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白醋点豆腐

作品:《摸宝

    参加完了陈红的家长会,沈文信算是不负所望,为陈红挣了不少的脸面,好不容易来一趟龙城高中,沈文信顺带回了一趟家。

    刚打开门,他的房间传来了朗朗读书之声,沈文信一副欣慰之色,看情况父母还在开家长会还没回家,毕竟高三的家长对自己儿女在这个阶段的学习极为关注,与一众老师的交流肯定很长,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振风,在背书?”沈文信听陈振风断断续续念着一则文言文,好像对这则出自《永州八记》的捕蛇者说,还不算熟练。

    “咦,文信哥今天怎么有空过来啊,是啊,我在背书,沈老师让我今天早上背诵下这则文言文,可是,您也知道,我对古文的基础很薄弱,不太理解里面的意思,死记硬背下来,只能默读一小段,我还是太笨了。”陈振风有点沮丧地说道。

    沈文信鼓励道:“振风,一步一步来,不要着急,首先不要理会文言文表达的思想,先一句地一句背,然后连贯起来,通篇背诵了,再理解其意思,心无杂念,只管死记。”

    陈振风是没有一点古文基础,要理解这篇文章,还是要一步一步来,理解虽然能够更好的记忆,那是对于有基础的人来说的,如同孩提学步,会跑了,自然会赚他已经越过了理解的阶段,那么死记之后,再理解,相对容易一些,可能沈中兴也是课程繁杂,这些基础的基础,还要手把手指导,确实有点为难。

    “我试试,先背完了,再对照注释理解。”

    陈振风不再纠结其他,专心背诵,一大早上其实已经颇具效果,只是还在考虑每一句的意思,导致进度缓慢。

    沈文信在旁边站了许久,陈振风通读了几遍左右,盖着书本,默读了这篇文言文。

    “好样的!振风,你再念几遍,加深记忆,然后对照注释理解。”

    “嗯,多谢文信哥指点。”

    陈振风信心大增,又读了几次,这则文言文牢牢地记在了他的心里面,随后对照注释理解,对文章的理解力大为加强,基本上知道了全文的意思,身心一下子就愉悦了许多,整个人不再是的状态。

    习惯性看了看电子钟的时间,里面不仅有时间,还有日期,陈振风突然想起了什么,对沈文信说道:“文信哥,今天是我姐的生日!”

    “哦?怎么你姐一点提示都没我啊?”

    “她人就是这样,别人的事情和生日记得比任何人都清楚,一到自己的,则选择性遗忘了。”

    “原来如此,看来要送份大礼给你姐姐了,对了,你姐喜欢吃什么?”

    “豆腐!以前我妈自制的酸浆豆腐她最爱吃了,不过近些年父母年迈了,所以豆腐也就没做了。”陈振风也极其怀念当初酸浆豆腐的口感。

    沈文信诧异不已,酸浆这个词汇还是第一次听说,有点不理解地道:“酸浆能点豆腐?我只听说一句话,叫做‘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现在做豆腐一般是石膏豆腐、盐卤豆腐居多吧,怎么还有酸姜豆腐啊?姜汁能点豆腐?”

    “哈哈,不是生姜的姜,而是水浆的浆,也就是豆腐沥出来的水,俗称酸浆,要经过发酵的。”

    “哦,那我没酸浆水,怎么做这个豆腐啊?”

    “白醋点豆腐咯,做好之后,沥出来的就是酸浆水了,以后可以循环利用,这种豆腐比其他化学试剂点的好吃多了。”

    “嗯,那我做这个豆腐给你姐姐吃……”

    沈文信也是一个实干派,既然想到了就要去做,不过此前要到网上查询下资料,拿着他送给陈振风的电脑,沈文信搜寻着白醋点豆腐的做法,还别说真让他找到了。

    用纸抄上了制作重点,沈文信立马跑到了附近的超市来一番大采购,豆浆机、黄豆、白醋、纱布……

    一应俱全,只是还差模粳这个地方没得买啊,需要到网店上买,大概40多块左右,只是今天是陈黎的生日,过几天那赶得及?

    故此沈文信在学校周边找了一块木板,比照模具的尺寸,向门卫借了一些工粳开始敲敲打打起来。

    以前没做过木工的沈文信,这才体会到了劳动人们的伟大,钉钉子的时候,很多的时候敲到了手指,左手的无名指、大手指都被殃及。

    不过最终还是做出了一个长方形的小模粳还附带做一个木盖,虽然还许多地方与实际设计上有所偏差,但还能够使用。

    模具做好了,压制豆腐的工具算是搞定,沈文信回到了家里面,这个时候父母回来了,看到沈文信大包小包的样子,还一副气喘吁吁,挥汗如雨的样子,十分奇怪。

    沈中兴说道:“文信,你这是把超市搬来了?买这么多东西做什么,还带了一个制作低劣的模粳干什么用的啊?”

    “额,老爸,今天是陈黎的生日,为了给她惊喜,我打算亲手制作豆腐。”

    又是一个漫长的等待,沈文信抱着极大的期待,打开了盖子,抽出了纱布,把压制好的豆腐,放在干净的盘子内,一块颇有卖相的豆腐成型!

