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赏玉

作品:《摸宝

    沈文信很奇怪,易小军怎么这么早来到摸宝行,并且带来一个燕京的阔少李铭,所谓何事?难道是有关古玩的?

    抱着这样的疑惑,沈文信亲自斟茶,而其余人则各种忙活自己的了,大厅内根雕茶几处只剩下三人。

    主要也是怕沈文信等人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谈,其余人不敢上前打扰他们,沈中亦清算着账目,杨宇则在柜台里面整理,一大早,众人都各忙各的,并不是无所事事,说明摸宝行逐渐走进了轨道。

    相反陈红则很清闲,一直绕在根雕茶几周围,李铭毕竟是客人不好直说,易小军打趣地道:“蚊子,店里面的美女越来越多啊,这个小萝莉是你新请的?”

    “不是,她是陈黎的妹妹,怎么了,你还想老牛吃嫩草?告诉你,她未满十八岁!小心我叫警察抓你!”

    “哟哟,原来是你小姨子?别这么激动嘛,我只是开玩笑的。”易小军悻悻然地道,他对小女孩没什么兴趣,虽然陈红发育的很好,不过为了下半生的幸福考虑,这根玫瑰刺是摸不得的。

    两人互相打趣之中,沈文信这才发现原来李铭手里面提着一个袋子,拿出一个正方形的盒子,打开之后,一块完整的海绵商,规规矩矩摆放了十多件的一组玉器。

    李铭逐个拿到鉴宝室的大方桌上,沈文信观察了一番,有十六件,有两个属于连体的玉器,姑且算一个。

    只听到李铭用颇为自得的话语说道:“沈老板,这组玉器,我是在国外的小型私人拍卖会买到的,看造型好像是白鹅?”

    沈文信拿着一个造型独特的连体“白鹅”玉器,两头“白鹅”的尾部连在一起,脖子互相交缠,显然是一副恩爱的场面,其余的玉器,或是衔草、栖息、玩乐,整组玉器表现的是某种动物的生活形态。

    白鹅?沈文信仔细研究了一会,得出了一个结论,不仅仅是白鹅的论述是错的,而且这组玉器并不是老物。

    宝箱没有出现,就是一个比较有利的明证,当然沈文信不能以此为论据,这些日子他也是每时每刻都在学习专研古玩这个行当的知识,玉器这方面有一些粗浅的认识,忽悠外行人是足够了,并且沈文信见识增长之后,对动物的形态也有一些基本的概念。

    显然这个李铭没机会到农村走过,这那是白鹅啊!明明就是鸭子!

    最显著地点就是这组玉器的动物都没凸起的红冠,其他细微地征也就没有讨论的意义了。

    “李大少,你这组玉器不是白鹅,而是鸭子……竞拍的时候,有介绍是老物?”玉器这类东西,年份长久是其参考价值高的一方面,最主要的是还是玉质、做工水准方面综合评定。

    李铭回忆了一阵,有些不好意思地道:“当时也没注意听主持人介绍,只是觉得这组玉器很难得,自己颇为喜欢,所以就买下来了。”

    打开盒子,一枚制作精美的宣和古币呈现在众人面前,宋徽宗亲笔书写的“宣和通宝”四个字,以两种字体书写,宣和为草书,通宝为行书,使用的是其独创的“瘦金体”。

    艺术书法造诣极脯李铭刚要伸手拿起宣和通宝,想起了一些古玩界的规矩,没有冒昧上手,开口言道:“沈老板,这枚宣和通宝不知贵店是否转让?”

    李铭这个人,别看是一个富家子弟,家教甚严,待人还是比较真诚的,懂得察言观色,在许多城市都结交了不少的朋友,可谓是一个八面玲珑之人。

    如今的社会大部分人都认为富二代是嚣张跋扈、目光短浅、无所不为的社会渣滓,相反大部分的这类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不能说全部是品德高尚、谦虚有礼的人,但是大多数还是在某方面有过人之处的,毕竟他们身处的优渥环境,使得他们能更好地接受令旁人艳羡的教育资源。

    就算傻子,也能学有所成吧?这个李铭可能父辈在商业领域极为有成就,因此受此影响,在与打交道方面造诣颇高。

    至少沈文信从李铭没有质疑宣和通宝真假方面上,可见看出李铭此人并不是纨绔少爷之类的。易小军能与他结交,除了父辈的交情之外,可能也是觉得李铭为人比较对口味吧。

    “李大少,我和小军同岁,既然你叫他易哥了,也不要叫我什么沈老板之类的,这显得太见外了,如果你喜欢的话,这件宣和通宝就按照市场价格成交,算你三十万好了。”这枚宣和通宝是沈文信在步行街某处,诓骗一名算命先生,以两千买下的,虽说三十万比他估计的三十五万少个几万,不过结交了李铭这类的富二代,还怕没机会赚钱?

    让利于人,实现双赢,诚信经营,一直是沈文信坚持的理念,如同上次让利于一名资深包袱斋,虽然短期上没有什么作用,长期的话,通过他的嘴,基本上会影响其圈子的包袱斋,利于沈文信的摸宝行树立一个标榜,这样的话,摸宝行的名声会与日俱增。

    本身来讲,古玩店的名声好坏,也跟收入有着正比关系。

    “三十万?太少吧,这类古币很稀罕,如果放在拍卖行,遇到我父亲那类的竞拍宅搞不好几百万都有啊,三十万太少了……”

    李铭这个人还真的不缺钱,父辈的资产在几十亿左右,每个月得零花钱都是以百万计算的,三十万买一件真品的宣和古币,父亲喜欢的话,给了上千万的银行卡也不是没有可能。

    身价高了,自然会对金钱不是很看重,易小军明白李铭的心理,出言说道:“李老弟,既然蚊子都这么说了,三十万就三十万吧,他的个性我知道,估计是觉得你对他脾气,有意结交你这个朋友。”

    “李老弟,你就别推辞了,如果觉得不好意思,以后常来摸宝行照顾我的生意就成了,这是我的名片,有空找我玩,大家都是同龄人,不必拘束。”

    “哈哈,沈老哥如果是这么说的话,那这件宣和通宝我是买定了,你这个朋友我也交了,易哥你这个哥们真够义气。”

    易小军对沈文信竖起了大拇指,十分自豪地道:“那是,你也不看我是谁。”

    李铭确定了成交意向之后,写了一张支票,交给了沈文信,既然是易小军带来的人,沈文信也没检查支票的真伪,交给了沈中亦。

    公事解决了,三人开始闲聊品茗,不一会儿倪秉正过来上班了,摸宝行正式对外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