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威逼诱降

作品:《楚氏春秋

    大殿外浑厚钟声响起,九声过后,一个尖利的嗓音吟道:“上朝……”

    原本有些驿动的众大臣登时肃然。虽然皇上已经很久没亲临早朝了,但方相国和楚太尉都在此,他们二人对早朝规矩要求之严更胜皇上,还是小心为好。

    成奉之瞟了一眼站在百官之首的楚名棠和方令信,只见方令信正闭目养神,楚名棠则面无表情地看着众人,却令人感到有种不怒自威的霸气。成奉之忽感一阵颤栗,不由得低下头去。

    一个太监从殿后走了出来,道:“皇上口喻:朕龙体欠安,今日早朝由相国大人和太尉大人代朕主持。”

    大臣们齐声领旨。皇上快有半月未上朝了,众人都已见怪不怪了,由楚名棠和方令信主持朝政反而没有那么多繁文缛节,处理政务效率高了许多。

    今日是方令信轮值,只听他咳嗽一声,道:“诸位,有事送呈,无事散朝。”相国乃朝中百官之首,楚家势力虽说在方家之上,但楚名棠在朝中众大臣面前仍对方令信颇为尊重,加上双方子女已结亲,他们之间这几年相处还算融洽。

    各部依次将需楚方二人批示的官文呈上,重大政务分别由承办官员向百官陈述。这几个月来楚名棠针对西秦调动各地兵马,牵涉到兵部的事务最多,兵部尚书郭怀深知缓急轻重,他虽与楚名棠和方令信不合,但也从未从中阻挠,反而也是出了大力,但早朝时却从不开口,由几个兵部侍郎负责向楚名棠禀报。

    大内总管连奇忽然匆匆走到殿上,喝道:“皇上驾到!”

    皇上不是龙体不适吗?众大臣面面相觑,楚名棠和方令信对望一眼,也是不明所以,只好站到各自位置,躬身相迎。

    “臣等恭迎皇上。”

    赵王走上大殿坐在龙椅上,道:“众爱卿平身。”

    “谢皇上。”

    楚名棠看了赵王一眼,只见他虽面带病容,却满脸红光,有种抑制不住的喜色,暗想这几天好像没什么喜事啊。

    “朕今日来此,是向众爱卿宣布一事,”赵王扫视一眼宽广的大殿,嘴角忍不住露出几分笑意,“储君宫内传来喜报,侧妃杨秋儿已有身孕,朕终于有孙儿了。”

    大殿内一片寂静。

    杨秋儿?她是谁?众大臣都在不停地思索着。储君赵庆自从立武媚娘为妃,从此对另两个妃子再也不感兴趣,数年前这二人都已被打入冷宫,只可惜武媚娘肚子不争气,三年来毫无动静。怎么这个时候突然冒出一个杨秋儿?

    原来武媚娘知道自己虽得赵庆宠爱,但腹中无子始终是她最大的劣势,宫中已有不少针对她的风言风语,可她至今仍是处子之身,哪能有身孕。前日得知贴身宫女秋儿之事后,武媚娘想了想,还是与赵庆说了,反正他在清醒时也曾几次宠幸过秋儿,也不会露什么马脚,而且秋儿对她极为畏惧,知道武媚娘随时可以取她性命,绝不敢违背她。赵庆得知此事也十分高兴,马上跑去禀报赵王。赵庆无后一直是赵王的一大心病,闻此喜讯顿时老怀大慰,立刻册封秋儿为侧妃,并兴冲冲来到早朝向群臣宣布此事。

    楚名棠最先清醒过来,上前一步道:“恭喜皇上。储君有后,实是我大赵之福啊。”

    赵王看了楚名棠一眼,心想:这几年来你也就这句话听得顺耳些。

    众臣也醒悟过来,杨秋儿是谁干自己何事,看样子先前只是个宫女罢了,其腹中孩儿虽不知是男是女,但总是件喜事,于是也纷纷上前道贺。

    赵王笑呵呵地不住点头,并宣旨若杨秋儿生下的是皇孙,大赵国将大赦天下。楚名棠虽认为不妥,但见赵王在兴头上,也不便反驳,暗想:到时再说吧,何况那杨妃生儿生女机率各半。

    早朝在一片欢喜热闹中结束,成奉之走出大殿,忽听身后有人叫道:“成侍郎留步。”

    成奉之回头,见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吏部尚书唐孝康,忙施礼道:“尚书大人。”

    唐孝康扶住他笑道:“成兄,你我同殿为臣已有十余年了吧,何必如此客气。”

    成奉之有些不解,唐孝康是楚名棠的嫡系,对自己向来不冷不热,今天是怎么了。

    “不知尚书大人找下官何事?”