    沈文信如同一个小孩一样,极为希望有人赞扬他的成功,看到父母都醒了,便捧着盘子,拿到了大厅内给众人看。

    “爸、妈、振风,我有生以来第一块豆腐制作完成了!”

    沈中兴看了看豆腐,还蛮结实的,富有弹性,至少外观上和超市、菜市场的没上面不同。

    “不错,看来以后要叫你为沈豆腐了……”

    “不对,应该是豆腐大师。”

    沈中兴、吕凤来高兴地合不拢嘴了,沈文信会做豆腐,这是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至少在他们看来,从来没做过农活的沈文信,与制作豆腐根本扯不上关系,而且听他六叔的估算,如今的沈文信身家都是上千万了,能够放下身段,做豆腐,实在难能可贵。

    陈振风也赞道:“文信哥,这卖相的确不错,你打算用来煎炒,还是直接趁热拌酱油或者辣椒酱吃啊?”

    “先蘸酱尝尝,我去切几块让各位品鉴一番。”沈文信能够明白为什么餐饮行业,主厨、大厨级别的多是男性的原因了。

    主要是男人喜欢专研,对炒菜看来是一种艺术性的创造,全身心地投入,相反女性对下厨有一种排斥感,经常炒菜,已经把它当做敷衍式的任务,这也导致了做菜时候的心情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如同沈文信的母亲,几十年来的做菜生涯,味道都是一个样。

    不是说吕凤来做得不好吃,而是重复了一个味道,吃久了会腻歪,相反沈中兴却具备一定的进步,每一天都在进步,做菜的手艺与日俱增。

    沈文信到厨房切好了豆腐块,拿了几块和一碟酱油,端到了大厅让“评委们”鉴赏。

    吃下去之后,众人的脸部表情都落在了沈文信的面前,沈中兴、吕风来带有主观的色彩,齐声说好!而陈振风细嚼慢咽,一块豆腐足足吃了几分钟,最后说道:“文信哥,你要实话还是假话?”

    “废话,当然是真话啊!你想你姐姐吃的豆腐不合口味?如果那里不对,我好改进。”

    “实话说,你做的豆腐真不错,只是有一点遗憾,那就是有点酸味,这种酸味可以在炒菜的时候,放佐料的时候覆盖,但是这么吃的话,酸味还是很明显的。”

    “这样啊,可能是点得时候白醋量多了一点,下次我用酸浆点,应该不会有这种味道了。”

    “嗯,我想也是,这次有了酸浆,晚上的时候应该发酵好了。”

    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答案之后,沈文信也自我回忆了下,制作工序上的不足,保证晚上制作的时候不出什么岔子。

    然后对父母说道:“今天下午,你们还有课?”

    “没了,早上是家长会,下午留给了学生和家长聚餐,所以我们做老师的自然也放假了。”沈中兴一副轻松地道,吃到了儿子亲手制作的豆腐,那种满足感,难以言喻,口齿留豆香啊!

    “嗯,我炒一个豆腐干炒辣椒,一会儿就好。”

    沈文信说完,把剩余的豆腐全部用来炒菜,忙碌了一会,出炉的新鲜豆腐炒出来的菜,使得众人食欲大增,大饱口福啊!

    确实,加了调料之后,稍微的酸味掩盖了,可口的豆腐干,使得人的味蕾极为愉悦。

    做好了这一切,沈文信打了一声招呼,离开了家,驾驶着红色悍马H1前往市中心,打算去给陈黎买一件生日礼物。

    自制豆腐表达了自己的一片诚意,还要附带下女人喜欢的金银首饰之类的,沈文信有了些钱,能力达到了购买奢侈品的地步,也不必要遮遮掩掩,何况他对陈黎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大家都看在眼里,几万的什么首饰都根本不雄,对心爱得人,沈文信一直很大方。

    他们之间结婚也就是迟早的事,之所以现在没有立即结婚,无非是还要彼此有个心理准备,陈黎的家人早就把沈文信当做了姑爷。

    从陈振风、陈红的表现就可见一斑。而沈文信的父母对陈黎也是极其满意,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还差一个时间段而已。

    有个心理准备之后,事业步入正轨和平缓的阶段,不需要陈黎提出来,沈文信就会办婚事。

    来到了市区,沈文信直奔珠宝首饰店,买了一条珍珠项链,大概几万左右,让服务员包装好之后,沈文信眼皮都不眨一下刷卡付账,随即把东西放进车里面,闲逛了许多的巷子,现在这个时间段没什么事情做,也不想回摸宝行,以免陈黎看出端默失去给她惊喜的感觉。

    只好让陈振风扯个慌,让陈黎晚上来龙城高中来就行了,不会提及生日庆祝或者是沈文信委托的。

    这是沈文信为陈黎过得第一个生日,他认为要体现出惊喜的成分,当然沈文信还会通知陈红、沈中亦、倪秉正、杨宇等人,图得是一个热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