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结局

作品:《重生三国之温侯亲卫统领

    宁平城以东,乃是一马平川的原野,茫茫看去,似乎没有尽头。茫茫如草原,看不见深山,也没有村庄。然而却又一支数百的骑兵在这平原上尽情的狂奔,向东疾驰而去。战马奔腾的呼啸声,划破了沉闷奠地,就像犹如一道闪电划过漆黑的夜幕所带来的效果是一样的,给这土地增添了一丝生气。

    轰隆隆声中,战马狂奔带起的烟尘,弥漫在骑士的四周。透过朦胧的烟尘,可以看清这支骑兵为首的乃是一员骑将,身着精良的将军铠甲,神色冷峻之下,不失英武之气。

    这名将军抬头一边策马狂奔,一边抬起头看向前方,眼中掩藏着浅浅的忧虑。

    这支骑兵正是吕蒙所率领的一千并州铁骑。可如今,却只剩下了六百之众。

    原来,吕蒙在曹和吕布于临睢大战之时,便率领一千并州铁骑,奇袭许昌,以期让曹撤兵回许昌,好缓解吕布大军的压力。

    果然,曹在得知吕蒙奇袭许昌的消息后,果断撤兵,而吕布也得以占领了沛国全郡,使得曹的势力撤出了沛国。这占领沛国,就是此次吕布出兵的主要目标。

    沛国之彭城一带,乃是平原地带,曹能够时常攻击徐州,而吕布则只有被动的份,就是因为这一带的地势所决定的。

    占领沛国的曹,便可以从沛国直接出兵攻打徐州,因而,每次曹都占据着主动权,立于不败之地。只有拿下沛国,并且派兵固守此地,使得曹的兵锋不能够轻易东进,这样,徐州才是安全的,至少西边。吕布目的不是在于兖州,而是长江以南的江东之地。如果能够解除西边的威胁,日后南下扬州,便无后顾之忧,这就是吕布军高层的战略核心。

    而誓死效忠吕布的吕蒙则哪怕是战死,也要完成此次的任务,只因为心中那份感激。

    死,对于此时的吕蒙乃说并不可怕。投身行伍的初衷或许是,建功立业,封妻荫子,但是一旦踏入上战场,马革裹尸,埋骨沙场或许这就是这些将军所的,所以死,吕蒙并不怕。

    但是吕蒙却不想死,只是因为身后还有追随自己的六百健儿,以及临行出征前,吕布对自己的那份期许。

    “我一定要安全的将这些将士带回去!”吕蒙目光逐渐深邃,脸色越发的坚毅,一股凌列气势散发出来。身后的吕遥不由得浑身一震,看了看前面他的将军。不过,吕遥并没有一丝担心,自己已经跟随了将军有几个月的时间了,虽说不长,但也不短。一直就很佩服将军的能力。转过头,看了看身后的的士兵,虽然连日行军而出现的一丝疲惫之色,但是那种凌厉的杀气依旧,因而心中更加坚定了一分。

    就在吕蒙稍微一愣神之计,身后的吕遥则是眼尖,看到前方一骑绝尘而来,忙对着吕蒙道:“将军,看!”

    吕蒙也收回了心神,在吕遥滇醒下,看到前方有一骑正向与自己奔来。

    “停!”吕蒙一声大喝,身后的并州铁骑,便停止了策马狂奔,全都伫立当场,天地之间那种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戛然而止,剩下的唯有战马低沉的嘶鸣声。

    很快的,那名骑士的就来到了吕蒙面前。原来乃是吕蒙派出去侦查情况的吕逍。吕逍心细沉稳,所以被吕蒙派出去侦查情况去了。

    吕逍来到吕蒙面前,于马上朝吕蒙抱拳,然后肃声道:“将军,前方十里之外,乃是沛国与陈国边境交接之处,此处没有平原,只用一条大道通往沛国,两边皆是高山林立。如何决铂还请将军示下!”

