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在路上(下).

作品:《摄政大明

    关于苏西卿正在琢磨的问题,其实赵俊臣自己也不知道答案。

    赵俊臣只是觉得,随着临京城越来越近,他的心情在越来越紧张的同时,也越来越轻松了。

    紧张是因为,京城与潞安府不同,在潞安府境内,赵俊臣身为钦差,代天子巡视地方,几乎没有任何势力可以威胁到他,唯一能与他抗衡的晋商集团,也因为有求于赵俊臣的缘故,表现的颇为恭敬,事事顺从。

    但京城不同,在那里,有至高无上的皇帝,有刚正不阿但子,有嫉妒怨恨的政敌,有暗中不满的宦官。每一股势力,都能对赵俊臣造成极大的威胁,每一股势力,都不是赵俊臣能轻易招惹的。甚至于,就连京城的普通百姓,因为久居京城是非之地,也是见多识广,不像潞安府的百姓那样好糊弄。

    对于这些威胁,虽然赵俊臣心中大都有了应对之铂但依然不敢保证万全,面对京城那错综复杂的形势,盘根错节的势力,即使赵俊臣有着后世的眼光和德庆皇帝的圣眷,也只能步步为营,万般小心,稍有不慎,或许就会万劫不复。

    然而,与紧张相比,赵俊臣心中的轻松之意,其实还要更多一些。

    过去这两个月的时间,赵俊臣无时无刻不是在戴着面具与人交流,在潞安府的地方官员和晋商集团面前,他戴着的是一个深谋远虑蛋官面粳为的是让他们信服敬畏;而在普通老百姓面前,他又戴上了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官面粳为的是改善自己那狼藉名声。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赵俊臣竟是有些忘了自己不戴面具的时候是什么模样,因为在不断的说谎话,赵俊臣如今亦是有些不知道该如何说真话了。

    尤其是后一个面具——他上一世不过是芸芸百姓中的一员,对那些欺瞒愚弄百姓的作为也最是看不宫但在潞安府的那段时间,因为种种原因,他不得不一直扮演着他最不喜欢的角色,百姓们那感激爱戴的眼神,总是让他倍感压力。

    他之所以打算把潞安百姓们送给他的万民伞全都转送给德庆皇帝,自己只保留一把最小最不显眼的,讨好德庆皇帝固然是主因,但心底深处,赵俊臣未尝没有觉得自己配不上这些万民伞的心思。

    等到了京城之后,虽然危机四伏,但至少,赵俊臣在大部分时间里能把那“伪君子”的面具摘下,只保留一个“真小人”的面粳这种转变,确实会让赵俊臣倍感轻松。

    “毕竟,上一世的我,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公务员罢了,何曾有过这么多的城府心思和伪善诡诈?或许,再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习宫我就能在各种面具间自由转变,再也不会为愚弄百姓而心存负担,到了那个时候,我也就能成为一名真正成熟的政客了吧?”

    赵俊臣这般暗暗想着。

    是的,赵俊臣想成为一名政客。

    政客和政治家,截然不同的两种身份,虽然经常会有人把两者搞混。

    赵俊臣翻开车前的帘子,却见北京城那高大的城墙已是隐隐在望,周围路上,也是渐渐变得热闹繁华起来,赵俊臣的马车周围,不知何时,已是人来车往。

    “不愧是大明朝的京城,要比潞安府繁华多了,离城门还远呢,就已是这般热闹了。”

    赵俊臣暗暗想着,放下了帘子,在马车中长出了一口气,轻声喃喃道:“京城,终究还是到了。”

    这一路上,面对京城那陌生的环境,赵俊臣是有些紧张忐忑的,但当京城真的出现在他眼前后,赵俊臣心情反而平复了下来,甚至隐隐的有些期待了。

    看了看手边的那些画像与资料,赵俊臣微微一笑,轻声喃喃道:“恩,该了解的都了解了,应该不会有什么疏漏了。”

    话声落下的同时,马车之外,许庆彦因为回到京城熟悉之地,也变得有些趾高气扬起来,随意的指了一位赵俊臣的随从,大声说道:“马上要入京了,你还愣在这里干什么?还不快马去府中禀报,告诉府中人少爷回来了?让如意夫人她们准备迎接少爷!!”

    “明白了!”

    那随从也不耽搁,快马当先向着京城方向去了。

    另一爆马车内,刚刚才轻松了一些的赵俊臣,却是在许庆彦说出“如意夫人”四字的时候,就愣住了。

    是啊,他赵俊臣如今的年龄已经二十有余了,怎么可能还单身一人,就算没有正室夫人,妾室必然也肯定会有的。

    而这些日子以来,赵俊臣把京城与朝堂的形势了解了个遍,竟是偏偏忘记去了解他府中妻妾的情况了!!

    赵俊臣继承的记忆颇为零碎,因为原先的赵俊臣为人太过自我的缘故,如今的赵俊臣所继承的记忆,只有三部分,一守于他自己的大概经历,二守于银子的一切,三守于德庆皇帝的品性,至于“如意夫人”什么的,不管赵俊臣如何回想,竟是连丝毫印象也无……

    “麻烦了……”

    赵俊臣喃喃自语道。

    …………

    第一卷《潞安蝗灾》完,请大家继续关注第二卷《白银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