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变化

作品:《农夫三国

    三妇开始明争暗斗,大妇伍窕频频挑起事端,焦姬、唐姬亦不甘示弱,针锋相对你来我往,邓季斥责过两回,明面上俱都唯唯诺诺应了,然而最难扭回是人心,争端既起,哪是那么容易便平息下去的。

    伍氏占大妇名义、焦姬善以退为进、唐姬新进得宠,又有伍焦二族、周昭等外援在,三妇人之争斗亦如三国之战般,若有大能者在,凭此就可再写一部演义来。

    邓季万般无奈,只得求教于军师田丰,其却只回了句家事非其所能决,便不顾而去。

    涉侯国中正为准备南下打点行装、收割草料、维修车粳诸般忙碌,自己家中却不安宁,邓季烦不过她们,重重警告过几句后,干脆眼不见为净,寻辆牛车载了邓涉和邓漳,自己胯上踏雪,领郭石、典韦、韩浩、谢允等外出巡游一番。

    两个儿子如今正是模仿学习最强的时候,家中妇人起战火,若被其等将争斗延续下去,让孩儿们受到影响,将来别想再兄友弟恭,这让邓季忧心忡忡,若非邓玭尚未断,离不开母亲,连她都想一并带出来。

    于路逗弄着儿子们,将兄友弟恭之类话语对他们提了又提,只是邓涉、邓漳还少得出谷来,注意力早被周边各种新奇事物吸引去,他自己说干口水,也不知两小记住了多少。

    壶关民众撤过来后,欲随南下的人口便都密集在谷口附近,以便编制民屯、亭,选举屯长、亭长、三老等,边缘地带已再无人,治下地盘又不大,不过小半日功夫,一行人又已回转来,将到谷口时,一名男子突然窜出来,扬声高呼道:“军侯大人!”

    “嗯?”邓季轻轻勒住踏雪,诧问道:“何事?”

    郭石拉住老牛,也停了下来,这人之前并未见过,难民中来源又杂,谢允等亲卫忙提戟阻他再前行。

    牛车上,邓涉邓漳好奇地探出小脑袋来。

    这男子约莫四十岁上下,肌肤粗糙,身子亦精瘦得很,邓季发问后,他忙施礼答道:“小人杨宽,本为河内匠人,因民分四等之事求告于军侯!”

    “你是何类匠人?”

    “禀军候,小人乃是名漆匠!”

    将杨宽领入谷中寻焦触改动户籍,不过是件小事,可这件事也让邓季突然醒悟,民分四等之策确实能调动民众积极性,这是好的,却也有遗漏处,并不算尽善尽美!

    民分四等,第一为功民,入此类者已是最好的待遇,若自己已再无可赏,或许人们得功民后便再无所求,有人会开始消极怠工,非但匠民们,长久下去,出战的勇卒亦会如此,渐滋生出弊端来;同一职业的人,如夫子、医匠,技艺亦有高下之别,谷中这许多女医匠尽享勇卒待遇,岂亦非不妥?

    一念及此,邓季忙让郭石将邓涉、邓漳小哥俩先送回家去,他自寻田丰、焦触计议,花半日功夫,又在原先基础上将四等民众稍做改动。

    良民、平民不再变动,勇卒类功民却再细分为三等,新入者俱为三等功民,赐田地五十亩,待其立功再往上加,二等功民田地七十亩,一等百亩。勇卒按战功斩首记数,医匠、夫子等待到雒阳后当有测试,过关并肯出力者方能享勇卒待遇,将不合格的尽数挑出去,这种测试应该长期坚持。

    除此外,匠民中亦当选有德才者每年考察本行业技艺,定出各行晋升之标准,恰好从匈奴手中救出的士子中,有一个名叫区铁字落玄的,其父本是朝中考工右丞,董卓西迁时逃出,好读书喜诸般杂艺,到谷内后整日只与匠民们厮混,田丰本就欲令其为管理匠民之吏,此时正好提出,让他与李当之一起组建匠民行会。

    这般变动传开后,勇卒等皆恼之前战事未能鸡,匠民们则多寻区铁献技,没两日,远先隐瞒的一些匠民也被挖掘出来,最让邓季惊喜的是一个已列为功民的甲匠亦自荐出来,他会制鱼鳞甲!

    鳞甲的防护功能在展开时和收缩时完全不一样,展开时只有四片甲片叠加,在随人体活动收缩时则高达八到十片叠加厚度,板甲是不能与之比拟的,除了收缩叠加增加装甲的厚度的功能外,在正面锤击下,同样具有板甲的优点,春秋时就已出现,但一直少见。

    当然,打制鳞片、缝制横竖麻线、内垫皮革等都很耗时,若按之前独自制作的方法,一名甲匠要制造出一副全身鱼鳞甲,亦得三四年时间。

    区铁将这名叫罗昭字子奇的匠人报上来后,邓季自然大喜,亲口许诺待他领人将第一批甲具制作出来,定把他与杨宽一并列为一等功民。

    除匠民外,长子滁回的民众中还有位叫王玮,字德亮的商者亦大胆来寻邓季,重农抑商政策下,商人地位极低,他敢出头已是不易,只是邓季身为穿越宅自不会与他人一样,反而更为重视。

    看王玮谈到经商时的自信模样,邓季亦为心动,只是想改变观念绝非一时、一人之力可为之,在壶关师徒夜谈时便知晓,田丰虽有大谋略、大智慧,但身上还是存在着士人的固有观念,极力反对将商者提拔到高位,邓季也想来若商者盈利过高不能显出勇卒特殊,便作罢了。

    暂时只能将这王玮提到良民之列,不过在邓季坚持下,诸般细则中又多了一条:自家治下,非一等功民之家不许经商!

    注:考工令,秩俸六百石,管制作兵器,弓弩刀铠。其下尚有考工左丞、考工右丞两名辅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