    唐孝康边走边道:“太尉大人交给吏部一件差事,为了配合西线用兵,要对当地的地方官进行一番调整,那些平庸无能的干脆免职了事,从各地调集确有才干的官员充实到西犀一切以战事为重。成兄,你在吏部十几年,对大赵国官员的了解本官也是望尘莫及,此事还需你多心啊。”

    若在以前,成奉之得知能主抓此事必定大喜过望,这样一来就在西线安插潜伏在赵国的秦人就顺理成章了,可他现在只关心十几天后的皇上大猎,哪有闲心管其他事,何况征调官员也不是十天半月就能完成的,若过不了这个坎,一切都是白搭。

    成奉之道:“此事事关重大,下官恐怕难以胜任。”

    唐孝康道:“正因事关重大,此次西线官员任免无需顾及派别亲疏,你看兵部郭尚书对此战支持也是不遗余力,这样吧,你我找个地方,坐下慢慢谈。”

    成奉之一怔:“尚书大人,不是去吏部?”

    唐孝康苦笑道:“吏部这地方成兄也不是不知道,人多嘴杂,官员任命尚未有定论,消息早早就已传了出去。太尉大人对西线官员之事极为重视,还是谨慎些为上。”

    成奉之觉得有理,便命下人驱车跟着唐孝康去了。

    “老爷,唐大人马车停下了。”

    成奉之走下马车,觉得此地甚热闹,抬头一看不由得吃了一惊。

    万花楼?

    成奉之吃吃说道:“尚书大人,这不是青楼吗?”

    唐孝康笑道:“成兄,看来尊夫人管束甚严啊。你有所不知,万花楼内院有几处雅间,寻常人等根本无法接近,极为清静,正是谈事的好去处。”

    成奉之看看身上的官服,为难道:“这不大好吧,万一给御史参上一本可就麻烦了。”

    唐孝康颇为神秘的一笑:“成兄,请随我来。”

    唐孝康领着成奉之走进路边的一家布店,并不停留径直向里处走去。到了一间寻常人家卧房模样的屋子,唐孝康熟门熟路地打开一扇暗门,笑道:“成兄,请!”

    两人走了约十余丈,成奉之忽然觉得眼前一亮,已经出了地道,看了看竟是身处于假山丛中。一个青衣侍者站在一旁也不说话,行了一礼,将唐成二人请到一间屋内。

    唐孝康和成奉之分别坐下,那侍者为二人倒上茶水,轻轻退了出去。成奉之见此屋四周翠竹环绕,鸟语阵阵,不由得赞道:“好,此处真是别有洞天。”

    唐孝康推开身后一个暗格,只见挂着十余件衣物,道:“这些都是近日刚刚缝制而成,成兄若觉得官服不便,可任挑一件换上,过会儿可叫几位姑娘唱上几句小曲。”

    成奉之推辞道:“多谢尚书大人好意。下官就不必了,还是谈正事要紧。”

    唐孝康呵呵一笑,道:“也好。”突然眉头一皱,唐孝康捂着肚子道:“方才在大殿上就觉得不甚舒服,成兄请见谅,唐某去去就回。”

    唐孝康去了许久,成奉之渐渐觉得不耐烦,忽听屋外有人,心想大概是那侍者又要进来了。他毕竟第一次来此地,总觉得有几分不自在,便转过身去佯装欣赏壁上的字画。

    成奉之听着那人为自己重新倒上茶水,便嗯了一声,示意那人可以出去了,却未闻动静。成奉之觉得有些奇怪,只听那人轻笑道:

    “成大人好生悠闲啊。”

    成奉之回头一看,顿时大惊失色,腾地一下站了起来。

    那人脸上笑吟吟,正是前几日天天泡在自己府里的楚铮。

    “你,你怎么在这里?”

