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苦行僧

作品:《创仙

    灵界十九州,东南西北部各有四州,中部三州。南部四州分别为洪州,沧州,离州,孔州。沧州居西,离州居东,孔州居南,洪州居北,四大州的交叉地带,有一片延绵万里的沼泽地,这片沼泽地西接沧州群山,北连洪州大江,东临离州红海,向南直穿孔州腹地,直达南方四州最南端的极地冰原。

    这南方四州,洪州有丹辰宗,离州有仰月宫,沧州有浮云宗,三州均有正派宗门镇守,唯独孔州,其南疆为巫族聚集之地,不正不邪,却又实力强悍,不为正魔两道所用,颇引灵修人士非议。

    不过与其他大陆为了王朝霸权勾心斗角不同,万年来除了南疆巫族与世隔绝外,整个孔州大陆,孔尚王朝一家独大,且一脉传承,一致三十世未曾变过。少了打打杀杀,没有王朝更迭,权力斗争,孔州大陆的凡人人数比南部其他三州加起来还要更多。当然这其中自然有不少为躲避战乱灾祸从其他三州迁徙而来的凡人。

    孔尚王朝历代帝王均出自孔氏一族,极好文风,是以孔州大陆书院林立,文风极盛。孔州大陆虽地处偏僻,文人学士却随处可见。在孔尚王朝都城,天阳城,更有三位惊世骇俗的文豪大家,分别以其文法意境,诗词文采,画风飘逸,冠绝人间。

    此时,天阳闹市人流窜动,如同流动的血液,而皇宫,便是这血液的源泉。只见三千金甲铁卫自皇宫奔流而出,涌向天阳的每一条血管,直至一处,血液停止了流动,仿佛凝固了一般。

    这就是春秋苑,孔尚国学院,它是天阳城除了皇宫另一个神圣的所在。

    春秋苑内,三位身着偏偏白衣的秀士正与一位来自中州的苦行僧冷冷对峙,这番情景,引得四下人群聚结隔着大门观望,人群中一个手持白幡须眉皆白、双目炯炯有神的老人笑嘻嘻的看着,在她身旁一个身穿水绿衣裳的清秀少女正踮着脚尖向此处看来。

    这三位白衣秀士便是春秋苑的三大文豪:南宫鉴、端木壬、公孙飒。南宫鉴居左、端木壬居右、公孙飒居中,分别以文法,诗词,画作名冠孔州大陆。

    此时看来,三大文豪均是气宇不凡,一袭白衣裹身,长发长须随风翩翩飞扬,相比之下,站在他们前面那苦行僧则有些不堪入目,一对赤着的双脚,身披灰色僧衣,衣服上补丁处处可见。

    “这是哪儿来的破落乞丐,竟敢与三大文豪叫板?”路人见状不免嗤笑这苦行僧敢和三大文豪比试,当真是不自量力。

    四周人群议论纷纷,不时有人回应:“此人并非乞丐,乃是自域外苦行而来的僧人。”

    “僧人?那不就是域外那些吃斋念佛的和尚??”

    “听说在千万里以外的西北方,西部四州有佛国无数,遍地都是这种僧人,也不知他们是怎么过来的!”

    “是啊!东、西、南、北、中五部之间均有延绵数十万里的茫茫大洋相隔,普通人通常一辈子都无法跨过大洋去别的部州,只有那些有大神通的灵修人士才能在各个部州之间来往,也不知这苦行僧人是如何做到的?难不成他也是灵修之人?”

    “若真是灵修之人,恐怕来者不善啊……”

    端木壬自然不信邪:“你说的那是修行方法各不相同,佛理却都是相通的。”

    苦行僧道:“佛理当然是相通的,但修佛法需因人而异,若是一个聋哑人向你请教,你便是说破嘴解释佛法,他听不见,也未必有用。”

    端木壬道:“你又有什么办法?”

    苦行僧道:“苦行天下,尝尽人间风霜,必有所悟。”

    端木壬思索着这句话,却见公孙飒迎了上来:“大师四处宣扬佛法,无非是想更多人获知佛法奥妙,那请问大师,如何能取得佛法真谛呢?”

    苦行僧道:“在我看来,‘行’是基础,‘悟’是结果。各位一心向佛,劫持自律,施恩于人,福报因果便能体现,自然能领悟佛法真谛。”

    公孙飒道:“那我与苦行僧又有何差别?”

    苦行僧道:“佛曰:万物皆空。天地万物同是‘空’,便无差别。”

    公孙飒道:“那为何又有贫富贵贱,士,兵,商,农之分?”

    苦行僧道:“这便是我来孔州弘扬佛法的道理。天下学佛之人很少,悟道者则少之又少。如此大多数人便逃不了贪,嗔,痴。而这三毒便是贫富贵贱的根源。若天下人皆知佛理,视一切如浮云,又何来贫富贵贱之说法?”

    公孙飒道:“哦……”

    苦行僧道:“佛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售。便是这个道理了。”

    ……

    这一番话说完,四下人群爆发出一片叫好声,均为这外域僧人的高深佛法感叹不已。

    三大文豪的脸色倒有些吃不住了,不过,到底是大家,见惯了大场面,倒也不以为意,只觉得这僧人出口成章,胸有成竹,是个难得的对手,比试的兴趣反倒更浓了。

    就在这人群之中,那手持白幡的须发皆白的老者听完这番高谈阔论,脸色却缓缓沉重下来,他旁边的那少女似乎也听出些什么,面色不悦,怒视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