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纠结

作品:《咱有三千虎贲

    军方展开对蒙古的平叛军事行动的消息如惊雷一般震撼了南京,并迅速蔓延。

    英法美等列强的外交大使馆都被这个消息弄得发懵,这昨天中方还在南面咄咄逼人,摆出一副磨刀霍霍的姿态,全世界都在担心东南亚是不是会爆发一场空前恐怖的战争。可现在倒好,转眼间就向北开火,这是何用意?

    “难道人害怕了?”史密斯忍不住这样的想,毕竟大英帝国派遣主力舰队来东方“训练”,其实就是实力的展示。实际上西方各国的外交大使坐在一起商议面对这种情形,许多人心里都是这么想的。

    奥朗德却皱眉反对道:“我不这么认为,海军再强,也不能占据多少领土。难道英国海军乃丹陆战队敢却和陆军在陆地上决战吗?”

    史密斯脸色很不好,海军陆战队欺负下弱国或者占领个桥头堡沿海港口什么的是没问题,可要和陆军火拼,那实在太不值得,而面对庞大的陆军?简直连给人家塞牙缝都不够。当下恼火地道:“那你说是为什么?”

    “是无视!”美国大使康格苦笑叹息,“进军蒙古平叛动用的不过十几万部队,这些部队看似庞大,可相对拥有五百万大军的陆军而言,却显得微不足道。其实我们都很清楚,我们不想和拥有庞大的军事力量的成为敌人,而苏俄当然也不是傻子。在这种情况下,人当然可以轻轻松松的扫平蒙古,难道你们认为苏俄会为了侵占蒙古的利益和及百万大军的翻脸吗?就算苏俄想这么做,就目前而言,他们在远东有这个实力吗?”

    实力,最关键的名词。

    史密斯、奥朗德等都露出了苦笑。为什么敢这么嚣张,就是因为人目前拥有空前强大的实力,国防军目前已经换装了一百多万大军,而且在以每个月换装十万八万的速度在换装,人的军事力量几乎每一天都在增强,这种实力膨胀带来的压力,几乎让人为之窒息。

    英法美等列强在远东的军事实力无法和抗衡,为此即便如何的飞扬跋扈,他们也只能忍气吞声;同样,苏俄面对的军事力量,难道还会有敢侵占蒙古的念头?

    苏俄在华暂时还没有正式建交,也自然没有大使馆,苏俄在南京的外交机构只能算是一个外交办事处,实际上如果不是因为列宁的《和平宣言》并承诺归还领土,双方就此问题上进行谈判,只怕连这个办事处都不存在。

    莫洛夫得到莫斯科的指示,匆匆忙忙的赶往南京外交部,进军蒙古,让苏俄感受到了压力和威胁,因为动手之前,更本就没有向苏俄照会通报,这让苏俄感到了危机甚至威胁。

    “我国在我国的领土内平叛,这是内政,任何国家无权干涉,也无需向任何国家通报。”

    李不凡阴沉着脸,森然道:“这么说来,只有战争?”

    吴敌想了想道:“也不一定。二战的时候那是他在位日久,权力已经根深蒂固。可是现在列宁刚死,据说列宁死前还反对他担任一把手,在国内也是有不少的政敌的,并不能让他一手遮天。再说,他现在和我们开战,没有必胜的把握,如果战争失利,那毫无疑问政敌攻击下就必须下台。我认为他现在当务之急是应该巩固权势,妥协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毕竟俄国经历世界大战,随后就是内战,就是现在东欧方向也有多个国家不时和他们交战,苏俄的外部压力不在我们之下。当然,他们的处境没有我们好,东欧距离列强实在是太近,而资本主义世界无时无刻不想覆灭他们的红色政权。”

    李不凡点点头道:“有道理。苏俄究竟有什么想法,我们很快就能知道。如果他们不想归还海参崴等地,那么面对我们的军事压力,苏俄就必须大规模向东增兵。”

    吴敌苦笑道:“我认为,能不打尽量不打,毕竟我们西北的交通体系远没有达到要求,我们打远东,他们可以出兵新疆和蒙古,西北大地只怕变成赤地千里。”

    李不凡脸色很难看,只能说的基础设施建设实在太落后,到兰州碟路至少还要两个月才能通车,由于吴敌提供的信息,在酒泉打造一个重工业基地作为西北的战略支撑点,可是钢铁厂和油田也才刚开发,至少需要一两年时间才能发挥作用,也就是说所有的物资都要从中原腹地运输,几千公里的漫长补给线实在是让人望而生畏。

    在现代战争,作为战略的决策者绝对不能忽视补给。其实在大西北作战,最最要命的还是粮食,西北本来就是缺粮之地,一旦投入百万大军作战,粮食这每天都需要的物资消耗,那绝对是天文数字,这不比弹药,弹药等补给,实在不行完全可以用轰炸机、运输机空头,怎么说目前也有雷鸟轰炸机两三百架,完全能一次最大投送五百吨的物资,支撑打仗问题不大,毕竟敌人补给也不是那么容易。苏俄在俄国时期中亚是修建了铁路网,可是新疆那也同样补给受到压力。

    李不凡沉声道:“我们是不是可以派兵新疆屯田。”

    吴敌苦笑道:“屯田是没问题,可是也必须有节制,如果过度开发,对环境的破坏是后果极其恶劣的。再说了,我们能派去的人,也要当地能养得起,否则吃什么?”

    李不凡沉声道:“这种局面必须改变,我决定组建新疆集团军拱卫新疆,同时派遣一个生产建设兵团往新疆屯田。就算有所破坏,那只能以后补救。”

    吴敌苦笑道:“如果非得这样,那么我建议生产兵团一半屯田,一半植树造林。老大,你要知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破坏容易恢复难啊。其实,我认为暂时收复蒙古即可,其他的是不是可以先放一放。只要等到冬季,我们南面的交通体系也基本完成,那就是挥戈南下的好时机。如果因为北面和苏俄大军云集对峙,这会影响我们的兵力调动。”

    李不凡向了很久,叹息一声道:“原本以为我们占据了主动权,想打谁就打谁,进退自如,可到头来还是有诸多的牵绊。这路越走越窄,怕是得走进死胡同啊。”

    吴敌洒笑道:“老大你也不要太担心。车到山前必有路,也许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不好过,洋鬼子也一样不好过。”

    “希望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