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情况严重

作品:《重生之钢铁大亨

    从后半夜,压塌事故接连不断的汇报过来。

    不仅县里连续打电话来询问灾情,市级防灾体系也运作起来,要求大雪覆盖最严重的乡镇定时汇报灾情——沈淮他们也隐隐约约的猜测,这次问题的严重程度,可能要远超乎想象。

    天濛濛亮,雪势才小下来,梅溪镇接到各村的报告,连同牲口棚在内,已经给压塌房屋一百一十三间。

    菜市场的彩钢棚由于面积太大,没有办法派上去清雪,在凌晨两点钟时,吃不住重负,从中间垮了下来。

    从昨天下午开始,梅溪镇陆续转移群众达八百余人;包括最初摔骨折以及给压在房下的一家三口,镇卫生院到清晨已经接受十一名伤号,所幸没有出现人死亡。

    跟县里联系,沈淮不如何清社熟悉;沈淮让何清社留在镇坐镇,他与李锋等人分东西南北四片,无法开车,就骑着自行车带队到各个村摸情况。

    到中午时,差不多整个人要累趴下来的沈淮,返回镇上,卫生院因灾受伤送来救治的受灾群众增加到十二人,还有一名重伤送往市人民医抢救。

    沈淮回到镇上,看到何清社等人神情凝重,问道:“其他乡镇情况怎么样?”

    “这次暴雪覆盖全省,受气流影响,暴雪的中心区恰好就覆盖唐闸、霞浦、新津两县一区,一天一夜的积雪厚度要超过历年以来的最高记录一大截。目前汇总的灾情,唐闸区稍好一些,毕竟是市区,建筑质量要普遍好过郊县。整个东华市压塌房屋已经超过三千间,有七成集中在霞浦跟新津两县。人员伤亡数据不会通报到乡镇,不过,据说鹤塘镇就压死了六个……”

    “这么严重……”沈淮吓一跳。

    “我们镇也是亏得沈书记你下午就开始部署防灾啊,”何清社想想也后怕,说道,“镇上排查地危房,差不多有一半都塌了顶。要是这些人家不早一步搬出来,情况怕是要比鹤塘镇更糟糕……”

    这也是梅溪镇这几年经济发展滞后的欠帐,危房、特危房数量众多,更经不住风刮雪压。

    沈淮根本顾不上去关心苏恺闻、周明以及熊家姐妹、谭晶晶他们上午是怎么离开梅溪镇的。

    小黎夜里还是着了凉,早上就发起烧来,卫生院的病床都挤满了伤病,陈丹只能让小黎住到酒店客房里挂上水,沈淮也没办法抽空去看一下。

    在办公室囫囵吃过盒餐,沈淮坐到沙发上,眼皮就打架睁不开,但感觉刚眯上眼睛,就又给黄新良推醒:“葛县长带队下来视察灾情……”

    沈淮跑到水龙头下拿刺骨的凉水搓了两把脸,就跟着黄新良往楼下走。

    “压塌房屋,一栋先补五百;伤亡一人,补一千——先放款后核实,下午就应该到各乡镇的帐上。”民政局长说道。

    沈淮跟何清社对望了一眼,没有说什么。

    到会议室里,沈淮又把最新的灾后排查情况,跟葛永秋汇报了一下,葛永秋看着会议室就沈淮、李锋、何清社三人,沈淮又没有把干部都呦回听他指示的意思,就不痛不痒的说了几句话,就起身下楼,直接驱车赶往鹤塘镇。

    “他的,赶情梅溪镇防灾工作做得最好,临到头倒是最吃亏!发不到十万救灾款,够个屁用!”送葛永秋坐车离开,何清社回到会议室,就忍不住大发牢骚。

    “沈书记,你看着,我盲作做得最好,等到电视台播放时,一定是其他乡镇救灾的镜头。鹤塘的书记,夜里救灾摔了重伤,县里派专车接他去大医院救治,他还坚持留在鹤塘主持工作,上午的县台有一个小时都在报道他‘英雄’事迹……”李锋抽烟闷声说道,对县电视台没有打开摄像机给他两个镜头,十分不满,“前些年梅溪河发大水也是这情况,有些乡镇防汛工作做得好,没有出什么事,有些乡镇防汛工作做得不好,垮了堤,冲了房子,还淹死了人。结果在表彰大会上,防汛工作做得好的乡镇脸都没露,反而是出了问题、因为救灾有表现,得到县里的表彰——这纯粹是欺负老实人啊!”

    沈淮知道里这种不务实、重表现的风气,但也不想跟着何清社、李锋发牢骚,笑道:“比起摔成重伤去接受采访,我觉我们这样挺好……”

    何清社以为沈淮心里的怨气会比他们更重,没想到他的鞋会这么好,也暗暗佩服他沉得住气。

    回想这一天一夜的事情,何清社也满心后怕,说实话沈淮昨天下午回到镇上,在没有什么上级通知的情况下,就着手部署防灾工作,何清社当时就觉得沈淮有些大提小作了,这年头下场雪能出什么问题,都说瑞雪兆丰雪,春节前下一场大雪,那是老天在帮着梅溪镇来年农业大丰收。

    只不过何清社尊重他是书记,又是刚上任正建立权威的时候,就没有反对,不折不扣的把防灾工作部署下去。

    何清社也知道不是他一人麻痹大意,镇上很多干部都有牢骚,大过年的,大雪天下村里去折腾,谁愿意啊?

    到夜里八点半钟,接到县里防灾救灾通知,知道其他镇已经出现压塌事故,何清社那时才知道沈淮是多么有警惕性。夜里八点半钟过后,又是大雪封路,想部署防灾工作,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梅溪镇恰恰是下午就把防灾工作做好,到夜里只需要确保镇区,分散的各村即使顾及不上,也不用担心会出大问题。

    当然,到今天清晨,灾损汇总上来,雪灾之严重,还是远远超过何清社他们的想象,才知道梅溪镇是何等的幸运。

    梅溪镇的房屋坍塌,比鹤塘镇还要严重,要没有沈淮昨天下午就当机立断的做出防灾部署,梅溪镇的伤亡情况怕是难以想象。

    少些救济款,虽然叫人心里不满,总比上百人死伤的结果要好得多。

    说起来,梅溪镇的防灾救灾工作能这么出色,都是沈淮及时判断灾情、果断部署有功——县里真要忽视掉梅溪镇的成绩,也应该是沈淮最受委屈。

    看沈淮浑不当回事,何清社才发现自以为在基层修炼了二十年,火候还真是有些比不上眼前过年后才二十五岁的年轻人,党委书记的位子合该是人家来坐,这也是这时才真正打心眼底服气。更俗[9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