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镇北侯府

作品:《楚氏春秋

    第二天,楚名棠夫妇领着五个孩子来到了镇远侯府。

    这是楚夫人近十年来第一次回娘家,镇远侯王烈夫妇早早就吩咐下人将府中打理得干干净净。楚夫人到了侯府,与母亲王老夫人抱头痛哭,楚夫人在京的两个妹妹也在一旁陪着落泪。王老侯爷和楚名棠劝慰了好久,几人才止住了哭声。

    楚夫人让几个孩子上前拜见外公外婆。不出楚夫人所料,王老侯爷一见楚铮两眼放光,拉着他的手问个没完。说起来王老侯爷也是个苦命之人,连着生了七个女儿,而且是五个妻妾分别所生,楚铮不由得感到奇怪,照常理来说是不大可能的,若是一夫一妻还情有可原,这么多妻妾生的都是女儿那只能说是王老侯爷命该如此了。

    楚铮通晓世故,知道眼前这老头子是必须讨好的,于适作乖巧天真,把王老侯爷夫妇乐得不知东南西北,对这外孙真是喜欢到了心里。楚轩和楚原毕竟已经长大,实在拉不下脸学楚铮承欢膝下的可爱状,只好眼睁睁地看着楚铮身旁的礼物越堆越高。

    王老侯爷戎马半生,当年也曾当过北疆大营统领,如今虽年已老迈,但仍喜欢舞弄棒。听到楚夫人半带夸耀地说起楚铮的本事,王老侯爷有些不信,命人抬过当年他所用的丈八长矛,放到楚铮面前。楚原在一旁摇,这根长矛虽比夏漠所使的看来粗重许多,但对于小弟来说,仍是小菜一碟。

    楚铮走上前足尖运劲一挑,长矛便腾空而起,楚铮一把抓住,舞得呼呼生风。王老侯爷看直了眼,不停叫好,对楚铮更是喜爱,恨只恨他不是自己孙子。

    楚名棠在一旁轻轻咳嗽了一声,楚铮知道父亲要和外公谈正事了,便使了个借口要和外婆到内府去。王老侯爷恋恋不舍地放开楚铮,转头对楚名棠夫妇说道:“你们到书房来吧。”

    到了书房,楚夫人也不拐弯抹角,直接将楚名棠近况向王老侯爷说了。

    王老侯爷缓缓说道:“皇上对楚家不满由来已久。不过楚老狐狸也有不对之处,他是聪明一世,糊涂一事,楚氏直系族人在郡县干不了几年,就把他们调到朝堂之上,搞得每天早朝楚家的人越来越多,一有什么有损楚家利益之事,呼啦啦走出来四五十个楚氏官员,能不惹皇上心起杀机吗。但楚家历经百多年,在大赵国内已经根深蒂固,也不是可以轻易铲除的。当年名棠不为楚家所看重,皇上原本想扶持你来对付上京楚家,然后通过名棠掌握楚氏一族,却没想到楚老狐狸觉察到皇上的意图,断然许诺将楚家宗主一职传给名棠,名棠也因此决定重归楚家。此举老夫不想评论是对是错,名棠你是楚氏族人,这么做也有你的道理,只是这样一来,楚家的势力大增,皇上更是寝食难安。若不是外忧西秦,内忌老夫,皇上可能已经对楚家动手了。”

    楚夫人在一旁撇撇嘴,楚王两家的关系大有猫腻,自己和夫君已经推测出七七八八,可父亲仍在自己面前装模作样,不就是因为自己是女子,不能接掌王家宗主之位嘛。

    王老侯爷看了看楚夫人夫妇,道:“秀荷,老夫可以为名棠从中游说,但名棠也要做一些事,楚家在朝中为官之人也太多了些,官职也大都只是令吏和侍郎,而且还有很多是酒囊饭袋,根本不堪大用,名棠可将这些人调离出朝,既不损楚家势力,也给了皇上面子。”

    楚名棠想想道:“此事容名棠考虑一下,名棠虽说已是楚家宗主,但还需和大伯商量一下。”

    王老侯爷道:“那是自然,不过老夫想那只老狐狸会同意的,他应是个知轻重之人,老夫跟他斗了几十年,还不知道他的心思,他恐怕早就料到名棠会来找老夫的。”

    说完正事,王老侯爷开玩笑道:“名棠,你那幼子铮儿老夫实在喜爱,要不过继给老夫当孙儿吧?”