    楚铮为自己倒上一杯茶,笑道:“万花楼从不拒客,成大人来得,小侄自然也来得。”

    成奉之惊魂未定,向屋外看了看,道:“唐大人呢?”

    成奉之身躯一震:“那唐大人呢?”

    楚铮笑道:“唐孝康还以为本公子是因苏姑娘才来找成大人的,怪只怪成大人前些时日对本公子态度太差了。”

    成奉之这才恍然,难怪唐孝康对自己突然亲近起来,原来是此缘故,还特意将西线官员调配之权交于自己,看来他是认定楚成两家快要结亲了。

    楚铮脸色突转阴沉,道:“你和苏巧彤是否谋划在皇上大猎时刺杀家父等朝中大臣?”

    成奉之吓一跳,连这他都知道,怎么还敢娶苏巧彤进门?

    “正是。”

    “刺客听说近日要从西秦赶来,是不是?”

    “……是。”

    “此次刺杀是由寇大娘主持,是也不是?”

    “是。”

    ……

    ……

    成奉之越来越心惊,楚铮怎么什么都知道,有些事只有他们和储君商议过,连自己夫人都未必知晓,成安礼又怎么可能透露给楚铮。他不由得心中暗暗庆幸,这少年既然知道了这么多,刺杀楚名棠全然是句空话,到那时成家可真要被诛连九族了。

    成奉之怎么也不会想到,真正出卖他们的却是那千娇百媚的储妃娘娘。

    楚铮沉默半晌,道:“成大人,若想保住你目前的职位,本公子先命你做两件事。一、尽快弄清西秦来人身份、人数;二、将余下西秦在大赵细作名单尽数写出,绝不可遗漏一人。”

    成奉之无奈应是。

    楚铮用手指弹了一下手中那份名单,放缓语气道:“成大人,方才你都已经招了,就不用再推三阻四了吧。何况事以至此,你只能与西秦彻底决裂,切不可再三心二意了。本公子也是为你好。对了,方才所说的馁阶比你差不了多少那人是谁?”

    成奉之叹了口气,道:“是礼部令吏余世同。”

    楚铮点头道:“有成大人相助,那些西秦刺客定是有来无回。可朝中有心人不少,一眼便可看出此事大赵境内必有人为内应,因此总要官员来顶罪的。三年前刺杀梁上允主谋是吏部令吏唐甘江,这次就让这礼部令吏余世同来背吧,也好对朝廷有个交代。”

    成奉之缓缓点头,事到如今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了

    楚铮微微一笑,道:“成世伯今日受惊不小,小侄胳亲自斟酒赔罪,世伯请回吧。”

    成奉之苦笑一声,对成安礼说道:“安儿,走吧。”

    楚铮却道:“成世兄这般出去易惹人注目,何况他是来找小侄的,就由小侄派人送他回府吧。”

    成奉之觉得有理,向楚铮长揖到地,他心里很清楚,自己的余生已经完全掌握在这少年手中了。

    楚铮并未还礼,淡淡地说道:“成大人,到时监斩余世同等西秦奸细,可就由你来主持了。这份大功当然也是记在大人你身上的。”

    成奉之身子一颤,应道:“一切听从公子安排。”

    成奉之走后,楚铮忽然一笑,道:“成世兄,这戏演得不错啊。”

    方才仍气势凛然的成安礼顷刻间跪倒在地,谄笑道:“多谢公子救我成家满门。”

    楚铮道:“不用谢我,成大人还是识时务的,否则我再费苦心也是无用。”

    成安礼忙道:“家父实是罪无可恕,为西秦效力数十载,居然连我们几个子女都不知道。幸好楚公子宽大为怀,成某感恩戴德之至。”成安礼自幼生长在赵国,对秦国同寻常赵人一般并无好感,得知父亲成奉之乃秦国奸细后顿时吓得魂不附体,见楚铮有意放成家一条生路,什么条件都满口应承下来。

