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洛阳我来了

作品:《锦衣大汉

    时隔半月余,丁原已经决定回师,长时间的作战实在是太耗费钱粮了,鲜卑的溃败已经达到目的了,自然不会一直集结着这么多的军队,只要军队有行动,就要有更多的民夫帮助运送辎重补给,这是十分耗费国力的。

    朝廷给朱儁来了旨意,意思很简单,着朱儁回师河内,命斩杀燕荔游者随同上京面圣进献敌酋之首级,皇上会当面做出封赏。

    说白了就是楚飞必须去洛阳了,去见一见这大汉的最高掌权人,在古代经常会有这样的事发生,如果谁能临阵斩杀敌酋,皇上就会亲自召见,进献首级,这是一种荣誉,是皇上的荣誉。

    朱儁跟楚飞说了这个消息后就开始整军回师了,这其实已经在楚飞的意料之中,但还是要表现一下激动的,不过楚飞请求了在去洛阳的途中要会一趟句注山,这一点朱儁还是同意了的,回家看看也是情理之中的。

    当楚飞再次到达马邑的时候,谁都没想到马邑的居民们居然出城十里前来迎接,当看到楚飞出现的时候,所有百姓一起喊着一个口号:“飞虎,飞虎,雁门飞虎……”

    这飞虎之名的由来楚飞已经在这段日子里知道了,现在大家都传并州有双虎,五原虓虎吕布,雁门飞虎楚飞,因为他居住的句注山就是雁门郡治下,所以楚飞理所当然的成了雁门人,而之所以说他是飞虎,是因为他奇袭武州,四处袭扰鲜卑,最后居然斩杀了鲜卑大王燕荔游,一切都是那么的突然,人如同会飞一样出现在各个地方,所以大家都说他是飞虎。

    在马邑楚飞并没有逗留,而数城而不入的赶往了句注山,此时的他是真的有点归乡情切的感觉。

    要说起留在句注山的板儿牙,这个人确实很实诚,他可以把楚飞交代的事情办的妥妥的,但是变通性明显要差一些,可是当楚飞看到现在句注山的山门的时候确实惊呆了。

    一道崭新的山门矗立在句注山的山下,上面一道石刻上书‘句注山’三个鎏金大字,两侧插了若干旗帜,统一的书写着‘句注山楚’的字样,在那旗帜上还有一个飞虎的图案,看样子楚飞雁门飞虎的名号已经传到了这里。

    山门前两排骑士,足足有三百人之众,统一的黑色盔甲,制式长,板儿牙和雛义就站在骑士之前,旁边还有很多百姓们在等待迎接这楚飞这句注山山主。

    “板儿牙哥,守信大哥,都是自家人,怎么还搞出这么大阵仗来。”楚飞看到他们后笑呵呵的迎了上去说道。

    却不想板儿牙和雛义见到楚飞马上都跳下马来,单膝跪地恭敬的说道:“多谢主公夸奖,这是属下的职责。”

    这一句话把楚飞弄愣住了,不过马上他就明白过来了,雛义的心已经在这里了,板儿牙没那么多心眼,这一定是雛义的意思,不管怎么说,单看这三百骑士的样子,就知道雛义确实用心训练了这些人。

    “两位大哥这是做什么,无论我楚飞日后会是什么样,我们还是好兄弟不是吗?”楚飞从马上跳下来走上前去把两人搀了起来。

    楚飞听说这个都傻眼了,先有个白虎之说,现在又出来个飞熊,我家是动物园吗?

    洛阳,这个千年帝都,丝绸之路和大运河的交汇处,当然现在还没出现那隋杭大运河,可是洛阳这个地方确实名副其实的帝都,河图洛书在这里出现,从商开始,有十三个正统王朝在这里建都,上百个帝王在这里指点江山,正可谓是“普天之下无二置,四海之内无并雄。”

    当楚飞真正的在这个时代看到这的大汉帝都的时候,也不禁为他的瑰丽而赞叹,坚固的城墙,离的很原就可以看到,那雄壮的气势就给人一种压迫感。

    行与楚飞身侧的朱儁不禁为他的这一句“普天之下无二置,四海之内无并雄”啧啧称赞了起来:“怀远果然大才,偶有佳句却是让人佩服。”

    “叔父过誉了,小子只是心里想到便说了,称不得佳句的。”

    现在的楚飞称朱儁为叔父,这是朱儁的意思,按年龄人家做个叔父是很够格的,这也是朱儁确实很喜欢楚飞,要等闲人你想叫人家叔父人家还不一定愿意不愿意呢。

    “哈哈,怀远莫要过谦,看,已经有人出城迎接咱们了。”

    此时洛阳城大门洞开,门外聚集这许多的人,这不象其他时代,有了大胜仗就动不动的出十里而迎,在这个时候能到城门迎接你就已经很不错了。

    楚飞眯眼看了看洛阳城门处,确实聚集了好多人,但可惜他一个都不认识,也不知道这里是不是又藏着什么名人,看朱儁已经催马迎了上去,他也赶紧追赶了过去。

    洛阳的城门前,一个黑脸的和一个黄脸的人正在人群中闲话着,两人都是博领大衫,看得出家世是不错的。

    “本初,那个一神铠甲的人应该就是那个斩杀了燕荔游的楚怀远吧?”黑脸的抻着头看着朱儁和楚飞说道,他的个子比黄脸的要矮一些,所以踮着脚站着。

    “应该就是了,还以为是个什么雄壮的呢,不过看此人能做出‘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词句,到也应该是个文武全才的人,孟德以为呢?”黄脸的说道。

    “那到也是,要不大将军怎么会着意我们留意这个小子,不说了,走吧,孟德,朱公伟此次大胜而归,我们理当去恭贺一下。”

    “理当如此。”作者寒江观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