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合作

作品:《重生之钢铁大亨

    面对沈淮正式发出的合作,孙亚琳收起肆意的笑,盯着沈淮的脸看了半晌。她虽然不清楚沈淮回国后三年时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但她相信自己这段时间来亲眼看到的事实:

    沈淮已然脱胎换骨;也许好色嗜淫的本质没有什么改变,但已经不再是那个不学无术、不知上进的纨绔子弟。

    孙亚琳虽说打小也锦衣玉食,但对保守到顽固的家族也心生厌恶,注重利害的她,也知道此时在国内,沈淮是她唯一能选择的合作对象。

    孙亚琳目光落回到她软白如绵的手掌上,说道:

    “有些话,别人能说得比你还要好听,但我知道话说得漂亮的,做得未必漂亮。虽然到国内之前,我从没想过要跟你会有什么合作,不过我还是愿意有保留的相信你……”

    听孙亚琳这么说,沈淮无奈的苦笑:“还有保留啊?”但也知道之前的“他”是什么德性,孙亚琳能有保留的相信他,已经是相当有魄力了。

    “我手里的美金不多,就三十万不到……”孙亚琳又说道。

    “你手里就这么点钱,那你还买那车?我还以为你五六十万美金总归能拿得出来呢。”

    “那车是我答应我爸回国工作吊件,我哪有钱买这车?”孙亚琳说道,“不过我的信誉还不错,先凑五六十万应该没有问题。虽说我还能再拉到一些的资金,但也需要梅溪钢铁厂能拿出更好的成绩来,我才去说服别人……”

    孙亚琳在工业金融领域虽然只有四年的专业经验,但作为孙家的子弟,又是名校高才生,本身就比普通人高得多,故而在国内外还是有她自己的一些人脉资源。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资本权力,不在于你名下有多少钱,而在于你能动用多少钱……

    “我这次会让赵东等管理层也直接持股,业信银行能否接受股权质押,提供贷款给个人?”沈淮问道。

    “数量不大,应该不会有问题,这个我还要先跟省行请示。不过,你也知道MBO在国外也才时兴十来年,在国内应该会非常。”孙亚琳到国内对经济金融研究很透,大概也是沈淮身边不多的、能跟他进行这方面交流的人物。

    “管理层持股,跟完全的MBO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国内也已经有学者提到企业所有权身份标识的问题。钢厂初步进行股份制改革,我目前会控制管理层持股的比例,不超过10%。只要闷声去做,而不大肆宣扬,应该不会引人注目,”沈淮说道,“再一个,我就说是外资股东坚持要求管理层持股……”

    “靠,又把我拿出来当使……”孙亚琳不满意的横了沈淮一眼。

    “你是愿意把你的家底投入管理正规的企业里呢,还是一家管理层都不能稳定下来的不正规企业?”沈淮问道。

    “……”孙亚琳明知道要给沈淮拿出来当使,却又没话反驳他。

    “你的资金怎么到国内,能不能跟你在业信银行的职务有冲突?”沈淮问道。

    “我爸手里有家信托公司,资金随时都能投入国内的帐户,这个不用你担心……”孙亚琳说道。

    沈淮就知道孙家的三代、四代子弟,有点出息的,都不可能再老老实实的依附在长青集团上生存,受家族那么严格的限制,或多或少会打理自己的生意,甚至反过来从长青集团身上挖点墙烬去。

    “何必说得这么难听,好像你吃了多大亏似的,表姐你是个会吃亏的人吗?”沈淮笑着说。

    “我不知道你以后会有怎样的发展,但要我选择的话,我不会跟你为敌,”孙亚琳歪头脑袋盯着沈淮看,又问了一句,“你什么时候变这么阴?”

    “我就当你这是夸我。”沈淮笑道。

    要说一定要在孙家找一个合作宅沈淮相信没有谁比孙亚琳更合适了。

    夜深了,孙亚琳要回宾馆,沈淮跟她说:“海外信托公司的材料,你年后就给我;资金能尽快到位,那是更好。股份制改制的事,镇上做不了主,还要县里批准,麻烦得很……”

    “行,年后就把资料给你,”孙亚琳又问道,“明天需要我来陪你?”

    看着孙亚琳穿外套时若隐若现的性感身材,沈淮摇了,说道:“我睡一夜,明早就出院……”

    “这么急?梅溪镇那栋破房子里,冷嗖嗖的,又没有佳人相伴,你还不如在医里多住两天呢。”孙亚琳说道。

    “我住院的消息传出去,明天这边肯定不得消停,哪里是养病的地方啊?”沈淮说道。

    即使是九品芝麻官,作为乡镇一把手,住院惊动的方方面面的人,也不会比县委书记少多少。

    就跟县委书记住院,乡镇党政正职会凑上去探视,更的人就搭不上边一样;沈淮因病住院,消息传开去,除了镇上的干部会陆络不绝的来探视,各村的支书、主任也会闻风出动。

    任何一个权位宅其权力直接覆盖的人群规模实际上都是大差不差的。

    沈淮想得安宁,就要赶紧从医院搬出去住。

    “那你去哪里能消停?”孙亚琳问道。

    沈淮在市筒子楼的宿舍也没有给收回去,但关系出现裂痕之后,他不会赖到熊文斌一家人跟前去。

    “老宅那边能躲两天是两天……”沈淮说道。

    还有一个,沈淮就算再辛苦,心里再不情愿,明天也要出院去给谭启平拜年。

    官场的现实就是如此,谭启平是市委书记,他只是镇党委书记。

    只有谭启平不待见他的资格,而没有他不待见谭启平的资格。

    再者说,谭启平只是将他边缘化了,也还没有把踢出圈子去;沈淮知道,在没有资格自立门户之前,“趋炎附势”、“诚惶诚恐”的表面工作,也是必须要具体的基本功。更俗[9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