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准备就绪

作品:《超级机器人分身

    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陈新把刘磁欣的中短篇科幻小说完完整整地看了一遍。

    从《鲸歌》、《微纪元》、《诗云》、《镜子》到《流浪地球》、《赡养上帝》、《乡村教师》、《太阳》……几乎每一部作品都带着刘氏特有的恢弘壮丽与弱小生命的孤独抉择,这种极具戏剧性的对比给人极强的震撼力与感染力,使得他的作品读起来厚重无比。

    难怪有人评价说,这个生活在三线城市,其貌不扬的男人,花了十数年的时间,凭一人之力,“单匹马把科幻提升到世界级水平”。

    陈新觉得这种赞美一点都不为过,而且他还发现,刘磁欣特别擅长把抽象的科学描述转化为宏大的场面,他的文字很硬,技术逻辑坚实,想象绚丽,对场景的描写带有很强的画面感,非常适合改编成科幻电影。

    唯一让人奇怪的是,这么多年来,居然没有一个导演改编过他的作品。

    空有世界级的科幻作家,却拍不出一部水准之上的科幻电影,这与其说是刘磁欣的遗憾,不如说是电影人的悲哀。

    陈新懒得去思考这些倒人胃口的事,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从这十几部中短篇小说里挑了两部出来,自己所需要的剧本应该就是在这两部之中二选一了。

    第一部是《乡村教师》,这部小说名气很大,有传言说首都的赛马奔腾影业已经买下了这部作品的改编权,已经在GD总局备案,至于何时投资拍摄,那谁都不好说了。

    《乡村教师》讲述的是贫困地区一个癌症晚期的乡村教师,教着村里仅有几个学生,最终倒在了讲台上。

    而在数万光年外,一场持续了两万多年的星际战争也了尾声。碳基文明为了阻止硅基帝国继续通过恒星进行蛙跳入侵,决定建立五百光年的空白隔离带,将摧毁这里面的所有恒星。

    为了避免误伤已经进化出高等文明的生命星球,碳基文明随机挑选生命星球里的智慧生物进行提问,从而选择是否毁灭该星球。

    乡村教师所带的那几个学生作为地球的代表被随机抽中,他们根据老师临死前教的牛顿三定律答对了问题,从而使太阳系逃过一劫。

    后来碳基文明飞船抵近观察后才发现,地球文明远远不是他们预估的3C文明,而是已经进化到了5B的水准。

    他们发现地球文明个体之间的信息仅仅通过声带交流,信息传递速率是每秒一至十比特,而且文明个体也无法进行记忆遗传,他们内部有一种叫做教师的个体,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播的媒介……

    《乡村教师》无疑一部非常奇特科幻小说,前半部分可以说守于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纪实文学,而后半部分外星人的加入,使得整部小说一下子变得空灵起来,特别是最后用科幻的语言解释了教师这个职业,非常具有感染力。

    另外一部则是《带上她的眼睛》,这是刘磁欣的早期作品,发表于1999年。

    陈新接过杯子,咕噜咕噜一口气把水灌了下去,瘫坐在沙发上直喘气。

    钢镚则转身扑到箱子里扒了半天,找到一块钢锭,用手如切豆腐一般切下其中的一小块,塞到嘴里直叫好吃。

    陈新拿起沙发上的一本杂志扇了扇,感觉不过瘾,叫道:“钢镚,先别急着吃,赶紧帮我吹吹汗。”

    “等会,马上就好。”钢镚又往嘴里猛塞了几口,才从茶几借力跳了起来,悬浮在半空中,全身的零部件如水银般化开分解重组,迅速变成了一台三叶螺旋桨。

    螺旋桨呈银白色,看不到任何的驱动,却无声无息地转动起来,凉风徐徐吹过,陈新舒服地吁了口气。

    为了做好这部微电影,陈新从超市采购了几箱的啤酒、泡面,又买了一堆香肠鸡蛋蔬菜水果,把冰箱塞得满满当当。然后去了两次东郊仓库,给钢镚搬来足够它吃上半个月的金属食物。

    “好了,准备开工。”休息了一会儿,陈新从兜里掏出一枚硬币扔给钢镚,钢镚赶紧变回人形用嘴巴接住,咯吱咯吱地嚼着,一边跟在陈新的屁股后头房间里面。

    陈新没有任何制作CG电影的经验,好在其他人的经验放在他和钢镚这对特殊组合上也不起作用。

    所以陈新也懒得去找攻略什么的,他干脆直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首先要制作分镜头剧本,这一步很关键,钢镚负责梗概,陈新负责补充,防止钢镚的思路出现偏差。

    钢镚已经把小说来回看了好几遍,接管电脑后,它按照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先在屏幕上建好第一幕。

    陈新则不停地通过麦克风,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建议,两人合作默契,荧幕上的场景逐渐起来,然后陈新又让钢镚在空白部分写上注释,比如里面人物的对话,音乐音效等。

    很快,分镜头剧本第一幕制作完成,陈新直接用彩色打印机打印出来。

    接着是第二幕……

    分镜头剧本花了整整三个多小时才制作完成,而且里面图文并茂,内容详实。就连陈新这样的外行,基本上只要看下剧本,就可以把电影里的场景从脑海里模拟出来。

    如果让其他导演看到了,非得惊呆一地眼球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