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田丰

作品:《农夫三国

    到巨鹿的时候,队伍中很多人都禁不住放慢脚步,以一种类似朝圣的鞋,仔细打量着这块土地。

    几个白发斑斑的信徒直接就跪了下来,用额头触摸大地。

    辎重车上躺着的很多重伤者也双眼乏起异彩,大贤良师以善治病得神仙号,到了这里,仿佛他们的伤势也要轻上几分。

    对于邓季这个来自另一世的人来说,这里倒没什么不同,他只想领着这些老弱尽快通过这里,再过了南和县,便能插入到赵国境内去,只要在这边不被缀上,郭典也不可能再越境来追杀。

    春光明媚,巨鹿城东南十余里地外,近百人正在大片土地上耦犁(注1)劳作,他们三人一组指挥着耕牛,犁铧所过,一垄垄土地被翻转过来,有妇人孩童跟在后面飞快撒下粟种。

    若按农时,现在才春耕已有些晚了,不过乱世中顾不得这些,不确定野外安全他们可不会轻易出城。

    这片农地边有排杆粗冠茂的老桑,靠树干摆放着些刀武器,道旁停了辆精致的牛车,不过拉车的老牛已被卸下,与它的同类们一起在农地里挥汗如雨,只余车座还在。

    桑树荫下,铺着块藤席,有一位头顶进贤冠(注2)、身披宽袍的中年文士斜卧,文士身前,还有一粉雕玉琢的幼童跪坐得端正。

    中年文士相貌不俗,颚下一缕美须,只是肤色有些发黑,此时他正假寐着,惬意地任春风轻拂门面,幼童却手捧一卷竹简《诗经》,在仔细读道:“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父亲,蘩是什么啊?采之何用?”

    中年文士闭目答道:“白蒿也,其嫩叶可食。”

    听到是吃的,幼童眼睛顿时一亮:“那我怎么没吃过?”

    “却不是精美之物,我等人家,自不用食!”

    幼童早听惯这类回答,小脸顿时一垮,不过父亲向来方严,他不敢再继续纠缠这个问题,只得转问其它:“那为什么和公子回家去,这采蘩的女孩要伤悲?公子家可是有美食的啊!”

    这世界人分贵贱,“公子”的意思,幼童早得父亲讲解过,在他小脑袋认知里,那可是好吃的东西比自家多很多的人。

    中年文士微微一窘,任他再博览多识,也不可能对一个五六岁孩儿讲解清楚为何女子会害怕被富贵公子带回家去而伤悲。

    “主人”

    幸而,不远处山丘上望风的两名健仆疾奔过来,高声呼喊打断了父子对话,倒让他避过这小小窘迫。

    两个健仆跑得甚急,脸上还带着惶恐,文士心中突然一紧,不过下曲阳出现过的纳贼兵已被郭太守追杀到常山去了,听说还绞杀了一个渠帅,想想近期周边各县都没有受贼兵袭扰的,否则自己也不敢带部曲和幼子出来耕种,便略有些安心了。

    蛾贼们没伤人,文士那些部曲都四散逃奔开了,见主人被拦下,便有几个离得近的死命回救,却经不住郭石巨力,被一一攮倒擒下。

    邓季等赶过来,见到犹在牛车里端坐的文士父子,心中便开始盘算用他们爷俩到底能换几石粮食来。

    那幼童胆子甚大,溜着一双黑眼珠仔细打量眼前这些人,文士也是一脸镇定,看蛾贼对邓季态度不同,才微惊讶他的年轻。

    对眼多时,文士才开口道:“八百石换我父子二人,再多,我田家便拿不出了!”

    不论官还是贼那里,这年头铢钱都远没粮食好使,文士是个实诚人,邓季却只道他和后世到农家来收年猪的商贩一般,他前世没少见父亲和那些市侩商贩打交道,懂一点漫天叫价落地还钱的生意经:“你父子俩,一千八百石!”

    “没有!”文士一口回绝:“家中就八百石粮,不愿意的话你可杀我!”

    邓季自然不信,不再理会那文士,手指地上一个被刀逼着不敢动弹的部曲道:“回去禀明你主人家中,我在这里等到明早,运一千八百石粮,二十头牛来,否则准备给他们父子收拾!”

    被指定的部曲胆子却大,梗着脖子顶撞道:“我家主人乃是君子,朝廷里做过官的,说没有就是没有,还会骗你不成?”

    邓季一怔,疑惑问道:“做什么官?”

    拒绝过邓季后,文士将幼童搂在怀中,就在牛车中闭目安坐不动,一副等死的模样,那部曲昂然答道:“侍御史!因主人见不惯朝着污秽,才促回乡的!”

    邓季虽到东汉十余年,很多官职却都还没弄清,只得转头请教韩齐:“子义,这官做啥的?”

    “受命御史中丞,分掌令曹、印曹、供曹、尉马曹、乘曹,秩六百石!”

    邓季还是不太明白,不过从俸禄看,和县令相同,比县长要脯其级别也就明白了。

    文士还是不肯说话,邓季便不去自找没趣,又问那胆大的部曲:“你家主人叫什么名字?”

    部曲瞅了牛车内一眼,犹豫道:“我家主人年少举茂才,郡县知名,人称元皓先生!”

    “元皓先生?田元皓?”就凭邓季粗略翻过一遍《三国演义》的水平,刘关张赵这些在其中篇幅多的大名人还能记住表字,其余人等那会记得,他摇:“不认识!”

    还是文士自己说破天机:“鄙人田丰,下人无状”

    注1:耦犁,二牛并耕法,需要两人在前牵牛,一人在后扶犁,因此通常是二牛三人一组耕作,所用犁为直辕犁,犁完一趟后掉头艰难,因此比不上后世的曲辕犁。

    注2:进贤冠,前高七寸,后高三寸,长八寸,公侯三梁(梁即冠上的竖脊),中二千石以下至博士两梁,博士以下一梁,为文儒之冠。汉代的头冠是区分等级地位的基本标志之一,史学家认为有16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