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搂货

作品:《摸宝

    开业第一天,沈文信的家当基本掏空了,对于摸宝行来说货源始终是一个问题,考虑到这一点,他想到了“搂货”,这逝玩店的行话。

    古玩行商户们相互将对方的货拿走代为销售,即为“搂货”。近百年来行内人士没有发生“搂货”不守信用之事,形成一种行业的传统规矩。

    而与沈文信熟悉的古玩店商户老板,就属丁立名了,他在这一行做了这么多年,店铺内的宝贝肯定很多,拿些来代销,应该是乐见其成的,毕竟轩名古玩店的位置是在东街,沈文信的摸宝行在市中心,地段上的差距可以避免恶性竞争。

    “对,找丁立名搂货,看他怎么说。”沈文信对这方面不是很熟悉,打算晚上约见丁立名,在饭桌上有些事情好说一些。

    沈文信为了庆祝开业第一天营业额突破一千五百万,吃了一桌子的名贵菜肴,四人吃得差点撑破了肚皮,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尽管大伙都敞开了吃,可上万的大餐分量充足,四个人难以一次性消灭完,剩下了差不多一小半的菜。

    浪费一直竖内某些大款和暴发户炫富的手段,沈文信只是觉得这次赚了这么多,大家的功劳应该给予表彰,红包、大餐等于是摸宝行的福利,提升员工们的积极性。

    他也是第一次享受上流社会经常吃的鲍参翅肚,对于土鳖来说,美味珍馐的滋味到底如何,也无法真正意味地品鉴出来,随大流胡吃海喝呗。

    “沈哥,这些是不是打包回去啊?晚上用火锅煮一下就成了。”陈黎略显雄地说道,沈文信觉得这么浪费,有悖最近的风气,便说道:“杨宇你叫服务员把这些都打包了,晚上你们在店内吃。”

    “好的。”

    沈中亦回过头来说道:“文信,你晚上不回店了?”

    “是啊,六叔,我打算和丁立名商量下搂货,你也知道这次我们开业之后,出售了大部分的宝贝,藏宝室已经没货了,一时半会,我也备不了这么多货,所以想跟轩名建立互相兜售的合作关系。”

    “搂货这个词汇,我也听杨宇提起过,在古玩这一行是一种惯例吧,与丁立名接触的话,多长一个心眼,总没坏处的。”

    “六叔告诫的是。”

    沈文信对于长辈的话,向来都是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六叔说得也没错,丁立名这个人,并不是表面看起来这么和蔼可亲,照顾晚辈后生的老前辈。

    古玩行当,尔虞我诈的现象并不少见,双方有了一定的利益纠葛,那么必定会有矛盾,防丁立名一手,于他于摸宝行都是没坏处的。

    当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坦诚也是至关重要的,沈文信也并不会总是抱着戒备的心理,在不触及底线的情况下,他与丁立名还是不错的朋友。

    如今要建立搂货的关系,事先说清楚,那是很重要的,沈文信可不想再次上演散伙的情况,那是与易小军合伙之时,利益分配上没达到一个合适、妥当、恰如其分的模式,致使埋下了隐患,万幸双方之间还没在这方面产生裂痕,沈文信与易小军的关系依然和好如初。

    “六叔对茶道也很有研究嘛。”

    “嗯,这种情景,让我想到了以前……”

    沈文信知道机会来了,便询问道:“什么以前啊?”

    “喝茶,喝茶,这个先不谈。”沈中亦撇过这个话题,把玻璃杯的茶水倒入了茶漏之中,然后快速地用茶漏倒进小茶杯。

    茶香四溢的西湖龙井,让一下午的昏睡,一扫而空,杨宇迫不及待地牛饮起来,沈中亦想要阻止已经来不及了,说道:“杨宇,你这是喝酒啊!喝茶是一闻、二品、三回味,哪里像是这样喝的。”

    “经理不好意思,我口渴了……”

    “六叔,年轻人嘛,哪里懂得喝茶之道,您老就别见怪了。”

    陈黎好在有先见之明,没有一早就喝,学着沈中亦的样子,慢慢喝了起来,然后说道:“比我们侗乡的茶叶差了一点。”

    沈文信说道:“上次我们去得时候,应该是侗乡的新茶,滋味自然比这个好。”

    三人一边喝茶一边谈事,这个时候,来了客人了,看样子并不是买家,而是卖家。

    “坤哥啊,怎么有空来我们摸宝行啊?难道有货?”杨宇上前招待,对这个名为坤哥的似乎很熟悉,原来这是一个铲地皮的,专门到乡下收货,这次听说有一间新开的古玩店,打算把最近收的物件拿到这里首先看看情况。

    “小杨啊,没想到你跑这里工作了,叫你们这的掌眼师傅过来吧,我带了些物件。”

    “好,好,我马上让我们沈老板过来。”

    杨宇说完,走到沈文信、沈中亦、陈黎茶桌面前,解释道:“他在圈子里人称坤哥,是专门做铲地皮的,眼力还不错,收到了宝贝不少,这次好像去北方农村跑了一趟,专门来我们这里,可能是觉得其他古玩店的出价不理想。”

    “嗯,我知道了,让他过来喝茶吧,鉴宝的事,等他休息好了再说。”

    “好咧!”

    沈中亦又拿出了一个茶杯,用茶漏新泡的茶水,倒了一杯,放在空的位置上,陈黎则起身向门面看看,还有人进来不。

    摸宝行第一个过来卖货的人,沈文信自然有些期待,这个坤哥到底有什么宝贝?对于这类专业的人士,基本上难以捡漏,给出的价位也要比较合理,赚一部分的利润就成了,至少要让蒋坤有赚头,建立一条长久的犀这是沈文信一开始的想法,让利于人,建立初步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