    其实,吕蒙早就知道了宁平以东,靠近沛国边境处,山丘便开始多了起来。高山更是多如蚂蚁。

    要知道,吕蒙为何选择从陈国穿插,然后再向东到达沛国,只因为吕蒙是汝南人,对于宁平这一代的地形还算了解。

    吕蒙能够率领一千骑兵奇袭许昌,一方面,使曹投鼠忌器,有所顾虑而不得不撤兵以外,同时也沉重打击了许昌内曹军的实力。

    在许昌被包围后,城内原本就蠢蠢欲动誓死效忠于汉帝的那些大臣,和城内的曹军展开了斗争。

    而曹此次攻打吕布,更是抽调了许昌十分之七八的大军,使得城内的曹军实力薄弱,这才让那些原本反对曹的大汉遗臣如死灰复燃般,开始暗流涌动,密谋趁着曹军守城之计,偷袭曹军,妄图救出汉献帝。

    虽然许昌有荀彧坐镇,但是那些汉朝老臣对献帝的忠心,足以让这些原本以恢复汉室为毕生之志的老臣不顾一切的和曹军展开了誓死搏斗。

    于是就在吕蒙的骑兵虎视着许昌城时,城内却早已不是上下一心了。诸如董承、伏完、种辑的汉室老臣,率领各自府中的家丁仆人,以及在军中依然心存汉室的一些将校,于城内四处放火,制造混乱。混乱之际,试图从皇宫中救出汉献帝,却不料被荀彧察觉,于是双方便于城内展开巷战。

    虽然这些人最终被曹军杀败,但曹军的实力也已经大损。

    最主要的就是,吕蒙趁着城内内斗之际,奇袭了许昌城郊放置的粮仓。一把火将许昌存有足够十万大军一年用度的粮草烧了个七七八八八。

    吕蒙见目的已经达到,于是准备撤兵,却不想正好遇上率先领兵而回的夏侯渊。双方一番于城外厮杀,终究是吕蒙兵力少,血战之下,竟然折损了两百之众。

    于是,吕蒙便率领这残兵一路南下,避开曹军的追截,而吕蒙便选择了折道向西,然后突然南下,向东,经过陈国的宁平,然后沛国。

    而这宁平以东地形平坦,乃是一片平原,茫茫平原,根本不用担心会遭到曹军的埋伏,同时也不用担心会被曹军缠上。

    过了这一段路后,便是即将道了沛国,这也是最快的捷径,但也是最为危险的地方。因为陈国和沛国交汇之处,乃是一片山脉,这里山林较多,道路崎岖,是埋伏好地方。

    可吕蒙却依然选择了这条道路,尽管这条道路凶险异常。北面,乃是曹的势力,曹如果撤兵,一定会从北面向西,说不定两军会不期而遇。南边则是曹仁镇守的汝南。不管从北还是从南,都会将遇到曹军的围追堵截。

    而最为重要的是,此时吕蒙大军随身携带的粮草已经不足以支撑多日,所以吕蒙才兵行险招,选择了这条路。当然,吕蒙也相信,吕布也不可能不会接应自己。

    吕蒙侧过头,将目光投向远方,想将前方看透。片刻,收回目光,对着一旁神色严谨的吕逍道:“你怎么看?”

    吕蒙的意思,吕逍自然知道。闻言,道:“有杀气!”简短而精炼,但是吕蒙足以知道其中的意思。

    吕蒙自然知道吕逍所说的杀气所蕴含的深层次意思。常年在战争上拼杀,经过无数次战争洗礼的这些老卒,对于杀气感触尤为灵敏。或许吕逍的年纪并不大,但是常年的军旅生涯,早已磨练出了吕逍刚毅的性格。虽然感受到前方那林密的山中隐隐若现的透露着股杀气,吕逍却并没有因此而任何的惶恐。

    吕蒙赞许的看了一眼吕逍,忽然拉过马缰,转身对着身后的六百多的并州铁骑,慨然道:“将士们,告诉本将,你们怕死吗?”

    “不怕!”

    六百并州铁骑先是浑身一震,但只是片刻的迟疑,接着便齐声吼道:“杀!”

    看似答非所问,吕蒙却很是满意。并州铁骑果然是闻名天下的精兵。其实,这种问题,根本不需要问,但是吕蒙想要的却是气势,那种一往无前,不惧身死的气势。效果,已经出来了。

    “问这种问题,其实乃是对你们的一种侮辱,但是本将要告诉你们的是,前方,很可能有一支敌军,拦住了我们的去路。怕不怕死已经不重要,有一点,就是,或者想回去,那就要策马踏过去,将阻挡我们的一切障碍全部清除,没有谁可以阻挡我们的兵锋。”吕蒙雄浑而又激昂的声音,一波波的震撼着这些精锐骑士,久久回荡在这些人的心中。

    虽然骑兵们的铠甲破败了点,虽然脸上还依旧残留着些血迹,虽然士兵头上的头盔没有出征前的那么端正,可是吕蒙却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骑兵们悄然的在发生着一丝的变化。气势更加的浓厚,杀气越发的凌厉,眼神更加的冷漠和坚定。这就是百战精锐之师,或许对生的渴求,但是无论如何,已经达到了吕蒙预期的效果了。

    “好,,有我无敌!并州铁骑,有我无敌!”

