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调虎离山计

作品:《摸宝

    这件所谓雍正时期的黄地粉彩镂空干支字象耳转心瓶,如果说落款是雍正的,那么就要存疑了。沈文信没有上手触摸,毕竟苏朋是让欧老鉴定,他只是站在旁边看了一会,初步断定了是赝品无疑,完全是低等的仿品。

    欧老上手,鉴定了一会,冷不丁地道:“买得贵不?”

    “一万,怎么不对?”苏朋神色有点紧张,主要是看到这件瓷器比较华美,又是农民工在学校新建的宿舍楼开挖到的,就起了捡漏的心思,没仔细考虑清楚和查询相关的古玩知识,也不还价,一万就买下了,有欠妥当。

    欧老如数家珍地道:“底款的大清雍正年制,已经了做这个器物的工匠,对转心瓶的了解不够,这个器形是当年的督窑官唐英首创的,身处的年代是乾隆年间,那么这个落款就不对了,还有镂空的龙纹,软绵无力,没有气势,画片也如小孩子过家家似地涂鸦之作,整体来看是一件艺术价值不高的低仿,一万的话,亏了。”

    “我就说嘛,你刚入收藏界没几年,出手要稳健些,我估计是那帮农民工故意放一个低仿在你视野范围内,等你上钩呢,宰你没商量!”沈中兴其实一开始也上手看了一遍,总觉得那里不对劲,又不敢确定,所以当得知了沈文信带着收藏界权威的专家过来做客,那么做个顺手推舟,直接拉着苏朋要求欧老鉴定一番。

    果然打眼了!一万啊,对于教职工来说,还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苏叔叔,您别在意,当交学费吧,你也别想着再找那帮所谓的农民工茬了,我看他们分钱早就跑路了,而且估计他们是一帮有组织的团伙,不可能是真正的农民工,也就是冒牌的农民工,职业诈骗的人。”沈文信劝解道,生怕苏朋一时气番想不开,在这里撒泼,胡闹。这就是沈文信误解了苏朋,他的气量还是挺大的,打眼是常有的,要合理看待,一万虽然对他来说很多,权当缴纳学费算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件器物摆放在家里面,远远看上去也是一景嘛,这么一想,倒是释然了,说道:“没关系,我能承受,谢谢您欧老。”

    双方的目的都达到了,宾主尽欢,虽然苏朋有点小失落,也明白捡漏不是这么容易的,便下定专心潜心学习收藏古玩方面的知识,还打算拜欧冠为师呢,却被其拒绝了。

    孙女的班主任他可不敢得罪,拜师倒是算了,经常约出来交流交流肯定没问题,反正欧老也要通过苏朋了解孙女的动向。

    如今欧家上到老,下到小,都对欧丽雯的学习很上心,青华之梦,全寄托于欧丽雯一人的身上,也只有她才有机会。

    只要发挥成长,英语成绩上去了,那么达到青华的录取分数犀完全有可能。

    聊到了晚上十点多左右,沈文信开着红色悍马H1载着欧冠回到了家里面,一直送到门口,才放心,毕竟是自己接过来的,也要安全送到家啊!何况欧老年纪也大了,自己回去的话,容易出现意外。

    直到晚上11点,沈文信才回到摸宝行,查询了藏宝室、巡视了一番周围的情况,便回到了房间内,洗漱睡觉,一直到闹钟叫醒他,此刻早上5点左右。

    这次端正了态度,精神高度集中的沈文信,不会开局不利了,稳扎稳打布局,对面的老者会心一笑,一副了然的样子。

    前五十手两人都下得很稳妥,相比较来说沈文信的谨慎,如临大敌的感觉,老者却淡然了许多,时不时抿一口香茶,沈文信却连动都没动,专心致志看着棋盘,思考对策。

    “小友放轻松点,棋道需要用绣会,慢慢专研,华夏不是有一句谚语叫做‘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吗?”

    “这个我晓得,而且我亲自动手点过豆腐,老先生您知道卤水点豆腐的来历吗?”

    “嗯,传闻逝代华夏先人,无疑中把卤水掺进了豆浆之中,凝固结成了世间上最海纳百川的豆腐,我说得对吗?”

    “老先生学识渊博啊,不过,白醋也能点豆腐,您相信?”

    “哈哈,恕我老朽孤陋寡闻,还真没听说过有人用白醋点豆腐。”

    “在华夏的农村里面,有人用传承几百年的酸浆点豆腐,这种豆腐滑腻异常,入口即化,深受人们的喜爱,那个村的人,每次点豆腐都会取上了年头的酸浆,而酸浆就是一种酸性的绿色食品,与白醋一样都是酸性的,所以酸浆豆腐的做法,无非是首次点豆腐用白醋,下一次则用沥出的浆水,发酵为酸浆,这种纯天然的豆腐,也不知道您吃过吗?”

    沈文信说着说着,下了一手棋,老者还在思考着如何用白醋点豆腐,没料到沈文信已经趁虚而入了,习惯性下了预判的一手棋,刚落下子,松手之后,一看局势,拍了一下膝盖,说道:“小友的计谋果然高明,转移我注意力,调虎离山啊!脯浮不过你以为胜券在握了?”

    “不敢,不敢,晚辈只是尽力而为,局势如何还要等下完才知道,老先生如果想吃华夏独有的酸浆豆腐,改日我亲自做一块送上来。”

    “有心就行,我们专心下棋吧。”老先生失手了一步棋,中盘被沈文信压制住了,大局虽然没有尽在沈文信掌控,其实也就是时间上的问题,沈文信很期待老者如何解脱困境。

    “不能高兴地太早,虽然老先生失误了一步棋,但是目前大势没定,所以要稳妥点。”沈文信步步为营,扎根棋盘之上,黑子犹如铁索横江一样,截断了白子的去路,使得老先生第一次皱起了眉头。

    那步棋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要填补这个空位,需要看收官阶段了。

    沈文信引以为豪的收官能力,让老先生体会到了,不过棋力的差距,在这个时刻终于爆发了,老先生还是一步一步地建立了一个优势,在中盘的时候,沈文信以小比分落败,输了3目左右。

    “老先生棋力之脯令晚辈敬佩不已,中盘的一个失误,居然在收官的时候翻盘了,实在让我难以想象。”沈文信痛定思痛,发现收官并没有出错啊,老先生怎么翻盘的,他现在都搞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