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真正的收藏家

作品:《鬼手神鉴

    董青山微笑点头,“基本上如此吧。”

    于是,董青山就跟大家提起了两件成年往事。这两件事董天岳也是第一次听爷爷细说,听的格外认真。

    收藏家把自己的藏品捐给国家也不是什么稀奇事,比如民国时期的“民国四公子”之一张伯驹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张伯驹虽没有四公子之首的张学良名气大,可他是一位文艺奇人。张伯驹不但博学多才,更是一位顶尖的鉴赏大家、收藏大家。

    1956年,故宫博物院收到了一份极为珍贵的大礼:著名收藏家张伯驹及其夫人潘素,将其30年所收藏的珍品──包括陆机的《平复帖》、杜牧的《张好好诗》、范仲淹的《道服赞》以及黄庭坚《草书》等8幅书法,无偿捐献出来。

    当年,董青山刚刚出世历练,听闻此事后,震惊的几宿没睡好觉,那是何等的境界呀!那几幅书画的价值他是知道的,每一件都竖宝级别的。比如《平复帖》,若是拿出来拍卖,那是价值的!最关键的还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收藏者舍不得。

    当年,张伯驹为了保护《平复帖》,差点被害死。汪伪特务丁雪山,在1941年春绑架了张伯驹,开出的赎金是200根金条。如此天价,意在逼张家出卖镇斋之宝《平复帖》。张伯驹宁死不从,并绝食抗议。

    救人心切的潘素,在这性命攸关的时机,却丝毫没有通常女流的作法。她毫不犹豫,断然拒绝出卖《平复帖》,不是因为她不爱惜丈夫的性命,而是她深明大意严词道:“我丈夫如今在绑匪手中,生死未卜,我心忧如焚。但是,我不会为救丈夫而卖《平复帖》的,没有人比我更了解伯驹了,在他眼里,《平复帖》重若生命,假如变卖了此帖,不幸又流失国外,即使他得救了,也将心如枯槁,虽生犹死。我不能抽去他生命中的支柱,伯驹也不会。丈夫的性命同《平复帖》一样不能割舍。假如实在救不了丈夫,我认命,顶多是与他九泉下相会,来世还是一对恩爱夫妻!”

    董青山当时听说了这段往事后,感动的潸然泪下。他在想,真正的收藏大家,当如张伯驹夫妇也!他也是第一次认识到了什么叫真正的收藏家!这件事也让他萌生了一个念头,在他临终前必然会有所交代。

    此后,又有一人触动了董青山,那就是英际华人赵泰来。

    1991年,赵泰来分两次向江苏盐城博物馆捐赠各类文物共853件,又向历史博物馆捐赠清代名家书画作品32件,其中包括乾隆亲笔御书《孙子兵法》竹简、明代文徵明所绘《百美图》画轴,以及来自圆明园的菊花石等国宝。

    后来,赵泰来又给广州艺术博物院捐赠藏品达一万多件,其中近千件竖家一级、二级文物。

    虽然有些藏家怀疑赵泰来捐的藏品中有赝品,但没有证据。话又说回来,就算赵泰来所捐的一万多件藏品中有几件民国或者晚晴的高仿,那也不妨碍人们敬仰他这种高尚的精神和收藏境界!

    高艺德笑道:“哪有何难?只要师傅愿意,送给小师弟也行!”

    董青山深深的看了眼董天岳,看的他直发毛,莫非爷爷看出什么端倪来了?

    “岳儿,你跟我说实话,是想把玩几天,还是想你师兄送给你?我可说好了,就算我同意你师兄送给你,这箱子也不能算你年终的考核!”董老爷子道。

    董天岳虚惊一场,没想到爷爷想的是年终上交古玩的事啊,不是一码事嘛。

    “哈哈,自然不算的。爷爷这是答应了?”董天岳大喜。

    “我没什么意见,你问你师兄。而且,我可提醒你一句,就算你师兄答应送给你,这东西也不能出手,迟早还是要送给国家珍藏的,也好让这种机关拼图技术得以传承!”董青山道。

    “是,爷爷!师兄,爷爷同意了!”董天岳对高艺德笑道。

    “既然师傅都同意了,我还能有什么意见?给,收好了!”高艺德递过百宝箱笑道。

    鉴定完百宝箱,快到一点了,大家肚子都饿坏了。高凌风请大伙到他的“凌风酒楼”吃了一顿。喝酒中,高艺德接了个电话,是字画部的桂雨濛打来的,说是两天后慕夕颜从美国回来,可以请她鉴定那副画了。

    “雨濛啊,这事夕颜那丫头已经跟我说了。你是想问字画组参加鉴定的人员名单吧?这个你决定,不过有个人虽然级别还不够,但必须破格参加。”高艺德接着电话道。

    “谁啊?难道是新来的董天岳?”桂雨濛瞎猜的问道。

    “对,我特批的,谁要是有意见直接来找我!”高艺德严肃道。

    两天后,艺德拍卖行要鉴定一副重要的画作。由于此画十分贵重,来参加鉴定的都是艺德拍卖行有经验的鉴定师,董天岳是没有资格参加的。但是,又有谁知道,就这么一位新来的菜鸟,一个连鉴定师证书都没的菜鸟,居然在那天一鸣惊人?