    吕蒙猛的振臂高呼,随之六百并州铁骑也一齐振臂高呼,声如巨浪,回荡在上空。

    “将兄弟们全都撤回来,回到队伍中去!”吕蒙对着吕逍道。

    “诺!”

    吕逍再次的向前方而去。随后,吕蒙也领大军重新急行而去。

    吕蒙猜测的没错,在沛国和陈国交界处,一条大路的两侧的山上的确埋伏着一支大军,大约有五千人。这支大军的将军正是刘备三兄弟。

    刘备正是算准了吕蒙孤军深入的危险,一定会选择最为捷径的路回归徐州。其实,历史上的刘备还是有一点军事才能的,至少在新野博望坡的时候,能够用火计烧的曹仁数千大军大败而还,可见,刘备至少不是三国演义上所描写的那般,在军事方面是个十足的低能儿。刘备也算是经历过大小战争无数,虽然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可也算得上是身经百战了。所以,能够想到于此处埋伏吕蒙,并不难。

    于是从曹请缨来伏击吕蒙。

    “二弟,可有何消息?”刘备问向一旁的关羽道。刘备的这支大军埋伏在半山腰处,这里地形甚为有利,能够很好的掩藏近五千的大军而不至于会隐藏行迹。大山两旁,一共埋伏了近一千的弓箭手,其余俱为步兵,只要敌军埋伏区,刘备便会一声令下,领大军一起涌出,给敌人来个迎头痛击。

    微眯着双眼的关羽,闻听刘备相问,眼中闪过一丝迟疑,随后立刻答道:“大哥,据探马来报,敌军只有数百骑兵,正向这里疾驰而来。”

    刘备听后,心下宽松不少。现在他还真怕吕蒙不来。别到时候竹篮打水一场空,白欢喜一场!

    刘备刚准备侧过头,目光掠过关羽时,却发现了一丝异样,略带惊异眼神看着关羽。

    “二弟是不是有什么事?为何这般表现?”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自结义以来,三人之间彼此心性相互了解很,所以关羽的一丝异样,自然被刘备有所察觉。故而,刘备才有由此一问。

    “大哥,据报敌军不过是数百人的骑兵,如果敌军有数千,或许我军可以伏击敌军,但是敌军数量太少,是否现在不妥?”关羽说出了心中的疑惑。

    经关羽这么一说,刘备立刻凝思起来。关羽说的没错,如果是数千人的规模,伏击敌军,绝对可以给予敌人重创。但是现在只有数百的敌军,而且还是骑兵,等自己两边伏兵尽出的时候,只怕这伙骑兵早就扬长而去了。

    既然想通了这一点,刘备当下道:“派人通知翼德,让其在大路尽头会合,于大路中央与敌军决一死战!”

    “赵云小儿,忘恩负义的东西,纳命来!”

    却是张飞赶到,与赵云正好相遇。对于张飞的辱骂,赵云脸上没有泛起一丝怒色,淡淡的看了看张飞一眼后,便没有答话。

    “呀呀呀呀!”张飞怒吼连连,策马向赵云杀来。长矛舞动,快如闪电,攻向赵云。

    赵云止住了脚步,停了下来,可是身后的骑兵并没有停下,继续前冲。三千气势如虹的并州铁骑,又是偷袭之下,刘备军士兵根本挡不住自己的兵锋。

    赵云如今不似之前那样,选择避开和刘备为敌。所谓各为其主,尽管之前刘备待他一直不错,赵云也很感恩,这是赵云的性格。但是正如自己的秉性一般,赵云现在既然效忠吕布,那就不再选择避开刘备。如今的情况,再也不能激起赵云内心的一丝涟漪或者尴尬。

    长同样闪电般的挥出,恰到好处的点在了张飞的矛刃上,如蜻蜓点水般化解了张飞的进攻。看似轻描淡写,赵云却不敢丝毫大意。自己的武力与张飞不分伯仲,刚才那几下,却是自己比较熟悉张飞打法,所以才能轻易的化解。不过,张飞的后续招数一定会如江水般连绵不绝地攻来。

    果然,张飞见自己几招被赵云化解后,长矛不做丝毫停歇,继续猛攻。

    赵云也是将自己的武艺尽数的使了出来,没有丝毫保留。

    二人酣斗十余会合,此时刘备已经赶到二人相斗的地方的外围。刘备那宽厚仁慈的声音突兀的响起:“子龙一生忠义,奈何失陷于贼?吕布小人,素无忠义,暴虐不仁,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实乃董卓之流。难道子龙还要继续助纣为虐?”

