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鉴定古墨

作品:《鉴宝

    庄德鑫甚至怀疑,如果自己手中的刀子足够锋利,只要一个挥斩,就能把金蟾切成两断。就是现在,慢慢掉剔,金蟾的泥屑,也哗啦啦的掉落。

    很快,三足金蟾的头部,被庄德鑫轻易切开,顺利的把它口中的珠子掏取出来。

    “人家是杀鸡取卵,到了自己这里,却成了破蟾取珠了。”庄德鑫微笑自嘲,带着无比的好奇,仔细研究手中的这枚圆形物体。

    这个时候,陆浩他们也凑过来仔细打量,在金蟾口中取得的物体,只见这件东西,有鸡蛋大小,圆形,不是正圆,而是有点儿偏向椭圆形状。不过,这件物品才从金蟾的口中取出来,上面还沾着灰尘,倒是显得有些压手。

    庄德鑫稍微掂量,拿了些纸币,轻轻的擦拭东西的表面。很快,包裹在物品上的泥石灰屑全部清理干净,显现出东西的本来面目。

    因为,这件东西用普通的目光打量,根本毫不起眼,灰褐的颜色,一点光泽也没有,用手一摸,感觉十分粗糙,甚至连普通的鹅卵石都不如。

    可是,当陆浩用了特殊能力观望之时,手中的珠形物品,简直就是紫霞浮动,光芒万丈,让人几乎不能直视。

    这样的反差,让陆浩惊叹之余,也更加的好奇,想要发掘出圆珠的内涵来。

    不过,无论陆浩怎样研究,反复打量都感觉到这东西十分普通,唯一特殊的地方就是直到现在,陆浩弄不清楚这东西到底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金属肯定是不可能了,捏在手中根本感受不到金属的坚硬与冰凉,要说是石头又稍微有些轻,没有石头的重量。

    更不像是木头,因为陆浩掂量过了,压手的分量,要比木头重多了。

    非金非石非木,更加不像珍珠宝玉那样晶莹滑润充满了光泽。所以研究了半天,陆浩只知道圆珠是件宝贝,至于好在哪里就是一头雾水,完全搞不清楚了。

    这好像是流失多年的白玉持珠玉佛手中的珠子,庄德鑫这么一说,邱震豪邓俊鹏一听这赶忙凑上前,也仔细端详起来,老庄让你一说还真有点像。

    陆浩一听他说这,就这知道他肯定知道这物件,于是赶忙问:“庄叔,你知道这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吗?

    过了半天,庄德鑫才说道这年代久远的珍品,确实是极为少见我还需要回去仔细研究一下在答复你,不过两百块钱买下来,真是捡了大漏哦!

    说完这,陆浩又拿出之前准备好的李墨,想趁此机会也让老前辈给看看。

    庄老戴上白手套,接着随意拿起古墨,稍微一看一瞬间,古墨的分量与质地纹理,让他的脸色变了。

    庄老惮度,立即变得认真起来,鉴定的动作几乎可以用小心翼翼形容,然后在口袋之中拿出了大大小小,款式各不相同的放大镜,在台上摆了一排,逐一观摩。

    一晃,几分钟过去了,庄老的异常反应,自然引起了邓俊鹏的关注。

    “老庄……”

    邓老有些好奇,开口叫唤了一声。然而,老庄好像已经沉浸于其中,两耳不闻身外之事,根本没有丝毫的反应。

    这下子,连最迟钝的人也明白过来,老庄鉴定的古墨,恐怕非同一般。

    “难道是明代的名家古墨!”有人猜测起来。

    毕竟,清代的古墨,尽管少见但并不是没有,只要耐心去淘总能买到的,但是明代的墨锭由于年代久远就比较稀少了,有的时候你想找也未必能够发现。

    听到议论声,贺云飞凑近耳爆低声笑道:“如果让他们知道,那块墨锭,是李廷珪珍品,肯定会傻眼了。”

    要知道,在场的藏家,古玩知识非常丰富,听到李墨两字,就知道是什么东西了。就算反应慢了一拍,在旁人滇醒下,也醒悟过来。

    “南唐李廷珪墨?”

    “真的假的?不是说,世上现存唯一一块李墨,就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吗?”

    “应该是真的,庄老、钱老,邓老几位大师共同鉴定,怎么可能同时看错了。”

    陆浩贺云飞脸上露出了激动的神情,要知道真品李廷珪墨,可以称得上是绝世孤品,而且在此之前可谓是天下无双。

    现在,在这竟然又有一块李墨现世。如果这东西是真的,那么在场的人,能够亲眼目睹见证了这件事情,也算是一种荣幸。

    庄老,东西能不能也让我们开开眼。”

    与此同时,有人厚着脸皮请求起来。毕竟,古墨亮相的时候,他们不屑一顾,现在态度又立即转变,多少有点了尴尬。

    “都上来看看吧。”庄老笑道,心里有种幸运的感觉,觉得这次交流会是来对了。其他东西不好说,单单是李墨,就足够他专程赶过来了。

    很快,有人上来,仔细观察之后,评点道:“传说中的李墨,其坚如玉,其纹如犀,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确实符合这块墨地点。”

    “两条蟠龙纹,看起来富丽堂皇,却表现十分含蓄,没有丝毫的张牙舞爪的霸气,倒是契合南唐国力衰微的时代气息。”

    “显德六年、仲秋、圭。这些文字透露出来的信息,很符合那个时代的背景。”

    半个小时过去了,七八个藏家纷纷上手,你一言我一语,从墨锭上的每个细节衡量,却发现东西很真,确实与传说中的李墨的史料记载一模一样。

    然而,就算全部综合起来,可以肯定墨锭十有八、九是真品李墨。但是,没有一个人,敢百分之百的断言。大家心里都有点儿疑虑,毕竟这是稀世罕见的孤品,一千多年来,流传至今,只有一块存世而已。可是现在,又忽然冒出一块来,自然让人患得患失。

    “怎么,都不说话了。”

    看到众人迟疑不决的模样,庄老轻笑道:“那让我来问你们,这东西有没有作假的痕迹?各方面的细节,是不是符合那个时代地征?”“非常的真,看不出什么地方有假……”

    “无论是分量、纹理、气味、图案、文字,都与书上关于李墨的记载一样。”

    众人七嘴八舌的述说起来,心里已经可以肯定,这东西是真品无疑。不过,可能是东西太真了,反而让他们有些不敢确定。

    甚至于,有人提出了最后一点怀疑:“庄老,你看墨锭上的描红款识,已经十分模糊,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对呀,不知道这个款识,书写的是李廷珪的名字,还是李后主的印玺。”

    “又或者是,这款识能够反映出这块墨锭的真正来历,所以被人为的弄模糊了。”

    一时之间,有人提出质疑之后,立即有人在旁边附和。特别是一些见解,已经明显有向阴谋论发展的趋势。

    “庄老,你是怎么看的?”

    当然,也有人反驳起来。一番争论之后,大家依然没有定论,干脆偃旗息鼓,自然而然向庄老请教起来。

    “你们呀,已经陷入了思维误区。”庄老叹道:“其实,这个模糊的描红款识,恰恰说明了,这块墨锭不是赝品,也不是仿品,而是真正的李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