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不情愿的重生

作品:《末世游轮

    二零零七年七月十五日,凌晨两点二十分,澳大利亚,墨尔本国际机场。

    一架来自华夏国的民航客机缓缓停靠在了登机桥爆片刻等待后,乘客们鱼贯走出登机口,原本冷冷清清的航站楼顿时多了几分人气。

    人群之中,一个脸色苍白的亚裔女生走得格外缓慢,她右手拖着登机箱,肩上背着双肩包,艰难地向前挪动着,一步一顿的样子说不出的别扭。

    等她挪到海关闸口,排队接受入境检查的人已经少了大半,亚裔女生自觉地站在队伍末尾,从双肩包里翻出护照和入境卡,然后一动不动地盯着这两样东西出神,直到有人出声提醒,她才发现偌大的海关闸口边只剩她一个旅客了。

    她赶忙上前,将护照和入境卡递到边检人员手里。

    “第一次来澳大利亚?”边检是个年轻的本地小伙,似乎脾气很好,一脸和善。

    “是的。”亚裔女生点了点头。

    “詹……肖?”小伙别有兴致,努力念着护照上的汉语拼音姓名。

    “张晓。”亚裔女生纠正他的发音。

    “什么学校?什么专业?这次入境准备待多久?”边检小伙翻看着护照里的学生签证,又一连问了好几个例行公事的问题。

    “墨尔本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待到学期结束。”张晓对答如流。

    “作为第一次出国的学生,你的英语不错。”边检小伙笑了笑,熟练地检查、盖章、放行。

    明明是句夸奖的话,张晓却回应了一个苦笑,几不可见地摇了,匆匆走出了海关闸口。

    拿好托运的行李,折腾完申报检查,张晓终于站在了接机大厅里,她神色复杂地四下望了望,又低头看了眼自己完好无损的双腿,深深地叹了口气。

    末世降临后,变异的不仅是人类,大部分植物也产生了病变,虽然没变成什么可怕的怪物,但枝叶和果实里却滋生出了各种毒素,原本能吃的作物都不能吃了。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就算没有丧尸,人类也会因为食物链遭到破坏而饿死!

    幸好植物也和人类一样,还有小部分没有变异的存在,这些幸存植物在末世里的价值简直堪比从前的黄金钻石,国防军的任务之一就是冒着风险四处寻找它们,只要发现一株,便小心翼翼地移植到基地的生态园区里。澳大利亚原本是个植被丰富农牧业发达的国家,这办法刚开始的时候收获还不错,到了后来就变成大海捞针了。

    更为糟糕的是,这些幸存植物还逐渐产生了一个致命缺陷——它们的种子不出芽了!

    生存问题迫在眉睫,基地里的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导致人类和植物变异的原因,据说罪魁祸首就是那场流星雨,是它带来了某种宇宙未知病毒,地球上的生物都是因为被这种病毒感染,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只不过数年过去,针对末日病毒的研究工作始终没什么实质性进展。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移植进基地的幸存植物倒是在生态园区的庇护下保留了一定的出芽率,算是勉强让松树谷基地自给自足了。可惜科学家们无法从根本上阻止出芽率下降的趋势,随着时间推移,基地收留的幸存者越来越多,粮食产出却越来越少,生态园区还是不可避免地入不敷出了。

    这些信息都是姚远透露给张晓的,姚远还说,只要能消除饥饿威胁,为人类争取更多时间,什么问题都能逐步解决,怕就怕粮食储备撑不到那一天。

    姚远说这话的时候,已经是末世第十年了,基地里早就实行了食物配给制,普通人每人每天两块压缩饼干。刚开始张晓还挺高兴,因为当时的食品加工技术在末世恶劣环境的鞭策下已经上了好几个台阶,相较于末世前,新型压缩饼干的热量和营养价值都有了长足进步,虽然味道仍然不怎么样,但特别管饱,像她这种消耗不大的人,一块也能凑合,剩下的都给了姚远。

    然而姚远却没这么乐观,他说,开始分发压缩饼干,说明生态园区已经快不行了,所以才把压箱底的东西拿出来应急,这肯定不是好兆头。

    仿佛是为了印证姚远的话,压缩饼干的份量很快从每天两块变成了两天三块。

    基地里一片愁云惨淡,许多人惴惴不安,就在大家濒临绝望之际,研究所里那些整天红着眼睛不眠不休的科学家们突然大发神威,井喷似地攻克了不少和末世病毒有关的课题,首先解决的便是幸存植物的出芽率问题,成功将其恢复了七成有余,只要再熬几个月,等新种下的一批作物成熟起来,基地里的粮食产出将彻底迈入良性循环。

    不仅如此,据说连丧尸疫苗都有了眉目,科学家们兴奋得跟打了鸡血似的,每天进了实验室就不肯出来。连姚远这种初级研究员都被拉了壮丁,从早到晚忙得脚不沾地。

    悬在大家头顶上的达摩克斯利剑消失了,在人类与末世的较量中,人们第一次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只可惜张晓没能等到庆祝胜利的那一天,因为她被老天爷“咻”地一声扔回了十五年前。

    辛辛苦苦十几年,一朝回到解放前。好不容易在末世里熬到人类出现转机,却被告知你还要从头再熬一回,张晓的心情可想而知。而且这一重生,与她相伴十多年的老公也没了,此时此刻的姚远还在华夏某大学里念大二,按照原有轨迹,他大学毕业后才会远赴澳大利亚读研,研究生毕业后才会和张晓相识。

    想到这一点,张晓越发郁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