    赵云闻听刘备的话,用长加开了张飞的长矛,退后一步道:“玄德公仁义无双,子龙甚敬之。至于现在,子龙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过云想说的是,此战,玄德公却是已经输了!”

    刘备知道现在己方已经危在旦夕,但是,刘备还心存侥幸,希望阵前说降赵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对于赵云,自己早就在公孙瓒的手下时,刻意去结交,为的就是日后能够将赵云收归帐下。

    闻听赵云的话,刘备额头上冷汗连连。倒不是自己怕死,而是自己的这五千大军就要伤亡一半,如何不让自己心痛。

    “你们走吧!云保证不再追击!”赵云打算是给刘备一条生路,就当之前,刘备对自己的恩义。

    “含赵云小儿,我大哥待你不薄,汝却忘恩负义,今日看我不拧下你的脑袋!”此时张飞根本没有顾及昔日二人兄弟之情。

    “翼德,住”却是张飞就要再次和赵云拼命的时候,刘备叫住了张飞。

    “大哥!”张飞回头看了一眼刘备,满是不甘,回头瞪着赵云,那怒气恨不得将赵云立刻杀死。

    “赚撤兵!”这时候,张飞听出了刘备语气饱含的冰冷和冷峻,让张飞也不由得心神一紧。

    张飞平生最怕的就是这个两个哥哥。恨恨的收了长矛,跟着刘备走了。

    另一爆关羽和许褚的厮杀随着刘备的撤兵也接近末尾。此时二人厮杀已经接近了上百。二人却依然没有分出胜负。

    刘备带着残兵向南撤走后,空旷的山谷中只剩下了三千余的并州铁骑,以及一地的尸体。不过大部分都是刘备军的士卒。吕蒙的六百并州铁骑活着的只有一百之众,赵云带来的三千并州铁骑则损失不大。

    而刘备的五千大军只剩下了三千之众。

    吕蒙和赵云相见后,二人便将骑兵会合一处,同时,吕蒙为赵云引见许褚。几人也算是豪爽之人,且都是武艺高强,三人相处甚欢。

    赵云在成功的接应了吕蒙大军后,便安然的返回到了沛国吕布的大营。

    此时曹也已经回兵许昌。在知道许昌的情况后,勃然大怒,可是怒过之后,却也不得不罢兵。虽然知道,吕布是自己最大的威胁,可是沛国一战,自己不仅没有占到丝毫的便宜,反而丢失了整个沛国。

    许昌粮草被烧,让曹军的实力更是受损,好在汉帝并没有什么事,否则自己就难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了。经此事件,曹加深了铲除异己势力的决心。于是在许昌城内展开了一场肃清行动。

    除此之外,曹另一件头疼的事便是北方的袁绍。袁绍在消灭公孙瓒后,占据了幽州全境后,随着势力的膨胀,野心也跟着水涨船高。特别是,坐拥冀州,并州,青州,外加上幽州后,袁绍已经拥有了带甲数十万,谋臣武将无数的资本,所以袁绍的视线也不仅仅局限于这河北之地。

    原本袁绍是看不起吕布的,决定先联合曹一起攻伐吕布。却不想这时候,发生了一件事,让袁绍对曹更加痛恨。

    原来,吕布在占据沛国后,便回兵徐州,然后,命臧霸撤出泰山郡,将这整个泰山郡送给了曹。同时派使宅前往许昌,上表朝廷表示臣服,顺带将曹的谋士荀攸、程昱、曹昂一并奉还给了曹。

    曹知道这是吕布的奸计,可是泰山郡白送给自己,自己又不能拱手让给袁绍,否则,袁绍就会威胁到自己的兖州。最重要的是,送还了荀攸和程昱,这二人乃是自己的心腹谋士,所以,曹也大方方的接受了。同时也上表,请求封吕布为齐侯,外加镇南将军,督徐扬二州军事。

    显然曹的打得也不是好算盘。目的就是挑起吕布与江东孙策的纷端,让二人相斗。

    不过这也趁了吕布的心意。如今吕布实力逐渐强大,早已有南下江东之意。此次朝廷封自己为齐侯,镇南将军,督徐扬二州,就等于给了自己一个名正言顺的机会,这正是吕布求之不得的。

