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良医

作品:《农夫三国

    朝阳初升的时候,一支足有六百余人的队伍从蠡吾县城出来,缓缓往北行。

    这是一支商队,如今世道不宁,到处都有大小贼人,有的甚至灾时为贼,平日为民,在这种环境下,为保路途平安,其中大部分人都握着明晃晃的武器,当然,若遇到大队人马,也抵不得甚用。

    骡马背上驮运的货物都是上等丝绢,这些华丽的物事深得边外异族喜爱,商队将它驮运到边地去,换取当地马匹、貂皮等物回来再贩卖,一趟来回便是三四倍以上的利,若非如此,可没人不顾性命出来跑商。

    这支商队的主人姓苏,南阳人,年近半百,跑商已有三十年了,这时候,他正开口与中途搭伴的一名少年文士攀谈着:“我们本从河内来,若不是黑山贼猖獗,绕路走巨鹿、平安、中山这条犀早到了涿郡,这世道,便我等商贾之徒也难混迹,不过若非如此,也无缘得识足下这般俊杰。”

    这少年文士只得十八九岁模样,面容清秀,只是此时双眉紧锁,面有忧色,驾马紧伴在一辆牛车旁,在他后面,还跟着四五名部曲随从,他们是在蠡吾遇上商队并与之同行的。

    旁边牛车上有厢,其内时有妇人咳嗽声传出,每一次听到都要让少年关注,咳嗽的妇人是少年母亲,除此外,他的妻子也在内。

    听到苏姓商人的话,少年文士随口道:“啊?哦!多谢多谢!”

    这少年分明没听清自己在说什么,姓苏的商人微有些尴尬,只是人家年岁虽轻,毕竟是士人,看不上自己这等商贾也是有的,且他母亲重病中,此行往安平国寻医又不成,无心搭理自己也是常情。

    商人很善解人意地自己替少年解了围,想着能认识这样的人物乃是自家荣幸,又鼓起劲对少年道:“我行商多年,也知天下名医甚多,足下孝心可嘉,四方仔细寻访,定有所得!”

    这话终于引得少年关注过来,他冲商人感激一笑,又回头对牛车道:“苏老丈的话,阿母可听到?这病终究可治,阿母切勿挂怀才是!”

    车厢里又咳过两声,旁边有人忙替她轻抚胸腔,待平下气来,老妇人才弱声道:“不挂怀,我儿也不要挂怀才是!”

    过了一会,老妇人又缓缓道:“直打去岁你成了亲,便是今日死了,我也别无牵挂,媳妇儿是个贤淑的,只是这病拖累了她!”

    牛车中又一个女声轻声道:“这是为子女本分,阿母何出此言?”

    少年亦道:“儿虽娶妻,尚未有子,母亲慈恩,当康复常在,让儿孙尽孝,得享天伦才是呢!”

    听这话,车中老妇不由轻笑起来,只是又引得她咳嗽不止,少年忙道:“是儿之过,不该惹母亲!”

    待车厢中咳嗽终停下来,老妇虚弱声音才道:“我最近常梦到你父,想来时日不多,只怕是等不及看你生子啦,生死有命,咱们也别再四处折腾,回无终安心将养就是!”

    每次缠上官兵,并没人肯与其死磕,少年忍不住嘀咕了一句。

    虽有留手,贼人们战力却也不弱,若黑山贼都如此类彪悍,只怕雒(通“洛”)阳城中奠子从此没安宁之日,应该也是贼众中精选出来的,尤其其中一部尽使长戟的,甚是抢眼,每次上前触敌总要勾十余名官兵落马。

    一路跌落的骑士,即便不死也很难再次爬起,多数被贼人们纵马踩成肉泥,让商队中第一次见这般血腥的人面色苍白。

    两军一路厮杀向东北,竟就从这支商队藏身的密林里许外经过,苏姓商人已被吓得心惊肉跳了,若被贼人们发现林中商队,货物保不住不说,能否留得自家等性命都还难说。

    密林外,当先的千余重甲骑兵队伍麾旗被风刮得飘扬开,露出上面的字来,仔细辨认,却是“巨鹿”二字。

    少年不由诧异,暗忖道:“听闻巨鹿重甲骑兵俱是皇甫嵩留下的精锐,国之卫士,贼甚惧之,缘何到中山国来?”

    好在两方都只顾对敌,一路竟过去了,密林中众人稍放下心来,只不敢就此出去。

    小半时辰后,远处又有小队重甲骑护二十余辆马车缓缓行来,看模样仍是贼人,吓得林中人等忙又噤声不语,小翼地观察着。

    这队骑兵俱持刀盾,一路行得甚慢,每见地上有人,必要上前探查一番,未死的都抬上马车,然后停下前行步伐让医匠紧急救治,,竟是在救伤兵。

    贼人医匠医术甚好,轻伤者早已自己寻无主之马走了,地上的伤者大多伤得不轻,少年默数,所见抬上马车十余名伤宅却只两人救治无效,又给扔下。

    待到林外不远处,少年看得更清楚,恰有一嘴里还在咯血的官兵也被抬上马车,卸去盔甲长袍后,那医匠仔细检查一会,取银针在他胸腹上扎过几针,随即在他胸腹上不住轻按,想来是在将错位的肋骨移回去。

    这伤兵不住呼痛,可这时候,他嘴中咯血居然已停住了。

    处理好这伤宅医匠吩咐了一声,队伍再次缓慢前移,不多时,已越过这片密林去了。

    少年只觉得胸中“砰砰”跳得厉害,仿若溺水者最后看见的那根稻草,思量许久,咬咬牙,“驾!”一声吆喝,已打马冲出密林。

    苏姓商人一把没拉住,见少年文士已冲出去了,脸色顿时变得惨白一片。

    (惨,今日停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