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湘山寺

作品:《摸宝

    一大清早,沈文信与陈黎乘着天还没大亮,便匆匆离开了邢安,两人一狗,依然是各自骑着自行车、摩托车,按照昨天的计划,前往诠州,距离大概是60.6公里。

    按照沈文信、陈黎的速度还能赶得及在当地吃早餐。

    在途中,陈黎特意让小黄跟着跑一段路,主要是一直坐在摩托车踏板的窄小空间内,怕小黄不舒服,而且早上也该晨练下,昨天啃了这么多骨头,再这么下去,以后跑不动了,不利于健康。

    矫健的小黄,紧紧地跟着队伍,显然流浪狗生涯,让它适应了公路上的奔跑节奏,一副游刃有余的模样。

    陈黎腾出了空间,心情放松了一些,昨晚放狗伤人的事情,还是让陈黎极为不安的,在邢安的地界,人生地不熟,遇到群体伤人事件,根本没有应对之铂现在想起来还有点后怕。

    “沈哥,这次我们在哪歇脚啊?“

    “嗯,我们早上10点多会到一个叫做诠州的县城,主要会去几个景点吧。”

    “什么景点呢?”

    沈文信随后把查询过的资料复述了一遍。

    有马路江、卢家桥、渡星园、黄毛岭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已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洮阳县城遗址、梅子坳汉晋古墓群、柳山书院等。主要风景点有:湘山寺、天湖水库群、三江口、炎井温泉、龙岩洞、燕窝楼、语录山等50多处。

    沈文信选择用一天的时间浏览几处,比如湘山寺、梅子坳汉晋古墓群等一些历史悠久的地方。

    “你说的那个寺庙,到底什么来历啊?和天王寺相比怎样?”

    “湘山寺始建于756年唐代高僧无量寿佛创建的,据你说天王寺是清末时期太平天国建立的,相差了一千多年啊。”

    “好古老的佛寺哦。”

    “是啊,历史上曾经被宋代的皇帝五次加封,并且宋徽宗亲自膜拜过。”

    “宋徽宗?好熟悉的名字啊。”

    “影视剧经常出现的,比如水浒传、岳飞传之类的,是宋代艺术造诣最高的皇帝,书法、绘画都极富大师风采,可以这么说,他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却是一个大师级别的书法大家,创立了‘瘦金体’。”

    “哦,我想起来了,就是那个昏君对吧,好像被金军掠去北方了。”

    “对,就是那个赵佶。”

    一旦一个人通篇都是赞扬,那么不可避免的肯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事情,也许康熙的一生并不是这么令人称道的呢?

    沈文信神游万物之际,对历史愈加了解之后,便发现留存后世的文献,其实有诸多的疑点,要探究某个朝代的真实面貌,还真要“穿越”一番,不亲身体现,哪里知道真相呢?

    此刻陈黎轻轻推了一把沈文信,然后指着不远处崖刻附近,说道:“沈哥,有一个僧人在那雕刻什么呢,要不要去看看?”

    “喔?开开眼界也不错。”陈黎牵着小黄,绕过了这里,到别处游览了,主要是小黄的动静过大,怕打扰僧人的雕刻。

    沈文信先行一步,轻声轻脚,靠近了一名身穿灰褐色僧袍的老和尚,只见他极为专注地用貌似黄杨木雕刻着一尊佛像,看样子准备大功告成了。

    沈文信一直在那如松木一样,伫立在旁,呼吸都尽量放低,毕竟这是是佛门重地,必要的安静是对佛祖的尊敬。

    一个小时左右,陈黎逛了一圈的其他湘山寺的景观,回过头来,沈文信还是那个动作,连移动都没移动。

    一尊精美绝伦,栩栩如生,庄严宝相的观音雕刻完毕,老和尚转过脸,对着沈文信说道:“施主,你已经站了一个时辰了,不累?”

    “大师的雕工精湛,鬼斧神工,晚辈看了一个时辰只是入迷,并不累。”

    “哈哈,看来施主对木雕颇有兴趣,难道也深通此微末之道?”

    “大师不介意的话,我试一试如何?”沈文信看到旁边还有多余的黄杨木,一时兴起,打算刀雕刻。

    这名老和尚似乎并不在意,一副自便的样子,在旁边为观音神像抛光,沈文信则了一个比较奇异的状态。

    凝神聚气,脑中有了一件作品的轮廓——弥勒佛。

    沈文信以前从未学习过木雕,黄杨木地性,极其适合雕刻人物,所以黄杨木的雕刻范围在如今被限定了题材,大多以神像为主,观音、弥勒佛、关公之类的是常见的黄杨木雕的作品。

    也不知道怎么了,沈文信突然心血来潮,打算雕刻一把,又过一个小时,一件不逊色于老和尚雕刻的观音神像出现了。

    弥勒佛的神态活灵活现,盘坐的弥勒佛,表现了一种意境:“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好,好,后生可畏啊!施主难道是朱子常大师的后人?其雕工似乎传之伦仙之手。”老和尚这话一出口,沈文信顿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原来之所以会木雕技艺,全是来自那尊出自早年间朱子常雕刻的关公神像,吸收了金光的沈文信,附带学习了这项传统的木雕技艺。

    而且看样子好像是传承朱子常的技艺,达到了与老和尚比肩的程度,应该介于业余、大师之间,属于专家级别的吧?

    “大师过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