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作品:《地心引力

    倘若扔掉了“太空”和“特技”的帽子,《地心引力》确实算不上一部好电影,甚至连“冒险”的元素都没有。里面的人物,虽然大多数只有一个女人在表演,在全程都是被动的,只有马特是主动的,还主动的让自己死掉了。女主角的动力甚至一开始都不是为了“活着”,而是自暴自弃的。人物的单调,再加上剧情的软绵无力,使得整部电影的亮点全是在太空奇观和特技技术之上了,这两个元素掩盖了整部电影,甚至超越了电影本身叙事、人物的构成。以至于观众看这部电影,完全是为了猎奇而去,而不是为了电影本身的叙事,电影里的人。在我看来,《地心引力》是一个在叙事和人物上并不突出的电影,但是它的画面加分太多。

    再去谈电影的影像风格和特技技术,这未免有点太没新意了,《地心引力》那么重要的把一个女性的戏份加大到这种程度,猜测除了和克鲁尼的片酬有关之外,导演心里想表达的那个东西才是最主要促成女性独大的原因。

    总结的说,《地心引力》拍的是太空历险记,其实讲的生命起源和母体。电影中几个镜头表现了导演对于生命起源和母体的野心。影片结尾,瑞恩从神舟返回舱中钻出来,爬到岸爆摸着泥土,艰难的站起来,走向原始样貌的大陆。这一系列镜头全是暗示性质的。神舟返回舱的形状是倒置的“梨”,在生理学上看,对比的是女性子宫。神舟仓门里面灌满了水,瑞恩从仓口钻出来,其实着婴儿破羊水而出世的暗喻。瑞恩来到岸爆颤颤巍巍的站起身,其实从生命起源角度说,正是海洋生物进化成陆地生物再到人类的过程。这一切都在说明一个问题,导演想拍的并不是太空,或者是什么科学上的冒险,他就是在裸的呈现一个生命进化史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还没有带着他个人的思考或者辩证的看法,只是裸的呈现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而已。导演拍摄但空历险记,其实只是一个的假设而已,整部电影其实和“科幻”的概念背离很远,所谓的科幻,是建立在科学事实和想象力融合基础之上的产物,二者不可或缺,而《地心引力》其实没有对太空世界展开太多的想象,它甚至不如更加俗气的《超人》来得有创造性。《地心引力》只是在呈现一个极近真实但空美景,这种景色对于地球几十亿人口来说是很少见到的,所以大家会觉得这是一个奇观,进而会因为技术的逼真而觉得电影是一部伟大的电影。其实不然,导演拍摄《地心引力》只是一个寓言式的前提。

    宇宙,所有人都知道,这才是生命的真实源起之地,地球上一切的生命演变都和宇宙之间的物质交换有着密切的联系。导演将《地心引力》放在太空空间,设置了一个女性角色贯穿始末,外加几个男性角色,这些其实都是为了一个终极科普展示做的设计而已。导演将宇宙比为母体,这是第一层面的。那么马特也罢、瑞恩也罢、那些莫名其妙死亡的消失的宇航员也罢,都是作为生育源起的男性生殖细胞和女性生殖细胞。所以一开始会有一场碎片战争,使得整个太空只剩下一男一女。马特和瑞恩但空漫游就像是精子卵子的融合过程,最终精子(马特)将自己的所有生命力灌注给卵子(瑞恩)。有一个长镜头:在马特松开绳索漂流进太空深处之后,瑞恩钻进俄罗斯空间站之后,她脱掉宇航服,微微蜷缩着身体,漂浮在半空中,闭着眼,恰似一个人类胎盘还没有出生的模样,旁边的绳索恰如其分的充当了“脐带”的作用。而后一开始对生命无感的瑞恩在幻觉马特出现之后瞬间觉醒了,努力的钻进了子宫(神舟返回舱),这是第二层面的母体。随后就是瑞恩重生,新生命的诞生。这整个过程其实就是人类生命从无到有的过程。

    如果单纯的说导演在向生命的伟大致敬,我们从电影《地心引力》里看到的并没有太多的人类学思考。《生命之树》同样讲述了导演对于人类起源和生命演变的一种看法,甚至于电影中加入了一段颇为突兀的宇宙大爆炸理论。但是《生命之树》的导演还是加入了一段真实人类关于生死、情感和生活的故事,虽然那个故事简单到了纯粹文艺的地步,但是还是能够看到导演惮度。而《地心引力》,野心勃勃的导演肯定是冲着奥斯卡最佳影片去的。但是电影中关于人文、生命、生死的一种判断和看法其实并不一定比普通的剧情片更“沾”地气,一定程度上,太美的画面和特技技术对比苍白的故事和叙事方式,即使演员表演的很到位,也是无力的。这一点,导演确实应该看看《少年派》是怎么做到的。起码一点《少年派》是做的比较好的,那就是比《地心引力》更有看待人生和生死惮度。

    所以观众都被导演欺骗了,以为是去看一部伟大的科幻电影,其实莫名其妙的被一场用特技和太空美景掩盖了面貌的科普片给“欺骗”了。当然,对于大众来说,看到的就是乐趣,没必要看得那么较真。

    但是为了这么美但空景色,还有特技技术,我可以忽略掉剧情上的不满意,点一个“赞”给《地心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