    楚名棠有些犹豫,楚夫人在一旁笑道:“父亲,你少寻名棠开心了,铮儿改姓王倒没什么问题,可那几个叔伯兄弟可就要犯疑心了。楚家已由名棠任宗主了,明远他们几人也正盯着您呢。”

    王老侯爷有些丧气道:“老夫此生最大的憾事就是膝下无子,几个侄儿与名棠相比实在是差远了,老夫不是很看得上眼,但这又如何,宗主这一位子总要在他们中选。”

    王老侯爷摇了,不再想这些烦心事,对楚名棠道:“名棠,让铮儿在这边住段时日吧,老夫看此子乃是个不世出的大将之才,老夫可以为你好好调教一下。”

    楚名棠喜道:“铮儿能得您老垂青,实是他的福气。”

    楚铮没想到自己在王老侯爷面前表现好得过头了,他老人家不肯放他走了。楚夫人怕他住不习宫还派人将柳轻如和紫娟、翠苓都送了过来,摆明了是要他长住了。

    王老侯爷很快发现这个外孙有些闷闷不乐,便问他是怎么了,楚铮原本只想推诿几句蒙过去算了,可想起父亲所说的楚家危机,暗道王家也是三大世家之一,实力不容小觑。外公目前看来是帮着父亲的,但究竟能帮到什么地步就不得而知了,先探听一下也好。

    楚铮看了看王老侯爷,叹了口气,却欲言又止。

    王老侯爷问道:“铮儿,有什么事尽可对外公说,只要外公能做到的什么都可答应你。”

    可楚铮依旧不答。

    急得王老侯爷都快许诺到上天摘星扯月了,楚铮才苦着脸道:“孙儿发现自从来到京城后,父亲便愁眉不展。孙儿很想为父亲解忧,前日父亲与娘亲在房中密谈,孙儿悄悄在一旁偷听,这才知道是皇上欲对我们家不利,外公,您说孙儿该怎么办啊。”

    王老侯爷安慰道:“铮儿放心,有外公在,皇上还没那本事能把你父亲怎么样。”

    楚铮道:“可孙儿听说皇上是最大的,还说什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啊。”

    王老侯爷疑道:“铮儿,你是从哪谍来的,那些都是酸儒们所鼓吹的,皇上倒是最爱听这些,可这大赵江山也是我们几家为他们赵家打下来的,凭什么要人死就死,仅凭他赵家就能治理好天下吗。以前有几大世家是觑视皇位,才被皇上和王楚等家族联手消灭,如今你父亲并无反意,皇上想杀你父亲,外公第一个不答应。你父亲让外公去游说皇上,外公明天就去,把话给皇上挑明了。”

    楚铮睁大眼睛道:“那怎么可以,外公你不怕皇上吗?”

    王老侯爷傲然道:“只要外公和你们楚家联手,在京城无人可敌。”

    “皇上也不行?”

    “当然。如今在京城,共有四种势力,一当然是皇上,掌握着一半禁卫军和大内侍卫营,还有以郭怀为首的非三大世家之人;二是方家,方家宗主方令信已当了十年相国,提携了一大批族人,朝堂之外还有西线大营支持;楚家和王家可各算一种,当年外公和你堂祖父年轻时也斗得死去活来,后来年纪大了退下来后,雄心也淡了,觉得对方顺眼多了。六年前你父亲重回楚氏,外公也不好意思和你父亲作对,两家来往也多了起来。外公没有儿子,最疼爱的就是你娘,你父亲既然已是楚家宗主,外公当然也向着楚家了。皇上想要同时对付楚王两家,含不自量力,楚家在朝堂能与皇上争锋,朝堂之外楚家六大执事在各地也是称霸一方;王家掌控大赵四成军队,不要看郭怀是上任北疆统领,外公在北疆时间比他还长,虽说郭怀是个名将,但当年若不是外公看在你父亲的面上不想与他为难,他郭怀哪有今日风光。如今北疆的几个主要将领,哪个没在外公手下待过?何况还有你堂舅王明泰在那里坐镇。如今方家虽然倒向皇上,但想对付王楚两家,还是差了点儿。”

    楚铮突然又问道:“外公,那除了朝堂之上,市井之中可有什么势力?”他想到自己师父吴安然武功如此了得,江湖中似他这种高手也有不少,若能聚集到一起也噬不容忽视的力量。

    王老侯爷却不屑地说道:“市井之中会有什么势力,京中各大产业哪个不是依附在三大世家门下,只不过方家比较不堪,京中的青楼和赌场都收到自己门下,所以外公和你堂祖父都看不起方令信。”

    青楼和赌场?楚铮顿时无限向往,来到这个世界,还没去过这两个历史最悠久的行当见识见识,有机会的话把这两个产业也夺过来,照书上说那里是最好收集情报的地方。

    王老侯爷毕竟年纪大了,前些日子天天忙着教导楚铮倒还不觉得,这一松懈下来就觉得有些身体不适,静心休养去了。

    楚铮在侯府的日子顿时轻松好多,除了每日必须练功外,便躲在房中与柳轻如三人谈笑。经过这段日子,紫娟和翠苓觉得这少爷还是挺好相处的,除了那天发了一次火,平时都很和气,渐渐地也就不再惧怕了。