    “只要令尊能诚心对我楚家,以前的事既往不咎。”楚铮看了他一眼,道:“今日之事令尊心中对世兄定是大增好感,你可要好好把握了。”

    “一定一定。”成安礼连声应道。

    楚铮从暗格内取出一件衣衫递给成安礼,笑道:“世兄今日出力也不少啊,方才那一跃虽说是原先商量好的,没想到世兄如此大力,居然我都未能抓住,还好并无大碍。”

    成安礼干笑道:“可能是这件衣服质地太差了,本来只想吓吓家父的,差点儿弄假成真了。”

    楚铮也笑道:“下次再做衣服可要换家店了。唷,这伤说轻也不轻,欧阳,你送成世兄回去吧。”

    成安礼忙道:“不用烦劳欧阳先生了,成某自己回去就是了。”

    欧阳枝敏走出门外,唿哨一声,两个黑衣少年不知从什么地方冒了出来。欧阳枝敏道:“你们二人驾车送成公子回府,小心别让人看到了。”

    楚铮见成安礼已离去,对欧阳枝敏笑道:“居然也有人叫你欧阳先生了。”

    欧阳枝敏不屑道:“这等龌龊小人,杀了他都嫌污手。公子为何要与他虚与委煽”

    楚铮道:“成安礼人品是差了些,但也非无能之辈,方才那番作戏你若事先不得知,可否看出丝毫破绽?”

    欧阳枝敏失笑道:“依小的看,还诗子厉害些,那一抓只损衣物不拉人,手法的确巧妙。”

    楚铮呵呵一笑,道:“若非如此,又怎能打动成奉之。此人既为细作,必已将生死抛之度外,只有儿女亲情尚可打动于他,令他求生之欲大增。”

    欧阳枝敏忽然沉默下来,看着楚铮欲言又止。

    楚铮道:“欧阳,你我也算是师兄弟,有话尽管说,不要掩藏在心里。”

    “小的只是觉得……公子对苏姑娘太看重了,”欧阳枝敏鼓足勇气,“为了她公子费尽心思,连成奉之都不追究其罪。此事若被老爷知道了,小的担心恐怕公子也担当不起啊。”

    楚铮不由得暗叹,连欧阳枝敏对自己所做之事都有些不满了,苏巧彤啊苏巧彤,我为你这般做究竟是否值得。

    楚铮沉默半晌,道:“欧阳,你还不明白吗,我明是为苏巧彤,实为成奉之?”

    欧阳枝敏一愣,道:“小的愚笨,请公子指点。”

    楚铮道:“我所掌控的只是鹰堂,在朝中半分势力也没有。成奉之此人才干,在我大赵朝中绝对可排在前五之列。我曾详细看过他的履历,从一个县城小吏做起,十年不到就已到吏部任职,三年便升至吏部侍郎,一任就又是十年之久,朝中有一句话:‘大赵千百官,尽在侍郎胸’。他只是一西秦细作,并无世家根基,仅凭真实才干就能到如此地步,朝中又有几人能及得上。此人若能为我所用,定可成为一大助力。”

    欧阳枝敏道:“公子,可他毕竟是西秦奸细啊。”

    楚铮冷笑道:“那又如何,他后路已尽数为我所断,还能回得去吗?仅凭他今日所写的那五人名字,西秦若是知道了,必会恨不得将他拆骨剥皮。而他真实身份又为我所掌握,在赵国也已无人可投靠,只要我能给予他安全保障,并为他子孙谋个前程,此人忠心将毋庸置疑。”

    “至于苏巧彤,只是附带品罢了,这女子能降则降,若不能降,正如成奉之所说的,区区一个弱女子,还能飞到天上去?”

    欧阳枝敏松了口了气,笑道:“公子深谋远虑,是小的多心了。”

    楚铮道:“你方才说得也不错,此事仅可你我二人知晓。这些时日来我尽量不用鹰堂中人,只用师父所教导出来的三十余位弟子,就是不想让人发现其中有异。至于父亲那里,等到时机成熟,我会向他老人家禀明一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