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打吧

作品:《明末疯狂

    吴世恭的这次剿匪行动,和上次剿灭圣灵会乱民造反的军事行动有所不同。

    在上次圣灵会乱民造反中,吴世恭虽然最后可以说是获得了完美的胜利,也获取了的经济利益。

    但是,无论当时吴世恭在守县城的时候,还是后来发动冲锋救援归德府城的时候,吴世恭所有的行动,完全是依照着圣灵会乱民的行动和上司的命令,是很被动的做出了反应。可以说是毫无计划的。

    可是这次吴世恭的剿匪,却是有目的的,主动的军事行动。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制定自己军事行动的计划。

    你还不用说,吴世恭是个学习能力很强的人。他其实明白,自己在两世里,根本就没有学习过什么军事指挥,没有一点儿军事指挥知识。因此,他自己就不再别出心裁了,古板地按照专家的话来办。

    那个专家也就是导致吴世恭穿越的那个秦白。那秦白说过:每次军事行动之前,都要确定好这次军事行动的目的。而且,也只能够确定一个目的。

    那好!吴世恭这次剿匪,也就确定了一个目的。什么目的呢?就是为了银子!

    抛开吴世恭要保证商路畅通,可以赚取押送盐货的银子不说;也抛开如果剿灭了李鹞子这伙土匪的寨子,多少可以缴获一些物资不谈。现在关键的是,吴世恭发现了一个的赚钱机会。

    吴世恭从雷鹰这里了解到了这个山区的土匪和山民的数量。从这些数量推算出来,这些人每个月至少需要三百石以上的食盐供应。

    如果吴世恭完全垄断了这个山区盐货供应以后,起码每个月可以赚取一千两银子的收入。对于现在的吴世恭来说,这每个月一千两银子的收入,完全可以让他垂涎欲滴。

    并且,这只是在目前,这个山区在圣灵会乱民造反以后,人员比较稀少的情况下。随着局势的稳定,在这个山区定居的人数将进一步地增加,吴世恭的盐货收入也将会进一步地提高。

    但是,要完全垄断这个山区的盐货供应有以下三个难点:

    首先是这个山区的盐货供应,确实是没有固定的销售商,但是这不等于说是,就没有销售商往这个山区供应盐货。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其实这个山区还是有着盐货供应的。那就是在这个山区附近的那些盐货销售商,也包括陆间辰和吕云焕,他们再通过二道贩子,把盐货提价卖到了这个山区的土匪和山民手中。

    而当吴世恭垄断了这个山区的盐货供应以后,那些山区附近的销售商,除了直接供货给吴世恭盐货的陆间辰,其他销售商都将被吴世恭驱逐出去。而他们在金钱的利益之下,肯定不会逆来顺受,也会对吴世恭的垄断行为做出反击。

    知道了吴世恭的军队是来攻打自己的,李鹞子确实也有些紧张。但是,李鹞子也是久经风浪的老土匪头目了,也并不是第一次遇上官军剿匪。所以,李鹞子也就立刻集中人手,准备死守自己的山寨。

    而李鹞子这次就有些判断错误了。李鹞子把这次吴世恭来攻打自己寨子的军事行动,当成为以往官军剿匪的一般军事行动了。

    在明朝以往的官军剿匪中,如果官军遇上了防御坚固的土匪寨子,一般都不会去死命攻打。因为,馁军攻打的主力,都是那些武官身边的亲兵。如果亲兵损失太大的话,这个武官的实力也将会大大地受损的。出于保存实力的做法,那些武官也不会做这种亏本的买卖。

    因此,官军剿匪的过程一般就是:双方装模作样地乱打一气,接着土匪从寨子中扔出一些金银和猪羊,作为对官军的犒劳。官军也就顺水推舟地鸣金收兵了。

    而到了第二年,同样的戏码再次上演一次。到了最后,有些讨厌弄虚作假的官军,甚至连装模作样的乱打程序都免去了。直接收取金银和猪羊以后就走人,形成了一种制度化的,官军到土匪这里来收年货的行为。

    而李鹞子就是认为吴世恭是这么一种剿匪行动。最多是因为,李鹞子去劫了吴世恭军队押送的商队,扫了吴世恭的面子。吴世恭来报复自己一下而已。

    可是李鹞子心中却这么认为:自己到底最后也没有劫到什么货物,再加上自己土匪的伤亡也比吴世恭军队要大,说到底也是自己吃亏。并不是什么不死不休的局面。

    只要到时候多说一些软话,再多送一些金银和猪羊,只要凭借着自己寨子的坚固防御,到时候也是能够化解这次的误会的。

    李鹞子确实对自己的寨子的坚固程度是很放心的。毕竟这个寨子也是在李鹞子的多年经营之下。而且,这个寨子的选址,也是和吴世恭的千户所堡垒有些类似,只能够在寨子的正面攻打,所以是易守难攻的。

    再加上寨子里的物资储备也是十分的充足。李鹞子估计着足以支撑三个月的消耗。李鹞子就不相信了:难道吴世恭就成年累月地攻打自己的寨子吗?他就不回去过年了吗?

    李鹞子是完全不知道,吴世恭不要说是三个月了,就是一年,吴世恭也要把这个寨子给攻打下来。

    所以当吴世恭的军队终于到达李鹞子的寨子的时候,李鹞子就在寨子上面高声喊道:“吴大人,都是一场误会啊!小人送给吴大人十对猪羊,一百两银子,作为对大人的赔偿和犒劳。就这么罢手怎么样啊?”

    吴世恭身边的兵丁,听了这话都看向了吴世恭。吴世恭的这些兵丁,虽然都接受了长时间的军事训练,但是他们毕竟没有经受过沙场上的考验,鞋里还是有些老百姓的鞋。

    在这些兵丁的想法里:既然李鹞子已经服软了,又送了些金银和猪羊作为犒劳,再加上自己又没有什么损伤。这样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结果,还是可以接受的。

    可是吴世恭好象是没有看到那些兵丁的神色一样,他是不动声色,一挥手,命令道:“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