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宠辱不惊

作品:《重生之钢铁大亨

    杨成明家就住镇区的东北角,从一条煤渣铺的便道进去,跨过桥、沿路两边一溜的平瓦房。

    沈淮不知道谭启平在办公室里跟熊文斌说的那番话,他看着水泥桥很陡、很窄,就让小褚将车停在桥这爆他与何清社、黄新良、小褚一起,手提着慰问的年货,走过桥去。

    “沈书记,杨成明家就在里面第三埭。”黄新良跟杨成明在梅溪中学共事过六年,认得杨成明家,走上陡桥,先把杨成明家的方位指给沈淮看。

    桥下的通塘河水浑浊不堪,黑里泛着白沫,有淡淡的腥臭味漂上来,不过颜色比以前好像是淡了一些,沈淮问褚强:“织染厂那爆这几天还排不排污染了?”

    “白天老胡跟我时不时的会去看一眼,倒没有见排污。”褚强说道。

    沈淮点点头,关键还是要监督织染厂上环保设备并用起来。

    走出来,叫冷空气一吹,沈淮的心情就痛快了许多。

    虽然谭启平跟他“父亲”接触后,很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对他的感观,也很可能对他以后的仕途发展冷漠下来,不会再给予强力的支持,但沈淮冷静下来想,他已经是梅溪镇党委书记了,他已经拥有去经营、改善这片土地的决策权,他接下来踏踏实实的为这片土地去工作、去奋斗就是了,又有什么不满意的?

    即使谭启平从此之后会对他冷漠,但显然也不可能踏他两脚,就算不再把他视为心腹,也不可能会直接把他踢出圈子去,那又有什么好担心的?

    站在桥头,沈淮吁了一口气,与何清社、黄新良、小褚往里走。

    过了桥,才看到沿河堤往两侧也是煤渣子铺的便道,两边人家养了不少土狗。这些土狗可不认党委书记、镇长或者党政办主任什么的,看到陌生人过来,就前堵后追的吠叫起来,黄新良在前面领路,小褚在后面提防着这些土狗扑上来,拐了两个小弄堂,才到杨成明家。

    杨成明家是三间平砖房,跟前面人家的后墙围出一个小院子,临巷子的院墙石灰剥落,檐头还有枯草垂折下来。

    推开院门,杨成明正在院子里监督他读小学的女儿写作业。

    虽然在太阳心下,外面的气温可不脯沈淮穿着羽绒服小跑步过来,都觉得手脚有些僵。

    小女孩子端了一把椅子在院子里,人坐在小板凳上写作业,身上穿着旧棉袄,圆滚滚的,小脸冻得白生生的,是羞涩的小女孩子,写作业时正走神,转脸看到沈淮从院门外探头进来,眼神碰上,脸就都羞红了。

    杨成明转到镇卫生院,沈淮去看望时,见过这小姑娘,笑道:“小璞在写作业呢?”小姑娘羞红着脸不吭声,只是点点头。

    杨成明转过身来看到黄新良领着沈书记、何镇长进来,吓了一跳,不过他脸上的纱布没有全拆,张嘴说话不方便,指了指嘴,抱谦的笑了笑。

    杨成明的妻子听着动静跑出来,手里拿着一双筷子,满脸惊讶,嘴里还塞着饭菜,呜咽了说道:“沈书记、何镇长怎么过来了?”

    “本来打来今天再去卫生院看望杨老师的,不过听说杨老师坚持要今天出院,就随便过来走赚”沈淮笑着说。

    黄新良虽然是党委委员,不过沈淮没有问他意见的意思,他也只能站在一旁听着。不过他也不得不承认,沈淮很能收买人心。沈淮这一拍板,就能把全镇四百多教职工的心收买过去。

    这次把全镇教职工的基本工资调到跟其他乡镇看齐,又一次把前两年少涨的工资补足,像杨成明夫妇两人一次就能补发五千元的工资,这对窘困的家庭,无疑是一笔的财富。

    至于镇上的工作人员,只要年终奖不比去年少,就不会有多少怨气。

    “好,”何清社也爽快,给全镇教职工补发工资,又不是什么违反政策的事情,沈淮又是第一次正式以党委书记的身份拍板做决定,他自然乐于附从,说道,“杨成明的爱人就是镇小的财务,要赶在年前把工资计算出来发下去,工作量可不小……”

    “那就辛苦老何你了,”沈淮笑道,“年尾镇上有空闲的人手,你就都抽过去用……”

    沈淮、何清社商议好事,黄新良手脚麻利,又重新推门进杨成明家。

    杨成明夫妇一脸诧异,还以为沈淮他们有什么东西落下了。

    何清社说道:“沈书记刚刚做出决定,决定把我们镇中小学教职工的基本工资立即上调,跟周边乡镇看齐,并把九二年、九三年欠涨的工资,在年前补发下去……”

    “真的,”杨成明、张秀云觉得难以置信,这个消息太突然了,又疑惑的问道,“教育局不拨款,钱从哪里来?”

    张秀云是镇小的财务,知道教育局拨下来的款,这几年就没有增加过,但她不晓得地方财政的弯弯道道,不知道教育局拨下来的款,实际上都是乡镇缴上去的税,只不过县里会有各乡镇之间做一个贫富间的平衡。

    梅溪镇由于要划出去,所以实行财政大包干。梅溪上缴的税收指标不增加,县里下拨的各项资金也不增加,教职工要栅资,就全靠镇上自行调节。

    全镇教职工这两年少涨了工资,说起来不是县教育局没有增加拨款,而是镇上没能努力补上这一块。

    何清社自然不会把这些弯弯道道跟杨成明、张秀云说清楚,而是很豪爽的说道:“不用教育局增加拨款,沈书记决定,教职工少涨的工资,全部由镇上补发。”

    “……”杨成明、张秀云一时间激动得不知道要说什么才好,真要补发两年少涨的工资,这紧巴巴的日子能大松一口气,盼栅资盼星星盼月亮,没想到他们两年多来的心愿,只是沈淮一个念头之间的事情。

    同时他又疑惑,沈淮不是党委副书记吗?何清社怎么说这事是“沈书记”临时拍板做的决定?这么大的事,全镇四百多教职工,一次要补发近百万的工资,他一个副书记能做决定?

    杨成明、张秀云虽有疑惑,但沈淮、何清社以及黄新良都在场,想来也不会是开玩笑,也就没有多问什么。

    “要在年前把工资补发下去,今天就要跑起来,”何清社说道,“我记得张秀云你是镇小的财务,你能不能帮着到镇小的陈校长、肖校长家跑一趟,夜里到镇上教育办开会。要把工资都算出来,怕是要大家辛勤三遂,杨老师可有人照顾?”

    “我没事的。”杨成明指了指自己的脸,摆手努力说道。

    从杨成明家出来,沈淮就不再去想“他父亲”下午打来的那个电话,心想:哪怕从此给他们遗忘在这个角落里,他也有能力做些事,同样能改变这么多人的生活;如果不能改变更多人的生活,那就把身边的事情做好……更俗[9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