    而曹此时烦恼的当然是北方的袁绍。袁绍在知道吕布把泰山郡送给曹后,不送给自己,对吕布更急痛恨。可是南下有曹挡道,袁绍决定先消灭曹,然后在消灭吕布。

    汉建安四年,春,袁绍共起幽冀并青四州大军三十万,进驻白马南下攻打兖州的曹。

    曹闻讯后,也集齐兖、豫二州兵马十万,进驻官渡。袁曹与官渡展开决战。

    另一爆吕布趁着袁曹相争之际,以甘宁(甘宁后来率八百健儿投靠吕布)为水军统领,南下江东。而之前感吕布相助的张绣,在贾诩的劝说下,举众投靠吕布。就这样吕布东西两路齐进,攻打江东。

    江东孙策率兵迎敌,奈何战场上被吕布击伤,后重伤不愈而亡,由其弟孙权统领江东。吕布实力强大,江东孙氏不敌,被吕布大军一路撵杀,退往交州。

    徐州吕布军兵至丹阳泾县,太史慈率众而降。豫章太守华歆也献全郡投靠吕布。

    荆州刘表在吕布和孙权的东西夹击之下,忧郁成疾,子刘琦和刘琮争夺州牧之位。后刘琮投靠孙权,刘琦则是投靠吕布,整个荆州也被吕布和孙权二人相互瓜分。

    北方的官渡之战中,曹偷袭袁绍在乌巢的粮草,从而击溃了袁绍。而北方也已曹的大胜而结束。

    袁绍仓皇逃亡冀州,自此之后实力大损。后又积郁成疾,又无力御下,臣下不和,终为曹消灭。凉州的马腾,辽东的公孙度也在这时候,投降曹。自此,北方为曹所得。

    而刘备则是趁着中原内乱之际,请出诸葛亮,然后西进进占益州,汉中张鲁迫于刘备势力,降了刘备。刘备则是益州和汉中。

    孙权占领交州,荆州部分之地。实力最为弱小。

    吕布则是占领徐州,扬州,加上荆州,豫州部分之地。

    自此吕布、曹、刘备、孙权四分天下,鼎足而立。

    汉建安十年(公元205年),天下由群雄逐鹿惮势逐渐成为四国鼎立的局面。

    建安十二年,曹称魏王,刘备称汉中王,孙权称越往,吕布称齐王!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中平元年的黄巾起义至天下鼎足之势,纷端不休,内乱不止。北又有胡虏之患,东游东瀛之患,西域未归,南蛮四起,天下并没有因此而太平。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话道尽了一个民族多少的辛酸。

    而我们的主角陈卫,则是在吕布称齐王的时候,选择解甲归田,促回乡野,凭借着脑中的几千年的知识,决定以科技发展整个名族。

    如大力兴办学堂,让所有的百姓之子都能够读到书。

    鼓励商业,削除商业受歧视的思想。

    大力发展新闻业,创办报社。

    投资研究农业,工业,军事行业。

    振兴中华的同时,陈卫也不忘和娇妻一起或泛舟湖上,或纵情山水,或流连各地风景,过着神仙眷侣的生活。

    静儿,诗儿,脂儿,三个娇妻,陈卫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争霸天下本无意,建功立业也无心,富甲一方做富翁,振兴中华是真心!

    至于后世情况如何,十三只透露一点,东方某岛上的东瀛小国,被一举歼灭。自此,世上再也无日不落国。

    PS:本书就此结束,其实这本书写到现在只写了一般,全书共分四卷,只写了两卷。至于为什么不写,那只是因为这本书成绩太差,当然主要是十三自己的原因。第一次写书,有很多问题,有很多不足,不过自己坚持下来了,在写的过程中,自己也发现了很多问题,这也让十三获益匪浅。写书一开始是兴趣,不过当看到别的写手的书上架后,十三自己也怦然心动,毕竟写书拿稿费也是一种动力。所以十三就只能将本书写到这里了。这只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十三现在在工作,上网很不方便,我已经有连续几周都没上过网了。当然趁着这段时间十三多看看小说,自己多领悟一下,反思一下,最主要的是十三在构思新的小说。至于第二本书,还是三国,十三已经在动手构思的同时,也在着手写了。写了大概一万字。最后对于吕布的书迷说一句抱歉,十三很喜欢吕布,不过,只因为十三的文笔不是太好,写的故事很难让自己满意,所以十三决定先不写吕布,写别的主角,就是为了练文笔,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写出一本经典的吕布小说。不过十三写的小说,虽然主角不是吕布,但是吕布依旧会作为正面角色,请大家拭目以待吧。

    最后,等第二本书上传的时候,我会通知大家,到时候还是希望大家继续支持十三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