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章 不如从了老衲罢

作品:《大明春

    卖相很文人的赵老店主手舞足蹈,好端端一个老先生,计算起银子来,立马儿癫狂了。

    “叔,别高兴太早。”他侄子赵浮沉给他泼了盆凉水,“卖给谁不是卖,人家可不见得卖给咱。”

    赵老店主被侄子这么一提醒,顿时从金山银海里面醒觉过来,觉得侄子说的颇有道理,所谓文人风骨,他自家当年也是考到三十岁,才绝了进学的念头,虽然这样,和平常人打交道的时候也颇有傲骨,骨子里面总觉得自己读书人出身,不大看得起别人。

    所谓以己推人,那郑小相公十来岁就进了学,少年得志,想必也是眼大如箕的。

    背着手在店里面来回转了两圈,他对侄子赵浮沉道:“浮沉,这事情要你去办,打听那个郑小官平日喜欢什么,家里面什么个境况,务必打听清楚了。”

    他说着,就从袖中摸出一锭小银锞子塞在赵浮沉手中,道:“快去。”

    赵浮沉得了他老叔的钱,顿时咧开了嘴,“好嘞!叔,我办事,你放心。”说完跐溜一下就跑了。

    不提这边如何,那郑国蕃被五文钱的稿费彻底雷了个外焦里嫩,一气之下,心说我还真不信了,去卖苦力扛大包一天也要扛个大几十文,五文钱,给我去死,我偏不信这个邪,这大明朝有稿子还卖不掉。

    他回到家中,扭头就进了自己的书房,坐在已经有些摇晃的旧椅子上,拿舌尖笔,一手撑着下巴,就开始寻思,到底写什么好呢?

    写《梅》???

    他摇了,觉得不太妥当,虽然说梅号称大明朝百科全书,开人情小说之先河,名声尽够大,也有无数大名士吹捧,甚至连毛太祖都说过[搞经济看梅,搞政治看红楼梦]这样的话。

    但是,现在不合适写,首先,梅太长,洋洋洒洒百万字,哪里来得及,至于现在有没有人写,倒不必太在乎,梅成书到底是哪一年后世专家吵翻天也没个具体定论,只知道有史记载第一次提及梅是大名士袁宏道和董其昌两人的通信,那已经是西元历1595年了,等到第一次出版,更得是1617年冯梦龙首刻,而现在是1582年。

    就算这时候梅已经写出开头了,他也不怕,创意撞车嘛!后世作者经常这么干,何况,他不可能照抄,谁也不会把上百万字的书全部记忆在脑海中,这其中的增补润色,拿捏桥段,写出来肯定跟历史上那个梅完全两样,所以,这肯定不叫抄,肯定是原创,顶多顶多,算同人。

    但现在不能写,最好写个十万字左右的故事,按照大明朝的格式,正好印个上下两册。

    要字数少,以这个要求一衡量,梅红楼梦通通得抛开。

    然后还得这个时代的人喜闻乐见,你写个科幻,这个时代的人谁能理解星系、虫洞、空间跳跃……

    写个修仙,实力为尊,杀人夺宝……这个时代讲究孝悌纲常,能接受才怪。

    郑国蕃那个纠结啊!到底写啥好呢!后世写书动则百万字数百万字,这十万字……还真是挠头得紧。

    旁边单思南看自家少爷愁眉苦脸抓耳挠腮,也不知道如何帮忙,赶忙拿个蒲扇,帮他在旁边轻轻扇着。这时节已入秋,天气虽不热,蚊子却依旧不少,单思南总不能让自家少爷去喂了蚊子。

    郑家这间书房及其简陋,不过一桌一椅,一人高的一张破书柜放在进门左边的墙壁爆木料已经有些腐朽,上面根本没几本书,没办法,书很贵,在里面墙角有一张床,实际上郑国蕃大多数时候就睡在这书房内,而旁边名义上的卧室,就是杀人现场了。

    郑国蕃坐在那儿上想了好一会儿,依旧没个头绪,坐直了腰杆,随手拿起案头一本书翻了翻。

    最好的下场,恐怕也是送这本神僧传的和尚说的那样[小施主生有夙慧,和尚投胎,不如从了老衲罢!]

    想到这儿,郑小官觉得自己一头冷汗,虽说自己看过不少佛经,可不代表自己愿意剃光头出家做和尚啊!

    他站起身来,单思南赶紧跟在他身后,“少爷,怎么了?”

    摇了,他走到书房门口,冲着卧室那边合掌低头,然后低声祷告:“画扇姐姐,咱们家若不是缺银子,最后也不会这般下场,总之,千错万错,不怪你我,你若在天有灵,保佑乖官脑袋灵光一闪……”

    他低声祷告,正说到灵光一闪,脑子里面突然就真的灵光一闪。

    对啊!

    穷书生,女鬼,兰若寺。

    有了。

    果然,这估计也算生有夙慧的一种,说什么就来什么。

    他匆匆祷告,“等乖官赚了钱就把姐姐的尸身赎回来,总不会叫姐姐死无全尸。”

    祷告完,他转身就进了书房,一屁股坐下去,伸手拽过纸笔,大喊一句,“大头,给我磨墨。”

    大头浑身汗毛一竖,总觉得少爷有点神神叨叨的,他虽得单老管家真传,松溪派武当拳法颇有功底,倭刀术也练得形神兼备,可到底还是才十岁出头的孩子,终究还是有点怕鬼的。虽然大白天的,还是觉得书房门口有点阴嗖嗖的,当下缩了缩脑袋,低声祷告道:画扇姐姐,少爷杀你可不能怨少爷,当然,也不怨你,总是那个死鬼段大官人不是东西。

    祷告了几句,那边郑国蕃一叠声叫他,他匆匆作了个揖,转身回书房,熟门熟路,往砚台里面滴了水,拿了墨轻轻研磨起来。

    郑小官把毛笔了饱满,拽过纸来,就用楷体写下倩女幽魂四个大字。

    犹豫了下,他攥着笔,心说这笔名叫什么好呢?

    罗森?弄玉?泥人?

    抓了抓头,他想起被沈榜取的表字,凤璋,随即自嘲笑笑,羊脂白玉就羊脂白玉了,随手就跟着写下三个字笔名,玉散人。

    接着,他笔走龙涩写下四句诗来:

    十里平湖霜满天,

    寸寸青丝愁华年。

    对月形单望相护,

    只羡鸳鸯不羡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