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棉花的旧事

作品:《爱上全能女孩

    一个同学写的新疆拾棉花的琐碎之事。仅供参考。很多图片,可能发不了,我试试看看。

    今天朋友给我发了一些他回新疆拍下的一组高中学生拾棉花的生活记录~随用手机拍摄,非常不清晰。但是让我回忆起了我们那会拾棉花的情景。

    这段文字。我真的希望大家能认真阅读。很多城市的孩子或许想象不到的苦和累。都会在图片里体现,我其实想让大家知道在西北有这样的一群孩子,他们从三年级开始就要参加每年兵团学校组织的义务劳动。封土。定苗。拔苗。拾棉花。摘西红柿。摘啤酒花。摆玉米。每年要花去将近3个月4个月的上课时间,来从事这些劳动。他们如同农民一般。学校规定的有任务,如果完成不了,还要罚钱,这是每个做兵团人的义务,不可以偷懒。

    我想让所有看到这些文字的孩子们知道你们生活在一个多么幸福的城市。

    在我记忆中,三年级开始我们就要从事各种不同的劳动。基本没上几天课,学校就会发通知要劳动了。当时年幼的我们,一听到要劳动开心的蹦起来。因为不用上课了。从9月棉花成熟开始。就会从内地接来很多农民工,而我们这写只有10岁的孩子也和农民工一样背着大大的花兜,面朝棉花背朝天的干活。

    三年级拾花任务是15公斤

    四年级拾花任务是20公斤

    五年级拾花任务是25公斤

    六年级拾花任务是30公斤

    初一到初三是45公斤。

    高一到高三是55公斤。

    这是我们的任务,必须当天完成,如不完成,班主任会发脾气,会让你站在宿舍门口喂蚊子。

    但是我想说,兵团的孩子是单纯的。每天早上不到7点就要起床(天还是黑黑的),在西北七点相当于南方的5点。然后吃几口饭,立刻拿着餐具背着背包下地了。早上露水多么的多,已经湿了牛仔裤,但是早上是棉花最压秤的时候。多拾一点,下午就可以早点收工了。

    图片一:学生们的行李。

    当时每个班会被分配到不同的连队。我们坐着拖拉机来到连队把行李放下。就准备要分住的地方了。

    图片一:大家的行李图片二:我们住的宿舍~

    一般连队的人会把他们的库房或者是废弃的平房当做我们的宿舍。

    图片三:宿舍铺好了。经常大家都会争夺位置好的地铺。

    图片四:收拾好了,准备劳动吧。我们走过田埂。路过漂亮的白杨树。沙枣树,还有芦苇,来到了棉花地~

    这就是棉花~~可以想象一下一天拾几十公斤要拾多少……

    图片五:来到了棉田,同学都开始抢棉花开的茂盛的那个一行。一望无垠的棉田。一般都是100亩以上,要从这头拾到那头。如果拾不玩,这几天基本都要在同一个棉田里度过了。所以同学们都加油拾棉花哦~我们要拾过其他班的呢。可以得到奖状,奖品~

    太阳太大了,中午经常是40度左右。要带着草帽才可以不晒伤我的脸。棉花枝太刺手了,要带着手套才可以不划伤,要这样弯腰一天,才能拾够任务,不然领导不高兴,领导不高新,班主任就会骂我们……

    搬东西回家,袋子里装的都是被褥……

    连队上唯一比较好的建筑——连部

    PS:历经40多天的拾棉花生活结束了,每天孩子们都是这样生活。看到这些图,又让我感觉心里酸酸的。

    记得很小的时候。坐在拖拉机里劳动完回家的路上。坎肩公路那头是奎屯。那边灯火辉煌,我当时心里就想:我一定要离开这里,我一辈子都不要拾棉花。

    小时候父母也老说:不好好学习,就去种地。

    在我们的心里,种地就是非常辛苦,非常痛苦,最没出息的日子。

    殊不知也就是这样的每年一次乃至N次的义务劳动,锻炼我们坚强的性格。每一个兵团出来的孩子,都是能吃苦的……

    现在。每年一次的拾花劳动还在学校继续。

    无论学生,老师。工人,公务员都要参加这项劳动。

    现在已经离开家乡两年了。我才感觉那份最快乐的日子就是和同学们一起吃大锅饭,一起穿着脏兮兮在棉田里活蹦乱跳的日子。

    我们一起偷隔壁地里的西瓜。一起在老师不注意的时候在地里偷偷睡觉。每个人轮流放哨。

    我们每天都是披星戴月的。但是心里还是满满的快乐。

    如今和高中的朋友闲聊就会说起当时的拾花生活。第一次对女孩子表白也是在棉花地……

    每天都会有说不完的故事。

    我么肩搭背一起赚一起唱,一起打闹: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现如今。同学们分散到全国各地。

    但是每当同学聚会,说的话题永远都是围绕着拾棉花。

    他们说:没有经历过这些事情的,都会说怎么如此辛苦。但是真的经历了,你才会知道这就是苦中有乐。

    那时候的人最单纯,那时候的生活最快乐。

    我的同学们,你还记得当初我们一起拾花么?

    谨献给:不了解兵团,不了解兵团学生的朋友们。

    不喜者勿看~~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