    不知不觉便是两个多月过去了。一天楚铮正在房中与两个小丫头调笑,把两人逗得脸红扑扑的。冷不丁看到母亲站在门口,笑吟吟地看着。

    紫娟和翠苓吓得脸色苍白,连忙站了起来。柳轻如在一旁也忐忑不安。

    楚夫人倒觉得没什么,世家大族里什么事没有,和他两个哥哥比起来,楚铮可算是正人君子了。

    楚铮奇道:“娘,你怎么又来了。”

    楚夫人笑骂道:“什么又来了,你倒和你三哥一样,有了丫环忘了娘。”

    楚铮笑道:“哪能啊,孩儿跟娘最亲了。”

    楚夫人道:“别耍嘴皮子,今天你在北疆大营得舅王明泰回来,外公让你到客厅去。”

    楚铮到客厅时,王明泰已经到了。

    王老侯爷见楚铮来了,冲他和楚夫人招招手,对王明泰道:“明泰啊,来见过你姐姐,这个是你小外甥。”

    王明泰先见过楚夫人,冲楚铮笑道:“你就是铮儿吧,洛水给舅舅的信中可把你夸得不得了啊。”

    楚铮有些郁闷,这世界通信并不发达啊,可怎么这些人都知道他的名字。

    王老侯爷点头笑道:“铮儿的确是个聪明的孩子,这些天一直跟老夫学习武艺和兵法,将来成就不可限量啊。”

    众人又寒喧了一番,王明泰道:“伯父,北疆也没什么特产,明泰没带别的,只带了五百匹良驹给府中的家将吧,请伯父笑纳。”

    王老侯爷笑道:“你有这心就好,老夫府中还会缺东西吗?”转头对楚铮说道:“铮儿,你还没有一匹好坐骑,你舅舅既然带来了这些好马,去挑一匹吧。”

    王明泰起身道:“好,铮儿,跟舅舅去挑一匹马龄小一点的,算舅舅给你的见面礼吧。”

    众人到了外院新搭的马棚。楚铮在江边大营黑骑军内待过多日,倒也粗通相马之术,见这些马虽然均可算上乘,但最多也只与周寒安、夏漠等人的坐骑相当,不觉索然无味。

    王明泰见楚铮不停,奇道:“铮儿,怎么这些马都不入你眼?”

    楚铮垂头丧气地说道:“这些马是不错,可惜比洛水哥的差远了。”

    王明泰顿时醒悟:“舅舅倒真忘了,洛水那匹马都让你驯服过了,这些当然看不上了。”

    王明泰犹豫地看了王老侯爷一眼,道:“这里好马倒有一匹,可这原本准备到京中来好好驯养后送给伯父的。”

    王老侯爷一摆手,道:“老夫都那么把年纪了,再好的马也只能看不可骑了了,不如给铮儿吧。”

    王明泰应了声是,带着众人来到一个单独的马棚边。

    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迎了上来,冲王明泰行礼道:“将军。”

    王明泰对楚铮道:“那马性子暴烈,除了这小厮欧阳枝敏能给它喂食,没有人能靠近它身边。”

    楚铮饶有兴趣地看着这小厮,道:“你叫欧阳枝敏?这姓挺少的啊,是不是胡人?”

    楚铮儿时对史书极感兴趣,知道正是由于刘阿斗突然改变了历史,晋朝时间的五胡乱华基本就没有发生,中原大地仍是纯粹的汉人,像慕容这种胡人复姓在中原根本就没有,眼前这小厮居然姓欧阳,这个姓氏楚铮今生还是第一次遇见。

    欧阳枝敏却吓得脸都白了,连声道:“小的是汉人,绝不是胡蛮。”

    也难怪此人如此害怕,当时无论是北赵还是西秦,对胡蛮人都深恶痛绝,百姓若碰到是胡人,定会一拥而上将之活活打死。

    楚铮见此人吓得如此模样,心中有些歉然。王明泰在一旁说道:“此人是舅舅早年收留的孤儿。欧阳是北疆的一个姓氏,不是胡人。”

    王老侯爷转到马棚前,突然一声惊呼:“火云驹!”

    王明泰说道:“正是。侄儿听北疆大营的老将们说,伯父当年的坐骑就是火云驹。也是机遇凑巧,侄儿属下军士在草原上发现此驹,侄儿用了两千骑兵才将它捕获,特献给伯父。”

    王老侯爷眼神复杂,突然喝道:“铮儿,将此驹驯服,外公便把当年的马具和威震北疆的麒麟盔甲送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