈妹,你工作的时候总穿得这么隆重,而且我看你那个银饰起码有二十多斤吧?不累?”

    “公司要求的,我也没办法,这个不是纯银的,而是一毛钱硬币融的……”也就是说这身饰品的材质并不鼠金属银,而是钢芯镀镍。

    沈文信暗骂无良旅行社,这么折腾如此出水芙蓉的美人儿,说实在的沈文信遇到美女的次数没多少,无非是惊鸿一瞥亦或者电视上的人造美女,与其有接触的女人,实事求是地说,都不咋地,陈黎是难得一遇的少数民族美女啊!

    “一百年?”

    “再加一倍,两百多年了啊。”

    “哇,那县里面的投入肯定很大了,为了发展旅游景点,下了不少的气力啊。”沈文信猜测肯定是那个时期的某个领导为了政绩,下了不少的血本,不过这也旅游们提高了一个就近参观侗族文化的机会嘛,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一边聊着有关侗族文化的事情,不知不觉两人登顶了,这个时候不是旅游旺季,来登顶的人并没有多少,因此楼顶只有沈文信和陈黎,孤男寡女在一个狭窄的空间,产生些想法也是正常的。

    楼顶的空间大概也就4平米左右吧,眺望着四周,侗乡县城的全景一览无余,沈文信看到了对面奠王寺,按照建筑的风格来说,应该是佛教寺院。

    沈文信疑惑的是,为什么太平天国时期的寺院会是佛教呢?而不是拜上帝教?估摸着当时肯定供奉的是洪秀全之类的,倒了后来,太平天国覆灭了,自然而然的供奉佛了,这也是历史原因吧。

    佛教在国内还是挺吃香的,所以香火方面不用担心,这也是天王庙留存至今的原因。

    沈文信四下瞧了瞧,狭窄的柱子四周,刻满了“某某到此一游”十分的不堪入目,这种景象也只有国人才做得出吧,歪歪扭扭的字体,显然平均年龄都很小,也不排除是成年人一时兴起留下的。

    “素质啊,素质。”

    国外的一些景点内,也有一些国人的“墨宝”存在,对于外国人来说,国人被列入了最不受欢迎的旅客行列,着实有点悲哀啊。

    撇去这个有点揪心的事情,沈文信拿出了手机,说道:“陈妹,我们有缘一起游览侗乡鼓楼,留张照片怎么样?”

    “好啊。”陈黎对此并没有反感,沈文信定好了角度,略微一靠近陈黎,两人微笑着拍了几张照片。

    “谢谢。”沈文信礼貌地说道,两人相处的时间并不长,合照的要求还是有点唐突,也不知道什么原因,陈黎鬼使神差地答应了,拍完了才觉得有点不对劲啊。

    “不用谢,我们是朋友嘛。”陈黎只好这么说,却不明白,一缕情愫在双方之间衍生了,只是两人都不知道而已。

    双方接受的都是传统的教育理念,家庭的影响下,使得陌生人之间就算有好感,也不会第一时间表达出来,和西方则是完全不同的,人们的表达情感的方式,含蓄许多。

    而且沈文信和陈黎都是年轻人,有所顾虑也是正常的。

    拍完了照片,沈文信在下楼的时候说道:“陈妹,我们先去天王庙祭拜下吧。”

    “没问题。”

    沈文信、陈黎随后慢慢下楼,狭窄的楼梯,使得上楼相对容易,下楼的难度却加大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