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第五代导演

作品:《最佳影后

    记者会上,因为张国容和倪诗贝到来,加上无线电视台的友谊媒体相助,虽说还是引起很多记者的猜疑,可是也一定洗白了她。

    陈嘉瑶在发布她和张国容只是朋友的声明,梅雁芳和毛舜均、以及《柠檬可乐》等人都出来帮忙说话,保证陈嘉瑶和张国容只是朋友,并无暧昧之意。

    记者们看到这架势,差不多明白电视台惮度。

    看来无线除了力捧陈嘉瑶,也对她的形象非常看重。

    会后,伏素给陈嘉瑶定了票,中午11点的,至于签证早在导演确定的时候办了下来。

    先G市,然后前往京都。

    在京都等到剧组到来后再一起出发去西安。

    到达G市机场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点,这年头的飞机没有晚点,两人很顺利的上了飞机。

    快七天的时候,两人下了飞机,京都后,陈嘉瑶感觉异常舒畅,到底她在京都学习生活加起来快十多年,虽现在与记忆中的G市有着很大区别,也不妨碍她的熟悉感。

    伏素从包里拿出剧组定好的酒店地址和电话,然后跑到小卖部去打,陈嘉瑶在一旁看守着行李。

    看看过往的路人,陈嘉瑶看得津津有味,她将路人当风景,路人也将她当风景。

    陈嘉瑶的打扮和现今北京市民有这很大区别,中老年基本胜作服,灰或深蓝的涤卡料子,冬天是军大衣、中山装。比较时尚的男青年会穿瘦腿的裤子(牛仔裤还并不流行),夹克衫或蝙蝠衫,蛤蟆镜也是一种时髦的标志;女性通常是连衣裙或蝙蝠衫,而下半身則是以喇叭裤的打扮,这样一来,衣摆、衣袖和裤脚显得特别宽大。

    陈嘉瑶穿着贴身的长裙,外面是白色的长外套,带着网球帽和墨镜,虽然简单,却与周围装扮格格不入,加上青春靓丽的容貌,显得异常显眼。

    这让人一看就知道她不是本地的。

    伏素丧气地走过来:“阿瑶,他们不提供接机,我们得自己打车过去。”

    陈嘉瑶拿过伏素手上的纸条,这一看,她差不多知道是什么地方了,竟然是海淀区。

    “挺远的。”

    伏素苦着脸:“我的话,他们不怎么听得懂。”

    陈嘉瑶奇怪:“你到了京都不讲国语吗?”

    伏素捂着脸:“我讲得好难听,我一说国语,那老板的小孩子在笑话。”

    陈嘉瑶也扯开笑容,伏素的脸更黑了。

    大饼4分/只

    老虎脚爪4分/只

    油条4分一根(半两)

    豆浆3分/碗

    陈嘉瑶快乐的吃着,好熟悉的味道,好怀恋的味道。

    伏素吃得满嘴都是,大叫着好吃又便宜。

    陈嘉瑶兴致上来,带着伏素走街窜巷,最后,伏素的心中,吃得比玩得重要多了。

    一连三天,两人都是兴奋的玩闹。

    到了第三天晚上,两人接到楚远和迪龙等剧组的人到了广州的消息,他们是第二天早上六点的飞机。

    不管是为了与剧组打好关系,还是尊敬楚远和迪龙等人,陈嘉瑶两人和他们一前一后出了酒店。

    约莫九点的时候,陈嘉瑶和伏素已经在机场准备接机。

    不过四十分钟,两人远远看见八个人从通道处走过来。

    两人打起精神,勤快地迎了过去。

    八人中,七男一女,楚远导演在首,著名武指刘家亮和主演迪龙紧跟在身后,女二胡言妮和饰演大反派的曾疆在两人身后,剩下的是楚远的助理和副导之类的。

    陈嘉瑶两人要给楚远接行李,楚远笑呵呵的:“难为你谬来接机,这行李让这些汉子们提。”

    迪龙和楚远合作不少次,笑着接过楚远的行李。

    “还有些人直接去西安,我准备在北京停留几天,去去北京电影学院看看,你们有兴趣的话,明天一起去看看。”

    陈嘉瑶十分好奇,楚远怎么想着去北京电影学院呢?

    不过,陈嘉瑶这时候突然想起来,八二年、八二年,这不是北京电影学院最辉煌的一届吗?

    第五代导演、张一谋、李绍红、田庄壮、陈凯戈可都是这一届的毕业生!

    PS:谢谢Firebat今天和昨天打赏的2个平安符,谢谢赵尚军打赏的平安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